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非遗舞蹈的发展模式之思考

2023-03-15白荣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传承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非遗舞蹈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然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为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跨界合作与市场拓展以及部门支持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讨非遗舞蹈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非遗舞蹈;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市场拓展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20—03

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传承非遗舞蹈传统技艺与保护文化遗产至关重要。非遗舞蹈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跨界合作市场拓展以及部门支持与社会参与,非遗舞蹈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更多的机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是非遗舞蹈发展的基石,作为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艺术形式,非遗舞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珍贵瑰宝[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部分非遗舞蹈面临着失传和衰落的危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非遗舞蹈技艺代代相传。

一方面,不同地区的非遗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其传承方式和表现形式各异,因此,有必要对各地区的非遗舞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将其技艺、动作、音乐等要素进行系统性的记录和整理,这样不仅有助于保留非遗舞蹈的传统技艺,还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资料。另一方面,非遗舞蹈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传习,才能确保技艺的传承。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合作,建立非遗舞蹈的培训体系,开设专业的培训班和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同时,要鼓励优秀的非遗舞蹈艺术家和老师积极传授技艺,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要加强对非遗舞蹈传承人的扶持和保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表演条件。此外,非遗舞蹈的传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保护非遗舞蹈的合法权益,防止非法盗用和侵权行为。

(二)创意融入与时代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将创意融入其中,传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照搬,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创新之道[2]。

非遗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可以找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意元素,例如,可以从古老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创造出具有故事性和艺术性的作品。随着科技的发展,舞台表演的可能性不断扩展,利用现代舞蹈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投影等,可以为非遗舞蹈注入新的活力和表现形式,这样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观赏体验,还能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的关注。同时创意融入非遗舞蹈需要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作才华的人才,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和文化机构应该注重培养舞蹈创作人才,激发创意的源泉,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创作平台,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非遗舞蹈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并不是简单地将其保留在传统舞台上,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其多样的呈现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传统舞台演出是非遗舞蹈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舞者的身姿、动作和音乐的伴奏,传达着民族的情感和民間的智慧,可以让观众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现代舞台演出是非遗舞蹈发展的创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创作与演出人员应积极探索将非遗舞蹈与现代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让传统非遗舞蹈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此外,非遗舞蹈的社区和民间展示也不容忽视,非遗舞蹈最初也源于民间,因而可以将非遗舞蹈还原到民间生活中,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得非遗舞蹈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和参与其中。社区和民间展示不仅有助于传承非遗舞蹈,还可以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跨界合作与市场拓展

(一)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合作

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开拓新的合作模式,其中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合作成为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现代艺术家和非遗舞蹈传承人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文化,还能激发新的艺术火花,实现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4]。

首先,跨界合作为非遗舞蹈带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的敏感性和创新性常常超乎寻常。通过与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合作,现代艺术家可以借鉴传统元素,创造出更富有现代感和前卫性的作品。例如,融合了当代美术、舞蹈、音乐和科技元素的舞台表演,将非遗舞蹈带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情感表达。其次,跨界合作也能促进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在跨界合作中,现代艺术家和非遗舞蹈传承人互相借鉴、交流各自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灵感,从而促成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弥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还能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关注。最后,跨界合作还推动了非遗舞蹈传承人的思维拓展。传承人通常深耕于传统艺术之中,跨界合作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现代艺术元素和创作理念。这种碰撞与交流促使传承人打破传统束缚,敢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从而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旅游演出与文化推广

旅游演出作为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为非遗舞蹈提供了更广泛的展示平台,将非遗舞蹈融入旅游演出和文化推广是拓展其市场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文化推广,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舞蹈的独特魅力,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旅游演出使非遗舞蹈得以走向更多地区和国家,也是非遗舞蹈传承人的重要舞台。旅游业是连接不同地域和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在旅游景点进行演出,可以让更多国内外游客近距离欣赏到非遗舞蹈的魅力;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可以开展非遗舞蹈的特色演出和文化体验项目,为非遗舞蹈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推动其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演出的反馈和互动,使得传承人在表演中不断进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这种跨地域的演出也有助于拓展非遗舞蹈的影响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遗舞蹈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这不仅对传承人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锻炼和机遇。此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非遗舞蹈提供了更多商业化机会,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非遗舞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可以吸引更多商业资源和资本投入。

