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3-03-26钟振煌
摘要:网格化管理是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通过将整个医院管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再紧密围绕个体构建起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有人管”“纵向有人查”的全方位、多维度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以便为保证医院消防安全效益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医院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深入分析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以便为保证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医院;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医院作为一个极度特殊的场所,不仅有着极高的人员密度与复杂度,更是涉及诸多价格昂贵的设施设备。因此,一旦医院发生火灾,轻者会让医院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重则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为避免以上状况的发生,医院方面必须对自身消防安全质量给予高度重视。而基于如今的医院格局比之过往已然有了明显区别[1]。对此,医院更应积极采取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譬如网格化安全管理,此管理模式是将医院的辖区按照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网格单元,由此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这样一来,既能让消防安全管理方案覆盖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又能促进医院消防安全质量的全面提升,继而在维护医院管理环境的同时为医院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效果。
一、医院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目标
(一)实现执行层面“网格化”
采用网格化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医院方面应做好三个维度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分别是指时间、人员及空间。首先,从时间方面来看,网格化的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须以“日、月、季、年”为节点,在不同节点安排不同的消防工作重点,将消防工作覆盖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随即形成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手册来为医院日常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管理手册也不仅止于指导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而是全面囊括了以下五部分内容,分别是医院空间基础网络化设计、医院各网格化区域消防安全管理职能、网格化区域划分以及相应人员安全、负责管理网格化区域负责人及安全员名册以及依托于物联网的网格化管理信息交流平台。以手册形式将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以此既能激起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又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2]。以上工作的落实仍须医院予以监督,这便需要医院设置专门岗位对每一个工作节点的消防安全工作内容落实情况予以监督,同时建立台账来登记探寻到的各方消防安全隐患,及时将隐患通知给网格单元对应的负责人,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如此将可形成执行闭环,从而确保相关责任严格落实。而在空间方面,医院各网格单元除了完善各项应急消防保障设施外,还应设置具体的消防安全责任目标,以此为日常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至于人员方面,每一个网格单元均应设置专门的管理责任人与安全管理员来专职负责消防安全管理[3]。通过人员、空间与时间的相互交错,便可形成一个贯穿全院各个角落的网络。国内也有学者在研究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后表示,通过对网格责任区的合理划分,并且在能够全面落实医院消防安全网络化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医院的消防方案防护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现管理体系“网格化”
医院实施网格化管理主要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状况。其中,纵向的管理主要包含了医院的领导、各科室以及和医院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外协公司,将上述管理与职能部门统合到同一個网格之中,便可形成一个联系院领导、支部书记、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外协公司负责人的纵向管理网络,以此可为医院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方面的指导[4]。纵向则涵盖了全院的每一个角落,具体包含各个病区及部门科室,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将“一岗双责”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要求落到实处,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既将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到了个人,又形成了全员统一、责任层层落实的消防安全管理新格局。在此期间,严密的监督仍不可或缺。因此,医院在构架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同时也应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以此确保医院所拟定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策略均能得到良好施行。
二、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在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所呈现出的主动优势均是其他管理模式所难以企及的。从整体来看,网格化消防管理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保障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消防部门始终牵挂着辖区内消防安全。而在管理辖区内的消防安全时,显露出的最大问题便是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以及工作难以覆盖到辖区内的各个角落。对此,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网格化管理理念下,消防管理的辖区将被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而每一个网格单元均有一名“网格管理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消防安全[5]。辖区内诸多与之相关的监督与检测工作均可在限期内完成,这样便可保障辖区内的消防安全。不仅如此,在“网格管理员”履行日常辖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将统计并整理工作期间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及隐患,这样便可在第一时间将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汇报至上级消防安全管理部门,部门则可统合所接收到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统一处理各辖区所反馈消防安全管理信息中出现的同样问题,如此便可让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最后,基于辖区网格管理员长期扎根在同一区域,通常也与辖区内居民之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这样便可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发动辖区群众的力量,这也是网格化管理最突出的优势。通过居民将消防安全信息反馈到网格管理员处,再由网格管理员对这些信息进行逐一甄别与落实,这样便可收集到更加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既能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延伸至辖区内各个角落,又能促进辖区消防安全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可以显著提高消防部门的监管质量
