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空江、月明千里
2023-03-23樊璎萱
樊璎萱
叶嘉莹先生认为,苏轼的人格有两方面的特质,一是儒家用世的志意,二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因此,在苏词中水与月意象的内涵也具有其人格意义上的双重性。苏轼词共330首,其中提及月意象的有97首,描写水意象的有52首,水月意象同时出现的有11首。笔者分析了苏轼词中水月意象的含义,列述如下。
一、苏轼词中水意象及月意象的含义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月意象古已有之,苏词中水月意象依托词人风骨,而至新境界。苏词中水月意象的作用,不乏抒情、摹景、怀人、说理的作用。
(一)月明千里寄相思
以“水月”意象抒情,在苏词中占大部分。月意象最常见的含义即为思乡怀友,“月明千里照平沙 ”,思乡之意隐于千里明月之中,送别怀友之情于词作《昭君怨·送别》中亦可见: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词中新月愁烟满江天,落花、飞絮、行舟、水东流,构成连续型结构,各个意象画面连续转换,情感隐而不发,愁烟满渚,江天迷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送行诗歌很多都写当时情景,但本词却独具匠心,选取的是离别前夜。虽是写景,凄迷之情已在其中。
《永遇乐·寄孙巨源》:“明月如水……月随人千里。”将作者对于水月的视觉感受与感觉融合,月光明亮却刺骨,离人与诗人共品相思泪。既得明月,焉能无酒?“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一句,既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同时表现自己的孤独之感。
《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送别时遥望滔滔江水,一曲阳关,追问故友何去,“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水天相连表现出愁绪的无边无际;诀别后只能凝望明月,年年肠断短松冈,词中也有借月抒怀。“画檐初挂弯弯月……天孙梳洗楼……愿人无别离。”这首《菩萨蛮·新月》的格局已具“千里共婵娟”的雏形。“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浣溪沙·春情》),似是泪眼朦胧中,体会到离别的痛苦。《菩萨蛮·七夕》中“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两句气象开阔,有星河影动摇之感,月亮陨落,星河倒转,两组不可能出现的意象在词中纵横捭阖,类似李白的浪漫主义,如词人说,相逢草草,却有大气魄。
(二)寓儒释道之理
几千年前,孔子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与月的永恒性,使得其哲理意趣更进一层。两晋时期,“镜花水月”作为整体意象,常见于佛经典籍与文人笔下。苏词中,江与月主要以其永恒与无穷带给词人新的感慨。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中秋佳节,苏轼怀念起六年未能见面的弟弟子由。面对团圆时的一轮明月,苏轼心中的思念之情不可抑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诗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面对澄澈雅洁的月亮,诗人又希望自己能够乘风归去,羽化而登仙。然而,明月如此高洁,一定也是孤寂寒冷的,不然,怎会有悔偷灵药的嫦娥呢?诗人于上片将月亮看成心中的桃花源,桃源虽好,但毕竟是虚假的,人生在世,还是要从虚无和幻想中抽脱。下片引发诗人感慨,人间久别离,月却不懂诗人的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不论人世间出现何种情况,月亮依然自顾自地阴晴圆缺。想通这一点,苏轼便不再试图用自己的心情改变外物,只是希望思念的亲人朋友平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苏轼化个人悲喜于众生悲喜之中,实现了超脱忘我的人生理想,这种情感思想在《赤壁赋》中也有体现。
袁行霈先生认为《水调歌头》中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即“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二字。苏轼对明月的向往,已经如同将月亮视为自己的归宿,《赤壁赋》中写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似乎是在想象自己生活在月宫中时的仙人之姿。明月的澄澈与诗人的心灵相互映衬,诗人对月宫的向往,也是对高洁心灵的向往。
苏轼于黄州所作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意境高远,黄庭坚评价为:“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月亮的高洁冷寂之美使词中人与月的距离变得遥远。《西江月》中的月却被云层遮挡:“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此词作于乌台诗案之后,带有词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这篇中秋词中,月不仅是怀念的亲人,也是词人的自比,月被云遮,即暗示诗人忠而被谤,心中的孤寂愤懑无处寄托,只愿自己与月同样高洁。
二、苏轼词中水月意象的关系
耿建华先生在《诗歌的意象艺术与批评》中对诗歌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苏轼词中水月意象常同时出现,水月意象的关系基本有以下幾种。
(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指把意象并置在一起,以产生新的含义意义。苏词中,水月意象在内涵上多有重合,二者的并列往往增强情感的表达。《行香子·过七里滩》:“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沙溪、霜溪、月溪分别是三个时间下的七里滩景色。沙溪在阳光照耀下,水流急促;霜溪,是清晨时清冷的溪水;月溪,是月下之溪,月光辉映下,明亮异常。月下的溪水,更加凸显出七里滩的清冷,烘托了全词的意境。
(二)叠印式
叠印式是指意象的融合。苏词中的意象叠印,常常带来环境上的开阔空寂,心境上的寂寥和大喜大悲后的沉寂。《西江月》一词是在词人醉酒后乘月而游,兴之所至,来到了一溪桥后写就的。词中化用一溪桥名与明月之景,“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代有词《醉落魄》:“走马章台,踏碎满街月。”苏轼词中反用其道,将修饰明月的量词换为“溪”,溪水轻柔,一溪明月易碎,反而不愿用自己的脚步踏破易碎的水中月,好为世间留下一轮完美的去处。
(三)比拟式
把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比喻性意象并置在一起,这种关系在苏词中常见。《南歌子·湖景》中写月光之广阔:“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千顷本修饰湖水的广阔,月光映照于水上,月光便如水广阔千顷。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江水代表时间不断流逝,月亮的阴晴圆缺代表自然规律的永恒,这便解释了为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尾处,词人偏偏以酒祭奠江与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想祭奠的,除了亘古不变的江水与明月,也想祭奠被滚滚江水洗涤淘尽的英雄人物。江月的意象,在此形成一种平衡与并列。水中的月亮,恰似时间长河中的千古英雄,江水不断流逝,而水中的月却是千古不变的,在变与不变中,作者传达了自己对英雄的向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