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B4403/T 291-2022《远足径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解读

2023-03-31秦晓红刘伟王丽娟丁泽林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系统建设前景

秦晓红 刘伟 王丽娟 丁泽林

摘 要:DB4403/T 291-2022《远足径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是国内首部远足径建设地方标准。本标准的研制有利于促进深圳远足径系统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标准的制定背景及意义,对主要内容作出了解读,最后展望了标准在规范深圳远足径系统建设中的前景。

关键词:远足径建设,标准解读,系统建设,前景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4.023

0 引 言

2022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1],加强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设,以纯生态方式打造一批精品远足径,让市民更好参与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深圳依山傍海,自然条件优越,有着良好的户外活动氛围,拥有数量庞大的户外运动人群。深圳户外休闲步道体系建成后将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规划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登山徒步活动场所,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2]。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绿色空间的保护和保护性利用,为顺应全民健身运动热潮,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倡导自然保护教育,有意识、有规划地建设远足径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1日发布并实施了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 291-2022《远足径建设规范》[3]。标准规定了远足径的线路规划、建设原则、常用建设工法、配套设施、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将对此地方标准进行解读。

1 标准编制背景和意义

为解决自然生态、户外活动及社区发展三者的问题,户外生态旅游观念逐渐形成并广受重视。深圳地区户外资源丰富,且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对户外活动需求与日俱增,但却在不经意之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顺应全民健身运动热潮,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倡导自然保护教育,推广户外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产业,远足径是最重要活动场所和载体。

2022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以纯生态方式打造一批精品远足径,让市民更好参与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完成树木保护、远足径郊野径管理等5项以上重点领域标准指引制定”。但由于缺乏整体指导意见,过去依赖各区主管单位个别进行修建维护,缺乏整体性规划及管理策略,造成整体建设和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遠足径建设规范》标准研制迫在眉睫。

2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DB4403/T 291-2022《远足径建设规范》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是在满足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远足径建设实践经验编制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GB/T 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所有部分)、GB/T 36737—2018《休闲绿道服务规范》、CJJ/T 304—2019《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LB/T 035—2014《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DB4403/T 19—2019《绿道建设规范》、SZDB/Z 77—2013《公园标识系统建设规范》中相关内容。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远足径的线路规划、建设原则、常用建设工法、配套设施、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域范围内的远足径的建设。

2.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手作步道和远足径两个术语的具体定义。手作步道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游客体验感为原则,注重因地制宜、就近取材,通过人力方式,以运用非动力工具施作、参考传统工法为主建设及修复的徒步线路。远足径是以穿越山林郊野、江河湖库、滨海岸线等代表性自然风景区域的远足徒步路线,采用手作步道或借由现有绿道网贯穿自然郊野区域,构成一条连续的纵贯线与多条长跨度的线路。

2.3 线路规划

2.3.1 选线原则

远足径的选线要贯通全市,连接生态断点,与城区范围慢行系统有机衔接,形成步道网络;要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连通,连接到社区,增加步道体验的便捷性;要避开城市密度较高的城区,增加原生态体验,体现自然景观;要规避易发生地质、水文、气象灾害的危险地段,不应经过尚未达无害化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填埋场等可能存在有害污染物释放的地块,提升线路安全性;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路径,新增选线应规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地的核心区、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出没或生长的区域,避免破坏区域地形水文条件、自然景观等,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2.3.2 资源与需求调查

在远足径线路规划阶段,可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资源与需求调查,资源调查的范围应包括自然条件、人文、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区位条件等,具体调查内容详如表1所示。

2.4 建设原则

远足径的建设要尊重城市生态基底,遵守生态最小干预原则,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破坏,维系经过地区的生态、自然、野趣,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要注重线路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经评估后宜选择不受山洪影响的区域,必要时可增设安全防护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就近取材,废物利用,在不对环境产生冲击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远足径、郊野径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增加游客体验感;要运用绿色低碳的理念对周边环境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工法,使建设工法的效果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应保持自然、生态,避免明显的人工痕迹;要展示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突出地域风貌、地方风俗,展现当地物种多样性及文化特色。

2.5 常用建设工法

建设工法是DB4403/T 291-2022《远足径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借鉴了台湾省远足径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深圳市远足径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编制而来的。除了规定要根据现状及周边环境对线路进行规划;要以减少人工设施、保持野趣和原有风貌、采用自然材料为原则,以土质、草质、腐殖质、石质为主,运用施工现场的地形与素材来修建;建议维持原有路基宽度等基本要求外,重点按照排水设施、消能设施、护坡、阶梯、步道面层、安全辅助设施、休憩设施7大类别,对其工法名称、工法目的、工法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规定,远足径建设常见建设工法的分类及名称如表2所示。

2.6 配套设施

远足径的配套设施一般要根据周边环境、游客数量等合理设置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和整合周边现有设施,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要对新增配套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设置必要性、生态冲击及维护成本等,保证其与环境协调性、实用性、环保性;要衡量步道位置,以便利出行、容易到达,且便于集散疏导为原则设置出入口,出入口的面积及相关设施设置与否,应依照场地大小及游客量进行设置;要在入口处以标牌的形式明确向市民展示,包括难度解释、危险告知、年龄建议、装备及物品携带、游客行为规范等;要在有条件的入口处链接游客服务中心,方便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远足径的标识设施按照功能分为指示类(基础型)、警示引导类(功能型)、解说导览类(价值型)三类。标识设施要清晰、简洁、明确,应采用统一图形符号、颜色、尺寸、字体等;宜根据周边环境和功能需要,选用轻便、坚固耐用、低造价、易维护的环保材料;要根据环境背景色,设置标识文字、图案、内容,并结合认知程度选取高反差的颜色搭配;内容表达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涉及生态敏感区的路线,尽可能减少标识设置;标识牌的设置应精简,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可采用标距柱合并设置,或多牌同杆设置;已有的标识牌可保留沿用等。

此外,远足径的安全设施包括通讯、急救设施、紧急避险点等,应根据距离,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保障徒步者的安全,应对突发的状况。远足径的服务设施可根据线路建设情况,设置自然无动力设施、休息茅草亭、自助售卖设备等服务设施,有条件区域可设置露营地,露营地应充分考虑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条件。

2.7 管理维护

远足径的管理维护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步道及标识系统的定期巡查、步道的管养维护等内容。具体来讲,要制定管理维护工作计划,设置管理维护目标;要定期巡查,及时修复损毁的步道和本土植物;要结合步道使用情况,对步道配套的相关设施进行管养和维护;配套设施的金属构件要及时保养,按时粉刷油漆,木质构件要做防腐处理,防止白蚁等蛀虫的危害,破损构件要及时维修,粉刷和维修时应注意保持设施的原貌和风格;沿线的标识系统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对污损、变形、开裂、松动等的标识要及时修复;步道控制区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址或优秀近代建筑,要实行重点保护;步道沿线设施维护时,要在明显位置设置温馨告示,并做好安全维护。

3 结 语

本标准规定了远足径的线路规划、建设原则、常用手作工法、配套设施、管理维护等内容,是在满足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远足径建设实践经驗编制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兼顾了生态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深圳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伟中.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11日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16):1-20.

[2]文灿.2025年郊野径超千公里[N].深圳商报,2022-04-18(A01).

[3]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远足径建设规范:DB4403/ T291-2022[S].2022.

作者简介

秦晓红,工程硕士,标准化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技术研究和咨询。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系统建设前景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浅谈高校经管类实践综合平台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运营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探究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浅谈我校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研究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