APP下载

小学语文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策略

2023-04-0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感

黄 燕

(淮南市淮师附小山南第十小学 安徽淮南 232001)

无论是改版前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非常重视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朗读素养。但是现在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却越来越不重视朗读,分角色朗读就更少了,这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分角色朗读含义及其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角色朗读,在此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中的“人物角色”,选派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朗读的一种朗读方式。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都编排了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的相关课文,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可以说百试不爽。每次在组织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乐此不疲。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遇到适合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时,必将组织开展。虽然浪费一点时间,但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人物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从不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偏远乡村小学年龄偏大的语文教师,对新理念了解较少,也不愿意进行专业化学习与提升,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分角色朗读,只停留在课后习题上,从不发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二)过分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适合不适合分角色朗读的课文,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而且在开展过程中,也不培养方法,也不指导能力。学生在参与分角色朗读时,对人物定位没有深入地理解,语气和情感都谈不上,更谈不上朗读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虽开展得多,但实际能力并未得到训练与巩固,前一次与后一次分角色朗读没有什么区别。

(三)随意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

在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或是因为不够重视,或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不重视分角色朗读活动。老师们常规的做法是随意地安排几个人简单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带而过,只是为了体现开展了这一环节。教师不加点评,也不给予实质性指导,对学生朗读素养的培养毫无指导作用。这种朗读方式没有真正落实分角色朗读这一语文学科要素,对学生把握人物角色的情感很不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的作用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自信,可谓图文并茂,体裁多样,内容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学科综合素养。尤其写这一方面被提到新的高度,但是朗读这一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缺乏对分角色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一)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只要课文中含有多角色的对话,课后习题中都会给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学习要求。由此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笔者每次在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时,孩子们都是小手林立,你争我抢。争取到机会的孩子,很有成就感;没有争取到机会的孩子,也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还会进行点评。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和动作,更好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与拿捏,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朗读品味,更加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走出文本、走近作者,与之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激励小学生更好地积累和运用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以往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喜欢纯讲授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没有让学生居于课堂的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很难将学生代入文本中,也就很难较好地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分角色朗读活动,能较好地将学生代入文本中,从而实现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学生与作者互动,更好地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

(四)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朗读素养

分角色朗读并不是分出角色就可以了,是一种情感朗读,更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朗读。需要教师对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进行学习、探索与反思,明确它的使用最佳时机、有效形式、良好策略。不但要教给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素养。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不必都放在课堂上,也不必都由教师来主导,完全可以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师导演与学生小组导演相结合,课内阅读篇目和课外阅读篇目相结合,实现课内外三位一体化,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朗读的策略

(一)走近文本,分清角色对象

每一篇课文里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数量上也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前,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分清角色对象,有多少个角色,分别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的语言有哪些。比如笔者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时,首先让孩子们找出有几个角色,这些角色分别是谁?全班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有六个角色:邮递员黄狗、长颈鹿大叔、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同时,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这六个不同的角色,让孩子们对角色、对人物有一个直观感受。教学《青蛙卖泥塘》这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有多少个角色,学生说有青蛙、老牛、野鸭三个主角,忽略了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这些配角。虽然它们有的只说了一句话,有的连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也是文中出现的一个角色,起着烘托作用,同样重要。在后期开展分角色表演时,学生对这些角色可以自由合理发挥,添上自己的台词。总之,在朗读课文之前,要引导孩子们找准角色,分清角色,选出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出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走进文本,找准角色语言

同一篇课文里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时,同一角色在同篇课文里的语言也不相同。分清角色对象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角色语言。在指导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可以提醒孩子们去给角色语言做标记,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同一角色说的语言可以用同一记号去标注,以免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出现角色混淆错误。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可以让孩子们用横线将小鸟所说的语言画出来,用波浪线将青蛙所说的话全部画出来。这样,孩子们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准角色语言。当然,也有部分课文是不需要我们去找角色语言的。比如《狐狸分奶酪》这一篇课文,采用的是对话的形式,就像一个台词剧本,能很明显地把角色语言展现出来,这个时候,孩子们只要很快地找出并找准角色,那么角色语言也就一目了然。对于课文中明确人物角色语言的引语,学生能够轻松把握;但对于引语不明确的,学生则要联系上下文来把握。比如课文《棉花姑娘》:“你们是谁呀?”孩子不知道谁来答。此时需要教师引导,“我们”指的是来给棉花姑娘治病的七星瓢虫们,需要所有的七星瓢虫共同回答。还有一些角色语言可能不需要我们刻意地去带着感情大声读出来。如课文《狼和小羊》:狼很想吃掉小羊,但是狼转念一想:“我要是就这么把小羊吃了,万一让别的动物看见了,容易说我的闲话。我得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吃掉小羊,这样既能饱餐一顿,又不被别的动物说闲话。”虽然这是狼的语言,但是这是它的心理描写,是属于它的一个计划、一个小秘密,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不能大声地读出来。朗读要有轻重,感情才能显波澜,对重点词要重点指导读。

(三)聚焦人物,体会角色情感

抓住角色情感,这是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去体会角色情感,并读出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多孩子在读时,语言和情感达不到统一,极少的孩子能够把角色情感表达出来,这就要教师平时引导学生大量练习。不同角色在同一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同一角色在同一篇课文中情感的体现也不一样,在语言、神态、表情,甚至是动作方面的表现都需要孩子们用心体会。教师指导时,先通过具体场景引领孩子们去感受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朗读前,通过课本中出现的具体字词来让学生表达角色情感。如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人物情节生动,角色鲜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语言的朗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课文人物的特点。那么如何读好人物角色话语呢?人物情感是重心。小壁虎为了逃脱毒蛇的侵犯,尾巴断了,这里要读出小壁虎害怕、伤心、难过的心情;尾巴丢了,小壁虎非常着急,到处借尾巴,此时他的内心是焦急的,读他的话语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整体感情,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小壁虎的着急心情。最后小壁虎听了妈妈的话,转身看见自己长出了新尾巴,结合上下文感受小壁虎的兴奋、惊喜之情。因此,读时不仅声音要大,语气还要急促惊讶,还要抓住感叹词“啦”和感叹号,读出惊喜之情。新课标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标点符号在课文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角色朗读时,还要特别重视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这样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利于学生读出人物说话时的情感。

(四)升华文本,进行角色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文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表演。因为孩子们尤其喜欢表演,喜欢展示自己,喜欢进入文本角色。我们以课堂为落脚点,以学生现有阅读能力为依托,让学生站在作业的中央,再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富有综合性的表演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人物的情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体验,在对文本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之后,笔者就组织学生先认真朗读课文,分清角色对象,找出角色语言,体会角色情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表演前由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每个小组由组长指挥,先分一分角色,再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承担角色的台词,并体味人物的语气、情感、心理和神态,练习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角色定位。成熟之后,可在小组内进行表演。老师进行点评,小组内反思提升。之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或比赛,或选小组代表展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配上道具在班级进行展示。经过打磨的角色表演,还可在学校的文艺活动和比赛中进行展示。这样在老师一次次指导下,在自己一次次练习下,在小组合作表演下,参演学生对角色的把握与理解不断深入,能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与情感。在表演时,学生不但要依托文本,而且还可基于文本,进行合理想象与拓展,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情节性和戏剧性。

指导好分角色朗读活动,可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精彩纷呈,更能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我们在培养孩子分角色朗读能力时,可以根据教学情境和课堂教学需要去灵活掌控。分角色朗读的指导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是丰富多样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角色语言、角色定位、角色情感,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学生可以模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朗读。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方式就是成功的朗读。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