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风险的类型划分与治理策略

2023-04-04张晶晶刘小琬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急预案

[摘要] 学校教育风险类型包括教育教学中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风险与考核评价中的风险。风险意识薄弱导致管理频现漏洞;危机处理缓慢导致舆情不断发酵;治理经验不足导致难以有效治理。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治理策略:提高教育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校园风险应急预案、推进风险教育走进校园、强化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关键词] 教育风险;管理漏洞;舆情处理;应急预案

一、学校教育风险呈现的类型划分

学校面临的教育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既有长期累积的风险,又有突发性的风险,既有学校自身引发的风险,又有外界诱发的风险。

第一,教育教学中的风险。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中发生的或由此引发的风险是教育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是教学场所本身的问题,如校舍本身质量不合格、有毒物质超标等;二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教师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行、师生之间的冲突、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等;三是由教育教学引发的问题,如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等,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加剧了身心负担,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突发事件。

第二,组织管理中的风险。组织管理包括人、财、物的管理,每一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风险。人的管理方面,应当摆脱封闭、半封闭、开放式管理方式的束缚,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因师生关系恶化而导致系列教育风险的产生;财的管理方面,应当防范资金使用中的风险,堵塞资金使用中的漏洞;设施设备的风险,主要是防范房屋、消防、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场所等可能出现的事故。

第三,考核评价中的风险。考核评价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于学校而言,测评的初衷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测评结果与教师的个人薪酬、岗位等级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不仅加剧了教师间的竞争,使得人际关系更加紧张,也会给学校带来诸多教育隐患。因此,学校需要切实转变考评方式,建立起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学校教育风险诱发的原因探析

(一)风险意识薄弱导致管理频现漏洞

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主要是师生风险意识淡薄而导致学校安全管理频现漏洞:一是学校领导主观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并未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学校领导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压实主体责任是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的基础保障。由于学校事务工作繁杂,学校主管领导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这就容易导致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二是部分教师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未能将学生安全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教师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首位责任人,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没有与时俱进,容易导致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往往采取“快马加鞭”的管理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给各种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比较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如较多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同样会带来校园安全风险。

(二)危机处理缓慢导致舆情不断发酵

在自媒体环境下,危机舆论疏导至关重要。然而学校在危机处理方面表现得比较缓慢,导致危机随时间不断发酵,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是学校危机管理组织架构不全,缺乏专职危机管理组织。据调查,不少学校虽然建立了危機管理领导小组,但专职教师并未全部参与到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使学校危机管理工作制度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学校危机预警能力不足,应对危机计划的执行性较差。危机预警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危机预报、危机监测及信息发布。学校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信息预测学校危机隐患,以此针对危机隐患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但是,学校在危机预警管理上往往忽视了信息收集的环节,结果不能及时发现与遏制危机隐患。三是学校危机应急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表现得比较消极。在自媒体环境下,引起社会共鸣的热点事件的传播速度会非常快。而当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时,大多在第一时间并未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反而刻意隐瞒信息,致使学校处于被动地位。

(三)治理经验不足导致难以有效治理

治理经验不足不仅是诱发学校教育风险的重要因素,还是导致学校教育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的关键瓶颈。学校教育安全治理经验不足一方面源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较弱,没有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相互照应的匹配关系。安全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部分学校甚至专门编写了校园安全管理手册,并将其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照抄、照搬现象较为普遍。此外,相当一部分制度的拟定并未与本校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导致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成为师生行为规范的有效依据。以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制度为例,校园安全管理手册只是规定了对“欺凌者”的惩罚制度,而并未涉及对“被欺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难以有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安全保障建设力度不足。校园安全管理依赖于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受到资金短缺、硬件建设力度不足等因素制约,学校三防建设保障不力的现象较为突出。概言之,制度上和保障上的缺陷共同影响着校园安全工作的开展。

