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03-28张志刚杨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非遗文化

张志刚 杨窕

【摘 要】生活在侗族地区的侗族人民把弹唱琵琶歌曲作为生活生产的重要一部分,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丢歌不唱,真可惜”“一天不唱歌,浑身不舒服”等广泛而深远的谚语。由此可见,弹唱琵琶歌曲的社会功能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消遣娱乐、行歌坐夜、信息传导的载体,而是已经上升到修身养性、抚慰心灵、情感表达的精神层面,且在教育认知、个人追求、价值导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挖掘侗族琵琶歌的德育资源,发挥其德育价值势在必行,对拓宽侗族地区思想道德教育渠道,提高地方德育工作能力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遗文化;侗族琵琶歌;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8;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35—03

一、黎平县侗族琵琶歌德育资源

(一)崇德向善的社会道德

“崇德向善”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崇尚道德、一心向善的共同意识。由于侗族人民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只能借用汉字谐音代替记载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将一些伦理道德知识融入到侗族琵琶歌中,以歌曲的形式传承下来用于教育后代。如:侗族琵琶歌《劝人说话要谨慎之歌》《忍让歌》《劝和歌》等,这些歌告诉大家:做人要明理、讲诚信,为人要心地善良、不能有害人之心;在与他人交流中要文明有礼貌,不说脏话;在路上遇到行人,要主动礼让,晚辈积极主动向长辈问好,尊称长辈;遇到长辈在田间地头劳作主动帮组;与邻居及周围村民团结友好、相互帮助;此外,侗族人民待客十分热情,每当家里来客人都会拿出侗家的特色美食招待,如侗家糯米饭、米酒、腌鱼等。这些都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以及村民之间的患难与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尊老爱亲的家庭美德

在黎平侗族村寨里,尊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美德得到很好地弘扬。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晚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强调晚辈要尊敬长辈,叮嘱晚辈在大街小巷中遇到亲戚、朋友、邻居都要积极主动行礼。在称呼上要求也相对严谨,对长辈、亲戚、朋友以及邻里的称呼,不论对方年龄大小,而是论辈分大小称呼,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强调要爱惜自己的亲戚、朋友,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有好东西要互相分享。因此,侗族村寨里的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了很强的尊老爱亲意识,并将记载在侗族琵琶歌中,世代传承。如侗族琵琶歌《晚辈要把老人敬》中写道:“你们慢慢听我唱首歌,我的歌声会告诉你们,家里有好酒好肉,要先拿给长辈吃。家里有甜酒好酒,先要想到老人们。年轻人们烤好酒,先敬给老人喝。年轻人们烤好酒,先请老人尝。老人年纪大了,就应该让他们在家中坐着。”①再如《尽孝歌》中写道:“父母一生只为儿女操劳,身为子女如何偿还这份恩情。女儿出嫁无法服侍父母到终老,两地相隔遥远,思念之情无法言表。”②以及《父母恩情比海深》《女儿之歌》《二十四孝歌》等,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

(三)宽以待人的个人品德

在黎平县侗族地区,人民主要以小聚居形式居住,形成不同的自然村寨。在村寨里无论是村民之间、邻里之间、还是家庭内部之间都十分团结带人宽厚,相亲相爱。侗族琵琶歌中反应的宽以待人的良好个人品德也是侗族人民现实生活的写照,如《婆媳之歌》体现的就是婆媳关系上的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在歌词中写道:“每家各有一个门,每人各有一个妈,水各流向各条沟,要合起来不容易。从那阎王玉帝开始男女才能结亲,想起父母养我们,男要娶媳妇女要嫁人,不要做那心肠狠毒的人让整个村子人都怕接近。水靠竹子流过,人靠亲戚帮忙,亲近的人就像糯米饭一样黏。谁人心肚明就会拿这首歌来细想,我没有好的药来医治人心,只能用好的话语来编歌吟唱。”③如《劝人说话要谨慎之歌》中对兄弟、朋友以及邻居之间的宽以待人进行了强调:“说我们讲话不要乱说,说我们平时说话要谨慎。话左语右,还没有调查那不要空谈。不论什么话,在调查之前不要信口开河。”④这首歌反应的是在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关系上,团结友好、心胸要宽阔、遇事不斤斤计较,这些都是对后代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二、黎平县侗族琵琶歌德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对侗族琵琶歌缺乏认同感

如今,随着侗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贵州黎平侗族地区,侗族琵琶歌是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侗族琵琶歌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但人民群众对侗族琵琶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首先是当地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把它作为民俗节日以及空闲时间里的一种娱乐、放松形式,以此来丰富精神世界,如:“过侗年”“肇兴谷雨节”“龙额春社”等。人民群众对相关部门下乡开展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侗戏德育教育活动,以侗族琵琶歌、侗戏的演唱形式将道德伦理知识进行德育教育,但当地人民群众对侗族琵琶歌、侗戏认同感缺乏,不能理解其目的何在及理解侗族琵琶歌歌词的真正意思,而仅仅是看戏。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当地部分人民群众更加难以理解,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其次就是当地学生对民族文化缺乏认识,由于当地中、小学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长时间接触大众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识。在民族文化课堂上积极主动去接受侗族琵琶歌的意愿不明显,更难认识到侗族琵琶歌歌词中所蕴含的优秀德育内容以及其育人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一种德育资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以及对他人进行德育教育。

