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哈节中仪式舞蹈的研究
——以“进香舞”为例

2023-03-22蒙璐

戏剧之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京族仪式舞蹈

蒙璐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2)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滨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兴市。京族哈节是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节的庆祝活动内容很丰富,包含了当地的民间仪式活动、娱乐活动等,是京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

一、“京族哈节”的仪式过程

哈节中的仪式舞蹈是哈节民俗礼仪活动中表演的一种民间仪式舞蹈,也可以说是民间仪式中的身体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关于“京族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和故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讲的是在古代有一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授歌为名,动员京族的老百姓起来反抗封建的统治和压迫。她的歌声感动和影响了许多百姓,高亢的曲调和轻柔的歌舞受到京族人民的喜爱。后来,京族人民为了纪念她,就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并逐渐成为京族的节日习俗。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京族哈节成为京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

哈节的祭祀仪式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般在下午,全体京族的乡亲会一起敲锣打鼓,出发去往海边迎接白龙镇海大王,将其接回哈亭,并将家养的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留到半夜的时候杀掉。紧接着是第二天的祭神仪式。仪式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唱哈。祭神完毕后,按照年龄高低入席,一般是每4 人、6人或者8 人一席,边吃、边听“哈妹”唱哈,酒席的酒肴大多数由各家自备。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三天三夜,几乎是通宵达旦、歌舞不息。最后是送神,整个哈节的节日程序便结束了。在迎神之前还有序幕——大清洁活动。在这一天,全村各家都要派一个人到哈亭参加大扫除,清理杂草、疏通水沟、池塘清淤等,给哈节活动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二、“京族哈节”的仪式舞蹈

京族的哈节舞蹈是在哈节期间进行的民间祭祀舞蹈,也是京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这类舞蹈通常由女性进行表演,动作细腻别致、柔和圆润,感情内向含蓄,舞姿甜美端庄,充分体现了京族妇女多勤、温顺的性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一)仪式舞蹈的组成部分

“京族哈节”的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在整个节日活动的四个仪式中,祭神和送神祭祀仪式中都出现了风格鲜明并且占比较大的舞蹈部分,这两个仪式部分都是通过身体语言来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仪式舞蹈在“京族哈节”礼仪活动中的重要性。

哈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唱哈。唱哈活动只是唱哈的序幕,从第二天祭神起,唱哈活动正式开始,唱哈分下午和晚上两段。哈妹们跳着祭祀活动的仪式舞蹈。祭祀仪式活动中出现的舞蹈部分主要包含仪式中的“敬酒舞”“进香舞”“天灯舞”“花棍舞”等,这些与仪式相关的身体动作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类仪式舞蹈的创作与表演既具有风格强劲的民族气质,又具有民族文化传播价值。

(二)仪式舞蹈与日常生活

仪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与京族人民的海洋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大海,京族人信奉海神。京族人民通过哈节来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感恩和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借助哈节开展一系列的“求平安、敬神灵、庆丰收、传文化”活动。

仪式舞蹈是反映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舞蹈,内容十分丰富。唱哈词的主要内容包括民间宗教信仰、京族的历史传说、汉族的古典诗词以及京族人民生活的新面貌等,都是京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深受京族同胞的欢迎。

(三)仪式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

京族哈节中的仪式舞蹈是从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演变过来的,在民族发展变迁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消化和吸收各类文化元素,形成了适合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仪式舞蹈中体现出的风格特征不仅是京族人民对自身舞蹈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更是京族历史文化的艺术体现。

仪式舞蹈风格特征与京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关。在过去,京族人民生活在偏僻的海岛上,常年在大海上出没,以捕鱼为最主要的生存方式。因此,每到京族男人出海捕鱼时,人们都会通过一些传统民间方式来祈求家人能够平安归来。

仪式舞蹈风格特征与京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有关。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造成了京族妇女多情、温顺、内秀的性格,这也在舞蹈风格上有所表现。

仪式舞蹈风格特征与京族人民特定的祭祀内容有关。京族人民对海神的敬畏是京族舞蹈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进香舞就是在哈亭的中殿进行祭祀时表演,在严肃而神圣的氛围下,娇柔的“哈妹”所表现出的肢体动作谨慎而虔诚。

三、进香舞在京族哈节中的仪式性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身体形态和对社会观念的反映。京族哈节的仪式舞蹈是与京族特有的仪式性紧密相连的,而进香舞在其中就具有重要的表现力和仪式性。

(一)仪式的严格性与严肃性

在哈节的民间仪式活动上,仪式过程按照严格的次序进行,主要角色有礼官、引唱、司鼓、主祭、慢拜司等,仪式由礼官主持。首先是给神上香,礼官要先进行唱仪。然后,引唱随即和上,司鼓便敲上一阵“哈鼓”。这时,两名主祭便会捧着香炉,在慢拜司的引领下,行至内殿的神位前,虔诚地给神上香。在行进过程中,“哈妹”(又称桃姑)就要随着鼓点,在哈亭的中殿跳进香舞。