三、学校教育风险治理的策略解析

(一)提高教育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教育风险防范意识是化解校园风险的基本要素,也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关键所在。提高学校教育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在于全员参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提高师生教育风险防范意识。一是学校主管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学校领导应贯彻教育行政相关要求,系统排查学校风险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主管领导要坚持安全红线思想和底线思维,将安全作为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底线要求。二是教师应确立安全第一理念,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持续改善师生关系,紧绷风险防范之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各类安全教育,形成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安全的习惯。对于教师而言,还应树立安全管理的“首位”思想,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为了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教师必须要改变应试教育管理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学习情况,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化解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项根本性举措,针对近些年部分学校发生的校园欺凌、火灾、交通、溺水等事故,学校要依托班级、专题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自救、互助技能,有效加强个人安全防护。

(二)建立校园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校园风险应急预案是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降低校园安全事故损害程度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定每个成员的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各自分工,落实承包制和责任分解制,做好指挥调度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每个部门成员的工作职责。2021年新《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生产责任制”修改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二是要对学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形成风险清单,并对风险清单进行分级管理。学校教育风险种类繁多,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物质因素,加之学校教育风险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校园风险的监测管理,及时化解安全隐患。为了提升校园安全预警管理能力,学校可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学情的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对学生综合情况的分析及时给出科学的预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各种风险的汇总分析,形成校园风险台账制度,按照工作职责,将校园风险管控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身上,以此提升学校应对教育风险的能力。例如,某校针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构建“线上+线下”的隐患排查模式,利用实验室视频监控安全巡查平台和消防监控平台开展线上安全监管及“四不两直”现场巡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立行立改,讨论出详细的隐患整改方案,形成“检查有台账、治理有方案、复查有结果”的隐患闭环整改链条。三是明确各类风险处置的基本流程,可以开展多次模拟演练以让每个人了解风险发生时的应对举措,确保风险发生时能紧张有序地进行风险处置。例如,针对学生遇险逃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本着“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的演练原则,对相关教师进行具体分工,有效实施演练活动,以此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推进风险教育走进校园

提升学校校园整体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就是要积极构建风险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一是课程标准中应增加对风险教育的相关要求。将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这是解决当下风险教育缺失的溯源之策。二是学科课程教材中应渗透风险教育相关内容。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风险教育不是空洞、虚无的存在,需要坚实的载体依附或形式依托,唯此才能使风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珠联璧合。为了增强校园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积极推进校园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将校园安全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为此,可以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識的同时自觉接受防溺水安全教育。当然,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如可以采取学生角色扮演的游戏,“溺水者”为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举手示意求救,岸上的“施救者”可以通过使用救生圈、木棍、绳索等工具实施救援。三是应在学校主题活动中有所体现。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掌握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途径。为了增强学校风险治理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面对风险、体验风险,提高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加强防范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四)强化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学校应积极构建安全稳定的工作体系,注重风险的全流程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排查,从而全面把握每一个可能的风险,实现从“遇见”到“预见”。例如,学校食堂的管理,作为一个突出的教育风险点,很多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将食堂外包给相关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失。因此,学校需要做好三级防范:一是要通过风险评估来选择合格的单位。原则上,中小学校食堂不应该对外承包,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事实上,学校食堂外包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各部门应联合加强对外包食堂经营主体的监管,尤其是在招标阶段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经营资格,选择经营正规的餐饮集团。在选择外包单位时必须要以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外包单位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进行评价,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单位采取一票否决制。二是严格风险管理,强化对学校食堂员工上岗前检查和工作过程检查,尤其要做好食品存样工作。食堂应坚持每日做好厨房环境、设备清洁消毒等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过程,落实每餐留样等制度。三是要标准化应对风险,科学应对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应急预案制度,以便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有效开展应急工作。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细化应急预案实施流程,保证执行的可操性。应保证预案的具体规范,应急流程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日后在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切实减轻事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丁奕然,倪娟.协同学视域下教育风险治理的“溯源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1(05).

[2]卢红,桑晓鑫.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0).

[3]倪娟.教育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治理[J].人民教育,2020(08).

[4]李年乐.中职学校危机事件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张晶晶 刘小琬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应急预案
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方式
环城水系施工中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注意事项浅谈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网络大数据时代银行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浅谈夜间灭火救援演练的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