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载“内高班”育人实践: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2023-03-31陈淑玲

中小学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

陈淑玲

摘要广东肇庆中学在承办内高班过程中,基于对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内高班学生思想行为的长期观察,不断明晰育人思路、创新育人方式。一方面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开发以校史学习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以新疆四史教育为重点的思政课程、开展以社会实践为重点的研学旅行课程,着力增强内高班学生的“五个认同”;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通过探索“三混”管理、实行“双导师制”、拓宽“互访”渠道,促进各民族学生深度互动交融。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教育;“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2-0045-03

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广东肇庆中学(以下简称“肇庆中学”)自2007年开始承担内高班办班任务,15年来始终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持“严、爱、细”的教育原则,并通过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在促进内高班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各民族学生团结进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 基于对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反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借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推進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容量单薄[1]、课程形式化严重[2]等问题。而举办内高班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能够推动学校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不断完善,取得教育的实效。

2. 基于对内高班学生思想行为的长期观察

通过多年的办班实践我们发现,内高班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学生活泼有主见、权利意识强,对国家的办班政策心存感恩,愿意主动了解这个时代,也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对国情了解不充分,加之小部分学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学生对某些事情存在认识偏见,尤其在爱国、爱党方面亟须加强引导。二是由于内高班学生普遍接受过内初班教育,因此语言知识基础更扎实,生活独立性更强,更容易融入内高班的学习生活;但部分学生内心总觉得离家在外家长鞭长莫及,所以在自律性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教师长期紧盯、反复教育,并提供更多具体指导。三是由于我校在班级管理上实行本地班、内高班双轨管理和“混班、混宿、混餐”模式,因此内高班学生在与本地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中表现更主动,更具包容性;但如何与时俱进增强他们的“五个认同”、铸牢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办班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校确定了内高班育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即秉承“养文明之气,办优质之学,育和谐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遵循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展校本化的德育课程及管理实践;以增强内高班学生的“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点,以“明经行修”为教育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崇善尚美”为教育目标,致力于培育正直、向上、灵动、内心有光芒的时代新人。

围绕育人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我校精心构建了内高班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同时不断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内涵,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 开发以校史学习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实现文化上的交流交融、形成融洽的民族情感,是培育内高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肇庆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573年的两广端溪书院。作为广东省四大书院之一,端溪书院在4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从开山山长李材的“修身为本”到学术大儒全祖望的“明经行修”,再到诗人山长冯敏昌的“蓄德为先”“敦本力行”以及状元山长林召棠的“修身践言,读书经世”,直至如今肇庆中学的校训“格物致知,崇善尚美”,这些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中深蕴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积极进取的德行观。为此,我校深入挖掘办学历史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是通过挖掘端溪书院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探寻两广端溪书院历史”“端溪书院山长研究”“端溪书院著名山长的教育思想”等精品校本特色课程,同时不断丰富校史馆馆藏,以校史学习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学校荣誉感。二是打造“格致书院”作为传统文化研修基地,内设“翰墨轩”“棋艺社”“琴艺苑”“国学讲坛”“藏经阁”等多个国学研修课室,为学生提供“明经行修”的优良学习环境。三是举办“明经行修·崇善尚美”互联网+星湖教育论坛暨两广端溪书院开山周年纪念活动,紧紧围绕书院山长的办学思想、家训等展开深入探究和解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四是通过编写《仁义礼智信》校本教材、开设《论语》《礼记》等经典诵读课、举办经典吟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品悟经典内涵中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植中华文化之根,塑核心素养之魂。

2. 开设以新疆四史教育为重点的思政课程,增强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一是开展新疆四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学校通过开展新疆四史教育(包括新疆地区演进史、民族宗教史、反分裂斗争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学校同时组织开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相关法律,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时政资源上好大思政课。学校充分挖掘时政资源中蕴含的丰富教育素材,致力于上好大思政课。比如:通过对“抗疫”中各民族团结互助事迹的宣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民族人民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情感;通过开展“畅谈家乡巨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等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过程,在内心埋下感党恩、跟党走的种子;通过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组织内高班学生参加暑假返乡宣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把自身成长融入祖国发展和新疆建设之中,争做民族团结的标兵。