进香舞又称“纳例”,由“跳乐”和“进香”两部分组成,是集歌舞为一体的舞蹈形式,进行舞蹈表演的哈妹边唱边舞。“跳乐”的仪式是为了供神仙娱乐,“进香”的仪式是为了敬奉神仙。进香舞是在哈节第一天仪式的最后进行,“桃姑”们会为诸神跳起进香舞。

(二)仪式的民族性与独特性

鼓是哈节仪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仪式舞蹈均有鼓乐伴奏,这些伴奏具有民族特色。舞蹈在热烈欢快的鼓声中开始,哈妹唱着《进香歌》,左手持香,右手做“轮指转花”的动作,将香进行上下左右祭拜,伴随着民族歌曲,营造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进香舞动作轻柔、调度流畅,舞蹈动作在烟雾缭绕中显得如梦似幻,由此表达取悦、感谢及赞美神灵之意,充分表达了京族人民特有的民族气质与态度。

四、进香舞的艺术观赏性

进香舞除了作为仪式舞蹈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艺术观赏性。现存民族地区仪式舞蹈具有诗、歌、舞、乐、仪多位一体的形态,其内容与生产、宗教、习俗相互交叉,相较于其他舞蹈,其身体文化内涵传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京族哈节”祭祀礼仪活动中出现的仪式舞蹈,充分还原和表达了京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仪式舞蹈中的身体动作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的美学内涵。将仪式舞蹈置于本土文化传统中,不仅可以深入研究民族特征,还可以研究仪式舞蹈形态和当下仪式舞蹈的变迁。

(一)进香舞独特的艺术体态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出现语言的时候,舞蹈肢体表达已经成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在少数民族的交流中,民间舞蹈是民族性最深刻的反映。进香舞有独特的动作规律,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况:“圆”“柔”“收”。动作的全程都呈现出圆的形状,展现出舞者的柔美,通过收放自如的舞蹈语言动作进行。进香舞的圆形动作表现出京族女性生产劳动的痕迹。

(二)进香舞柔和的动作语言

舞蹈语言作为人类的交流工具,以“姿势”作为人类情感和意识的基本符号形式进行传播,以舞蹈人体构成审美和文化传播的符号。进香舞的动作连绵起伏,让观者有一种酥麻的感觉,体现出柔和含蓄的舞蹈风格,主要动作有“轮指”“转腕”“击掌”“手花”“摇臂”。进香舞的基本步法有“三角步”“躬身碎步”等,体现出了女性的柔美。这种柔美来自京族女性的日常生活。京族男人在打渔归来之后,京族女人通常会在岸边帮助拉网,拉网的动作就融入了进香舞的舞蹈动作中。

(三)进香舞优美的律动特征

舞蹈动作的律动是舞蹈的风采和神韵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最能够体现出民族的个性与特征。在舞蹈的律动中表现出的民族特性和风格,将民族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包含在内。

在进香舞表演中,舞者左手焚香,右手翻转手指,用优美的律动表达女性的柔美,以此向神灵送去祈祷和祝福。哈族仪式舞蹈是哈族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表达的是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对神灵的尊重。因此,进香舞的律动就非常讲究姿态的优美和动作幅度的大小。

五、将进香舞从仪式舞蹈转化为舞台艺术的可行性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风情,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新的时代背景对民族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香舞作为京族哈节仪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转化为舞台艺术的充分条件。怎样更好地转化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坚守进香舞的民族个性与独立性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久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精神基础、文化心理与民族意识,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轨迹,展现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进香舞正是凭借着京族人民开放包容的生活姿态与融会贯通的生活智慧,才坚守着民族个性与独立性。由此生成的民族文化自信是维护民族文化特色的天然保障。进香舞要坚守住民族的个性,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将民族最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并发展下去。

(二)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型

民族民间舞蹈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各种时代因素的冲击下,年轻一代缺乏对其学习的兴趣。民族民间舞蹈的活力就在于在传承中发展、在吸收中升华。进香舞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了更有效地展现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有效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只有坚持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型,积极拓展进香舞的生存空间,从仪式舞蹈向艺术表演转型,如此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仪式舞蹈应该在保留原有仪式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创作更有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

六、结语

广西“京族哈节”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极具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京族仪式舞蹈不仅风格鲜明优美,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独特性。因此,在保持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将祭祀舞蹈精炼得更具有艺术性和传播价值,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通过舞台艺术呈现的方式,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熟悉京族哈节的文化,从而将非遗舞蹈进行广泛传播,在保留民族之真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手法的提升进行创作和编排,做到守正与创新同行,跳出传统舞蹈的创作理念,融入新思维和多元化的现代手法,力求打造崭新的京族舞蹈传播方式,为京族仪式舞蹈的传播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京族仪式舞蹈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冰上舞蹈搭档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我和舞蹈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