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对话与表达:指向深度阅读的小说教学

2023-03-23韩刘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范进中范进建构

韩刘学

孙绍振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当前小说教学只关注表层化内容、缺少深层次探究的浅阅读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产生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够深切、思维不够深刻、未能真正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等问题。深度阅读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通过构建“对话—理解”的阅读模式,在阅读内容上指向深层理解,阅读过程中强调对意义的深入建构,阅读方法上注重运用高阶思维探寻多重意义,阅读结果上则体现为意义的理解、生成和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多处提及:“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对深度阅读的呼应。语文教学尤其是小说教学应当积极推动深度阅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阅读,以此来落实新课标理念,解决当前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浅表化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任务情境——深度阅读的基本前提

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体验,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不仅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内在情感,而且能让学生置身在具体情境中,激发他们的认知、想象、思辨等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任务情境为深度阅读提供了驱动支架,是实现深度阅读的基本前提。教师可以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完成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叙述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一事,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百态,展现了社会黑暗和世态炎凉,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特质,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情境:学校要在“七彩艺术节”上组织连环画创作比赛,请结合文本创作《范进中举》连环画参赛。

任务一:脚本制作。快速浏览文本,根据《范进中举》故事情节,制作连环画脚本(文字稿),内容要简洁而又具有吸引力。

任务二: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根据脚本设计画面时,你会选择哪些人物和场景?你最想突出哪个人物?突出或夸大他的哪种表情?哪句话语?哪个动作?请简要阐述理由。

任务三:推荐语撰写。评委会邀请你为连环画《范进中举》写几句推荐语,你会怎么写?

连环画创作比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结生活与文本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任务一指向小说内容的概括,让学生形成对故事和人物的初步理解,为下文深度阅读做铺垫。任务二是核心环节,指向小说人物形象和场景的分析,训练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学生能够潜入文本,走进人物心理,对人物和文本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化。任务三指向语言的实践与运用,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明晰人物形象、把握主题等基础上展开评论,考验学生综合的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三项任务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学生思维渐次走向深入,指向小说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意义建构。

任务情境为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深度投入文本提供了支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去深度体验,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贯通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世界,让阅读中的深度理解真正发生。

二、构建多重对话——深度阅读的必由路径

文本是一种“召唤结构”,它以独有的方式与读者“对话”,并号召积极的阅读者通过对话来深度参与,建构意义。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深度阅读通常指向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引领他们紧扣情境任务进行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与文本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小说教学中,随着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进行,人物、主旨、语言风格等多维度的意义逐渐向学生敞开,学生的认知结构随之得以更新。

(一)对话文本,聚焦语言鉴赏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如在分析范进人物形象时,可以立足语言鉴赏,从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疯笑”入手,设计探究活动。

圈画出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笑”,重点比较下列两次笑的异同之处。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這一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中相似语言的鉴赏,分析范进“疯笑”的原因,品读人物语言由“好了”到“好”的转变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变化,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起学生对范进醉心科举、深受毒害的认知。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移情体验等方法,逐渐体会到范进的两次疯笑,根源在于自己对功名富贵的一味憧憬与幻想。而“好了”到“好”的转变,则预示着范进中举后人格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下文写范进清醒后没有丝毫回应胡屠户主动解释打巴掌的原因以及一路低头扯了几十回衣裳后襟滚皱的行为,范进面对张乡绅伪善的攀谈能够应答如流,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与文本的对话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人物“笑”背后的深层心理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语言鉴赏方面的训练。

(二)对话作者,指向主旨透析

小说深度阅读教学需要学生透过文本中的蛛丝马迹来与作者进行对话,探究作者的创作动因和写作意图,从而超越文本表层以实现深层意义的建构。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多数着眼于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痴迷功名、热衷仕途的特点,而往往忽略了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的典型性进而深入探究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背后的意义,可以设计驱动性问题:“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究竟是当时社会的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以此来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深入思考。

学生结合作者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围绕文本的关键字、语句进行分析,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深层次对话。他们陆续从乡邻们闻知范进中举后的殷勤献媚、报录人指点疗治范进发疯的沉着应对、庙门口外科郎中面对屠户治疯的冷眼旁观中读出“范进式发疯”是社会的普遍存在,从而理解当时读书人因科举制度而产生的异化以及社会的病态。学生借此不仅可以建构起对于人物典型性的认识,明确理解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且能够进一步读懂吴敬梓借《儒林外史》表达自己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理性审视和渴望引起疗救的深刻反思。

(三)对话编者,关注艺术特点

教材编者在本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教学重点之一为“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与编者进行对话,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凸显教材编者的地位与作用。显然,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极尽讽刺之语言艺术,是教材编写者期望学生在课堂上着力探讨的内容。

为了体会吴敬梓小说的语言艺术,可以出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价,然后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阅读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鉴评,根据你的理解,将横线补充完整,并结合小说具体语句加以阐释说明。

学生合作探究,陆续从乡邻的对话和胡屠户的行为中读出了吴敬梓语言的幽默与戏剧性,从作者从不表露自己观点的客观叙述中读出了委婉的讽刺,从作者对科举制度和病态社会的批判中读出故事内核的悲戚及语言表达的谐趣,这与鲁迅的评价“慼而能谐,婉而多讽”高度一致。借助对小说语言艺术的辨析,学生与教材编者对话,进一步完善了对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点的认知结构。

三、生成创意表达——深度阅读的最终追求

真正有深度的阅读应该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成创意表达应该是深度阅读的最终追求。创意表达是指学生将创意运用于阅读表达之中,能在研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思维、语言形式的束缚,选取新的视角,开拓新的意蕴,形成新的个性化表达经验。深度阅读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小说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通过续写、改写、补写等写作任务促使学生突破陈旧的表述,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创意表达促进深度阅读。

如比较范进两次笑的异同,可以要求学生为两次笑分别补写一段内心独白,以“好了/好!我终于考中了”开头,感受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内心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以下表达。

生1:好了!我终于考中了。这几十年来的辛苦终于换来了高中举人,今后荣华富贵任我享用,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哈哈哈!

生2:好!我终于考中了。我委曲求全这么多年,终于不用再看岳父的脸色、听他的臭骂了,接下来他胆敢再训斥我试试,哼!

生3:好!我终于考中了。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唯唯诺诺,低声下气了,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范进扬眉吐气的样子。

在学生创意的心理补白中,范进心态和人格的蜕变逐渐被呈现出来,人性深處的虚伪被释放出来。这种心态的转变,完整地演绎出封建社会科举士人高中后得意忘形、虚伪做作和可悲可笑的历史情态,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

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发现。在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个性化的阅读逐渐生成创意表达,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情感体验的深度建构,推动学生深度阅读的不断进阶。

学生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借助任务支架,通过与文本、作者和编者的多重对话,形成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多元化建构,并加以创意性表达,从而实现对小说文本的深度阅读。通过小说深度阅读的实践,学生可以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丰厚文化积淀,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绛第二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范进中范进建构
范进访汤知县
“范进中举”现实版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建构游戏玩不够
范进一日游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范进中举》导学案
中了状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