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管探析

2023-03-31黄程浩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监管

黄程浩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也日趋频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作为其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来实现自身对外投资效益最大化。但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监管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提升投资监管效率和风险防范。文章首先阐述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的基本原则,指出当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对外投资监管技术方法、拓宽对外投资监管内容范围,以及引入社会监管机制等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水平,为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49

[中圖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152-03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能够确保自身稳健运营,开始从事一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业务,其中对外投资就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内容之一。现阶段,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可以依法使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向其他单位投资。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应当有利于事业发展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开展投资监管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投资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

1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概述

1.1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的概念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将其拥有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以投资形式用于其他单位业务和项目[1]。从投资期限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权益属性角度来看,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也就是事业单位对自身的对外投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监管来实现投资风险防范以及资源有效利用[2]。

1.2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的基本原则

要想合理开展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现阶段可以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三大原则开展此项工作。

1.2.1   客观性

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监管工作过程中应当从客观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对外投资项目和业务是否科学、可行,在监管工作中要客观反映这些项目和业务的实际运营状况。

1.2.2   全面性

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监管工作过程中应当秉承全面性原则,整理汇总对外投资配套信息,通过全面监管来掌握对外投资相关事项,以便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3]。

1.2.3   可比性

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监管工作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可比性原则,将一些对外投资项目与之前的类似项目和业务进行对比监督,通过分析二者之间进展的差异性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单位领导层作出进一步决策提供对比参考依据[4]。

2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现存问题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监管技术方法、监管内容以及社会监管机制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2.1   对外投资监管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监管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够规范、明晰,缺乏对投资收益风险的相关调研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外投资监管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很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岗位并没有安排专人开展相关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单位采取兼职方式进行,主要是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此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对外监管工作出现问题,也难以落实责任,且财务部门人员还有本职工作,所以也不利于对外投资监管工作的开展。第二,对外投资监管反馈机制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反馈机制存在着程序链过长的情况,在开展监管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通过层层反馈的方式,由监管人员反馈给部门负责人,再反馈给分管领导,最后才能到单位负责人手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给单位负责人,导致决策不及时且容易引发对外投资风险[5]。

2.2   对外投资监管技术方法存在单一性

从监管技术方法角度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方法普遍较少,很多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对外投资监管技术方法过于单一的情况,通常采用数据分析法和走访调查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这两种监管技术方法是最基本的监管方法,数据分析法虽然能够通过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发现对外投资内容的不合理、不合规之处,但是对于一些隐蔽的项目投资问题不能够深入验证其合理性。同时,虽然有些单位结合走访调查法来监管对外投资项目和业务开展进度,但是现场走访并不能够完全发现项目本身的问题,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监管效率的提升。此外,部分单位还存在着投资事后审查形式化的情况,没有事后动态跟踪投资项目,不利于提升投资监管质量。

2.3   对外投资监管内容不全面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对外投资监管内容不全面的情况。一些事业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外投资已经实现常态化、规模化,但是并没有对一些新兴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未梳理所有对外投资项目和业务,也没有在执行投资决策前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对外投资监管的动态调整,内容上难免会存在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项目就会取决于领导个人意见,并未经过集体决策,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缺乏对投资项目利弊的全面权衡,不能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使得对外投资风险增大,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

2.4   对外投资监管未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很多事业单位现阶段仍未引入外部监管机构,且在单位对外投资监管上存在着不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仍处于“自检自查”的状态,没有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客观评价其对外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缺乏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容易造成对外投资监管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对外投资监管上,也存在相关财务人员的理论素养不够,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学习投资分析相关理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不利于引入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协同监管,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     事业单位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的建议

3.1   完善监管相关制度

对于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设置对外投资监管岗位,将此项工作从财务部门中脱离出来,杜绝发生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此项工作的事情。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具体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落实责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对外投资监管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间接提升对外投资监管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拓展对外投资监管工作内容和范围。

第二,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监管反馈机制。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反馈机制存在着程序链过长的问题,在完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对于一些需要层层反馈的问题,可以采取以往既定的方式进行反馈,对于一些亟待解决的对外投资问题,对外投资监管人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反馈给单位负责人,为单位负责人作出正确的决策争取更多的时间,避免决策不及时产生对外投资风险。

第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也需要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所以对于对外投资监管人员的工作情况,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进行量化考核,将其工作状态和成效与绩效挂钩,对监管工作开展全面、到位的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并纳入薪酬体制中,提升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应在对外投资监管工作的绩效考核中,强调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监控,应持续分析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内部收益率及风险变化,并及时就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制定防控预案。

3.2   优化对外投资监管技术方法

事业单位应当在数据分析法和走访调查法这两种最基本的监管方法基础上引入对比分析法,以此辅助数据分析。调出以往类似对外投资的信息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来发现对外投资内容的不合理、不合规之处,进而发现一些隐蔽的项目投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完善。同时,事业单位在走访调查对外投资项目时要控制好时间间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方式,强化对外投资监督。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投资项目事后审查形式化情况的发生,监管人员要在特定时间内能够动态跟踪投资项目事后情况,重点考察是否存在投资后的潜在风险,尽可能提升投资监管质量。另外,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術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对投资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横向市场对比。例如,可以考虑采用数据包络法、层次分析法、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分析法等先进投资分析技术来分析对外投资状况,这就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及时搜集数据信息,并建立相关模型实时分析投资状况,并加以监管。

3.3   拓宽对外投资监管内容范围

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对外投资监管内容不全面的情况。鉴于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拓宽对外投资监管内容范围,要能够实现分类监管。事业单位应当参考绩效审计工作,拓展对外投资监管内容范围,不仅从经济角度加以监管,还要从社会责任、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加强监管。例如,某些负责社会综合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结合国家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河道治理、城乡道路建设、教育卫生设施等方面,通过承担建设、特许经营等模式,梳理对外投资项目和业务,实现对外投资监管全覆盖。

此外,事业单位在执行投资决策前应邀请权威人士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发生部分投资项目由于监管机制缺失,不经过集体决策的情况发生。通过可行性分析,促进事业单位对投资项目进行利弊权衡,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规避对外投资风险。

3.4   引入社会监管机制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外监管仍处于“自检自查”的状态,缺乏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管机构的介入。鉴于此,事业单位应适当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即利用第三方监管机制来弥补内部对外投资监管上的不足。要求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采取专业审计监管方式方法进行客观审查。单位对外投资监管人员也要积极学习社会监管机构的监管经验,合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对外投资监管工作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大对外投资监管投入力度,不仅要根据实际业务量给予对外监管人员物质奖励,还应及时更新监督配套设备,与当前监管工作实际需求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对外投资监管工作,也会为此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一定保障。

4     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资源可以进行多元化利用。对外投资作为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事业单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对外投资监管确保单位正常运作和发展。对于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对外监管上存在的问题,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监管防控,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信息

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楠.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财务监管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2(11):77-79.

[2]周灵慧.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财务监管的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0(9):16-18.

[3]韩涛.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建议[J].商讯,2020(15):131-133.

[4]卢桂玲.察尔森水库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管理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20(12):68-70.

[5]刘筱.浅议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财会学习,2020(5):266,268.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监管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迈过海外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