3. 开展以社會实践为重点的研学旅行课程,共享祖国的伟大荣光

在针对内高班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我校不仅注重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如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为主题,组织内高班学生和部分本地学生到省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军训与学农活动;到深圳湾公园等景点参观游览,从中感受科技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在肇庆大旺复兴园,学生通过参与“踏寻红色足迹、争当爱国少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更好地学习了解了中国革命史,感受到“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和力量;在湛江东海岛,学生们参观了有“十里军港”之称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军港,看到一艘艘震撼人心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补给舰,感受到祖国军队强大的实力,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在深圳湾公园,当同学们了解到全长5545米的深圳湾大桥是在无现成海上作业经验和施工设备情况下完成的时候,纷纷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点赞、向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敬礼。

我校在举办内高班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在师资配备、班级管理等各方面出台新举措,推动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新粤两地文化的深度交融。

1. 探索“三混”管理,促进各民族学生深层互动

为推动本地学生与内高班学生的广泛交往,我校有序推进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混班、混宿、混餐,并开展朋辈结对。学校以选科为基础推动“混班”,以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方式推进“混宿”,以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三个饭堂为基础推进“混餐”。如在推进“3+3”混宿过程中,本地学生可以3人一组自愿与内高班学生混宿,内高班学生也可以主动邀请本地同学一起混宿。通过混宿,两地学生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学习生活,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促使各民族学生产生思想碰撞,在合作与竞争中增进友谊。如每年寒假,学校都要组织开展“新粤学子齐书春联”活动,“汉蒙回哈一室牵,新粤情谊肇中联”“天山少年弹琴跳舞歌盛世,北岭才俊洗砚挥毫写春光”“祖国昌盛万里江河山川秀丽,民族团结一家兄弟姐妹情深”……一副副由本地学生与内高班学生共同书写的春联,生动展现了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

2. 实行“双导师制”,提供内高班学生全方位指导

由于地区差异和教育模式的不同,内高班学生一开始在混班模式下学习时感觉压力较大,加之远离家人,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急需教师关注和疏导。为此,我校通过实行“双导师制”,采取普遍关注与重点跟踪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内高班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双导师”包含“岗位导师”和“党员导师”。其中,“岗位导师”主要包括学校新疆部主任、新疆部各年级级长、内高班班主任、科任老师、宿管老师等,他们依据不同的职责分工,对内高班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思想及行为表现进行关注并提供帮助指导。“党员导师”是通过个人自愿报名、学校择优选聘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关心热爱民族教育工作的党员骨干教师担任,并经过师生双向选择后,由其对内高班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全方位跟踪教育与管理,同时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发挥好家校共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拓宽“互访”渠道,促进两地文化深度交流

为了将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的交往上升到文化交融层面,我校还通过拓宽“互访”渠道,开展人员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的交流实践活动。例如:学校连续10年开展春节“温暖家庭”活动,截至2021年春节,已有5665人次的内高班学生被邀请到学校领导、教师、本地学生家里做客,他们在此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岭南新春的喜庆,更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学校还组织开展“校园结情谊,万里走亲戚”新疆家访研学活动,从参与混宿的本地学生中评选出民族团结标兵,组织他们赴疆家访,架起新粤两地深入交流的桥梁,使“我有两个家,新疆一个家,肇庆一个家”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培养起各民族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差异、开放包容的精神。

举办内高班15载,我校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爱党爱国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并形成了“志存高远、崇尚感恩、理性大气、勤奋进取、多才多艺、身心健康、乐于服务”的肇庆中学内高班育人特色,画出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同心圆”。截至2021年7月,学校累计培养新疆籍学生1538人,其中45人在内高班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37人在校期间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科创大赛并获奖,1人获颁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020-2021年,学校先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 孙延宾.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不应回避热点、难点[J].中国民族教育,2015(5):49-51.

[2] 苏光正.隐性课程视角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目标的新疆“内高班”音乐教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准备好了,我要出发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