(三)线上平台与新媒体传播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下,线上平台与新媒体传播成为了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和新媒体传播为非遗舞蹈带来了全新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同时也为传承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线上平台为非遗舞蹈提供了全球化的传播途径,通过搭建网站、创建官方账号和在线视频平台等,非遗舞蹈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将作品传播到全球各地。观众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非遗舞蹈的表演和演出,从而增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而新媒体传播也能提升非遗舞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与非遗舞蹈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了解更多幕后故事和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新媒体传播也为非遗舞蹈传承人提供了自我推广和品牌建设的平台,通过建立个人品牌,非遗舞蹈传承人可以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布创作成果、教学视频、演出花絮等,可以吸引更多粉丝和关注者,进而带动更多的观众参与和关注非遗舞蹈。与此同时,非遗舞蹈传承人可以通过直播、小视频等形式,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三、部门支持与社会参与

(一)扶持与项目资助

非遗舞蹈作为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需要支持和关注。鼓励文化机构举办非遗舞蹈展览和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展览和演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舞蹈的独特魅力,提高公众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度和兴趣。建立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非遗舞蹈传承人奖励计划,对那些在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激发更多传承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加投入到非遗舞蹈的传承工作中。

此外,支持非遗舞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非遗舞蹈团队和艺术家参加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非遗舞蹈可以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非遗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社会资本的参与与投入

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投入也是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可以为非遗舞蹈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还可以带来更多的专业管理和市场化运营,促进非遗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本可以为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吸引社会投资者的参与,能为非遗舞蹈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创作资金和演出经费。传承人通常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承,对于现代市场和管理缺乏经验,投资方可以与非遗舞蹈传承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创作和演出项目,实现利益共享。社会资本的参与也可以为非遗舞蹈的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持,社会资本具有更为灵活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可以帮助非遗舞蹈传承人进行市场调研和定位,开拓更广泛的观众群体。通过社会资本的渠道和资源,非遗舞蹈可以更好地与商业演出、文化旅游等行业进行合作,引入专業的艺术经纪人、文化营销人员等进行管理和运营,提高非遗舞蹈的艺术品质和市场影响力,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加强传统非遗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传承非遗舞蹈的技艺和文化,还可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艺术家,为非遗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拓展非遗舞蹈的现代教育和培训方式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传统非遗舞蹈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和教育APP,开设非遗舞蹈的在线课程,让更多人可以灵活学习非遗舞蹈[5]。

同时,也可以探索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将非遗舞蹈纳入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培训机构可以组织传统非遗舞蹈的教学,向学生传授非遗舞蹈的基本技艺和精髓,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一瑰宝。此外,加强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培训和培养是保障其艺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非遗舞蹈传承人通常需要终身学习和精进,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和表现技巧。培训机构可以组织专业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和专家授课,提高传承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非遗舞蹈的发展模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关键的一环,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创意,使非遗舞蹈焕发新的生命力;跨界合作与市场拓展也是非遗舞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现代艺术、旅游演出和线上平台的合作,非遗舞蹈可以走向更广泛的观众和市场;部门支持和社会参与是非遗舞蹈发展的双重动力,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为非遗舞蹈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遇;教育与培训则是保障非遗舞蹈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基础,通过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艺术家,传承非遗舞蹈的技艺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若贝,曹海滨.传统民间舞蹈新检视下非遗舞蹈的新焦点与新发展[J].尚舞,2023(1).

[2]王岩,王欣悦.非遗舞蹈艺术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齐鲁艺苑,2022(4).

[3]陈睿灿.非遗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发展——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艺术教育,2022(7).

[4]徐鹏举.融合与发展:非遗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几点思考[J].艺术品鉴,2021(30).

[5]王岩,王欣悦.“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山东艺术,2021(4).

作者简介:白荣丽(1982—),女,山西晋中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