(二)侗族琵琶歌德育资源挖掘支持力度不够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些侗族村寨在当地支持下充分发挥当地侗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侗族文化旅游景区、传统旅游村落。在此过程中,通过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部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人就业问题,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发挥侗族琵琶歌经济价值的同时其育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未对侗族琵琶歌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归纳与整合,更好地为地方德育教育工作服务。从社会德育层面来看,将侗族琵琶歌中德育资源融入地方德育工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相关部门在下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德育内容上政治化、枯燥、滞后,脱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将侗族琵琶歌德育资源融入活动中的力度不够,德育内容不够丰富,因此难以激发人民大众的学习兴趣;从学校德育层面来看,教师队伍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创新性,德育方法简单化、说服教育法缺乏时效性,未能打破传统,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当地侗族优秀文化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把侗族琵琶歌德育内容融入学校德育力度不够,仅有部分乡镇及村寨小学如:肇兴中小學、岩洞中小学、黄岗小学等设有侗族琵琶歌文化课程,完成校园传习所软件建设,大部分中小学并没有开设侗族文化相关课程以及开展侗族文化社团活动。德育环境上未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三者存在矛盾。

三、侗族琵琶歌德育价值实现路径

在当下,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并传承发展这项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侗族琵琶歌中优秀内容转化为一种德育资源,发挥其德育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取其精华,才能把侗族琵琶歌以及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伦理思想继续传承下去。⑤

(一)制定相关方案

大力支持侗族琵琶歌传习所建设以及开展侗族琵琶歌歌友交流会;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德育工作者将侗族琵琶歌德育内容融入地方德育教育工作;鼓励支持学校聘请优秀歌师、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免费开展培训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加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德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加大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育力度,鼓励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德育新路径,以及开发侗族琵琶歌德育课程和编撰教材,出版伦理道德类侗族琵琶歌书本;加强在县级职业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并推进黎平县肇兴、岩洞、双江、尚重等侗族地区中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建设。

(二)推动侗族文化进校园

把握学生“需求”,铺架文化之桥。号召全县各中、小学在民俗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及社团活动,将侗族琵琶歌优秀德育资源融入其中,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如:重点打造侗族音乐合唱团、侗族琵琶歌歌队、侗族乐器队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团,同时,以课堂教学、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为载体,依托学校师资以及民间侗族琵琶歌传承人力量,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举行大型校园伦理道德类琵琶歌比赛;组织学生走进“非遗”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侗族琵琶歌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入领会侗族琵琶歌的优秀德育思想,吸取侗族琵琶歌德育内容养分,提升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党员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向民間优秀侗族琵琶歌传承人学习伦理道德类琵琶歌,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民族特色课本教材并开设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类别、学习特点,将现代德育思想与侗族琵琶歌优秀德育内容有机结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新设置课程,让民族文化真正进入校园、走进课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开展侗族民俗文化活动

各乡镇及村寨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意见,深入挖掘侗族传统节日,打造“百节之乡”文化IP。利用法定节假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侗族地区传统民俗节日开展侗族系列节庆文化活动,举办百村伦理道德类琵琶歌大赛活动,以赛为媒,并对优秀队伍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激发人民群众传承、创新侗族琵琶歌热情,展现侗族琵琶歌道德思想文化魅力,实现德育价值。通过活动补贴的方式,鼓励群众自办节日,举办鼓楼篝火晚会、行歌坐夜、踩歌堂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利用人民群众闲暇时间,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去塑造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德育教育。在全县98个传统村落、1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景区内开展琵琶歌演出活动,针对外来游客进行展演及讲解,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侗族特色风土人情,还能够了解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感受琵琶歌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侗族琵琶歌德育价值。

(四)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工作

抓住“桥头堡”政策,传承好、发展好、宣传好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当地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打响民族节庆活动牌,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宣传。抓住重要活动、节庆、会议等良好契机,举办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传播系列活动,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侗族琵琶歌所习所免费面向社会广大琵琶歌兴趣爱好者提供教学;在肇兴侗族举行非遗文化作品展示活动以及举办百村民歌大赛;县民族文化艺术团定期下乡以及进社区开展民族文化表演活动,将优秀的德育资源以琵琶歌的形式展现给人民群众,以活动形式对人民群众开展德育教育。同时,鼓励县融媒体中心、各侗族文化传媒公司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利用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侗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侗族琵琶歌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各媒体平台,培育自媒体主播,通过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媒体平台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侗族琵琶歌,宣传侗族琵琶歌优秀道德内容,展现琵琶歌文化魅力,助力文化出山。

注释:

①吴凡.侗族音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②杨霖希.词随歌溢,情深意长:贵州黔东南榕江县寨蒿镇晚寨琵琶歌音乐文化及艺术价值探微[J].音乐创作,2014(3).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侗族琵琶歌:上[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④石修堂.尚重侗族琵琶歌(歌词)语篇功能分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⑤杨彦增,吴昌玉.侗族琵琶歌中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10).

参考文献:

[1]郭砚博,蒲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8).

[2]黄艳.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5).

[3]余琴.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彭爱桃.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YCXS16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刚(1977—),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窕(1997—),女,侗族,贵州黎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非遗文化
长征精神和青年成才
学校红色文化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践研究初探
大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德育价值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开发非遗校本课程 培植学校文化个性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民俗的德育价值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