网格化管理将整个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而不同单元又各自承担着单元辖区范围内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若能在每一个网格单元中再配置一个消防站,其主要任务便是监督辖区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同时重点监测辖区内重要建筑设施的消防安全情况,更容易发现辖区内的潜存安全管理问题。譬如消防设施无法正常启用、消防设施缺失以及设施质量不合格等。除此之外,整个辖区因网络化管理而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而各网格单元之间并不存在工作方面的冲突,这将更有利于“网格管理员”更加细致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辖区消防安全管理质量提升。网格化管理还能让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动态性得到提升,以此凸显管理“时效性”。基于“网格管理员”长期扎根于同一区域,能在第一时间察觉辖区内实时变化。一旦发现消防安全隐患,管理人员便能在第一时间处理,以此确保辖区内消防安全。
(三)有利于提升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水平
因网格化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故也能促进辖区内消防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不仅能让辖区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轻松,还能增添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使得辖区内的消防火灾防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譬如当辖区内某建筑存在火灾隐患时,平台便会对其着重标记并督促管理人员予以监督管理。如此一来,辖区内火灾隐患将被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人身与财产安全遭到威胁。
(四)有利于规范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每一个身处网格化管理中的“管理人员”不仅在工作内容方面极为相似,工作责任雷同,从侧面表明了网格化管理与岗位责任制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只有提高“网格管理员”工作责任意识,才能确保责任到人,避免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网络化管理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对人员的约束作用。如上文所述,网格化管理实则与岗位责任制关联密切。因此,网格化管理同样有着与岗位责任制相同的人员约束效果。辖区内安全管理实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继而真正做到在发现火灾隐患的第一时间便将之消除。
三、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明确岗位分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采用网格化管理策略,即各科室便是所谓的网格单元,而每一个网格单元除了要有一名主要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人之外,也要对其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分工予以明确。譬如科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专员需要负起监督科室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查验科室消防安全管理成效、找出科室消防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等,从而促进全体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全面提升。将此工作职责细化到每一个管理区域,不仅能让管理差错事件大幅减少,还能降低人为火灾风险,从而提升网格单元的消防管理效率。同时,将网格单元的负责人与安保监控室联系到一起,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便启动联动机制,以此将火险的危害降至最低。
(二)采用院内消防报警模式,制定完善的火灾报警机制
虽然网格化管理体系所涵盖的层面较为宽泛,且在每个管理单位中均设置了相应的责任人,但若医院本身缺乏报警管理制度,便须采取消防报警模式。而所谓的消防报警模式,也是现阶段一种较为新颖的火灾报警机制,不仅有着极高的报警效率,且处置火灾的办法也较为成熟。就消防报警模式本身而言,所遵循的便是“1324”报警处置模式。其中,“1”指每一名医院人员均要牢记报警值守电话;而“3”代表着接警值守的人员需在3声报警电话响起前接起;“2”指接警值守人员在接通电话并初步了解火情后要立即通知应急分队,于2分钟内赶赴火灾现象;“4”则是应急分队灭火时间要控制在4分钟以内。通过上述要求不难看出,此模式对于应急分队成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对值守人员的要求则是“不离岗”“不脱岗”并且要在接受火灾信息后立即做出反应。对此,为确保应急小队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与水平,除了要不定期的考核其技能外,还应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以此在提升应急分队技能水平的同时为更好应对火灾险情奠定基础。
(三)采取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规范消防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医院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须专门针对突发事件处置而建立完善且科学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基于不同医院的内部格局均不尽相同,故相关流程与机制的建设须依据本院实际状况,确保应急预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一旦有消防事故发生,机制立即启动,做出适当的应急处置,避免事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在拟定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之前,医院还要全面分析当下的消防管理现状,在找出问题后的第一时间便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免出现管理遗漏的状况。
(四)设置微型消防站,完善消防基础装备
基于微型消防站较强的灵活性,加之与周边消防站距离也较近,故可尝试组建微型消防站管理队伍,以便在发现火灾情况时能够快速获取消防所需的一系列基础装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势控制住,避免其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而微型消防站内除了须配备如安全头盔、防护服一类基础灭火防护装备外,还应配备完整的火灾抢救器材,如防爆灯、破拆器、逃生绳等。此外,微型消防站的执勤人员也要负责其日常的防火安全巡查与应急值班等工作,以便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上级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最重要的是防止其他人员进入搜救现场,消防队到来便全面开展现场搜救工作,避免危险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实施信息化指挥监管,强化消防管理监管
医院采用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只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如独立管理消防事故处置与消防管理监督工作,使其对各单元的消防设备巡查力度得到强化,以此让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且有效。又如负责管理各网格单元的负责人均可在手机上安装消防安全管理软件,以云视频的形式管理各自负责的网格单元。同时,关于事件的最新进展,管理人员也能透过平台实时了解最新动态,这将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指挥并调度处理突发事件,以此促进网格单元消防安全管理效率全面提升。
结论
总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为医院的“防火墙”建设提供抓手,更能帮助医院优化当下的消防安全管理流程并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如此一来,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势必能取得更突出成效,继而在维护医院稳定运行同时促使医院管理逐步往精细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车永茂,毛向阳,陈亮.提升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质量路径探析[J].现代医院,2023,23(04):547-549.
[2]王凡红.浅谈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7):163-165.
[3]黄赛英.新形势下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05):72-75.
[4]戴林,单理宇.“智慧消防”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2(10):60-62.
[5]李志峰,李佳.綜合性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6):92-93.
作者简介:钟振煌(1979- ),男,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