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格动画对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表现研究

2023-03-15吴雨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定格动画制作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将惠山泥人与定格动画相结合,研究了惠山泥人和定格动画相结合的具体制作流程,以定格动画《天降福娃》为例,故事内容在讲述惠山泥人的起源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并且提出与证明定格动画和惠山泥人结合的可行性方法,将惠山泥人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提升,以定格动画的方式展现其生命力,又以惠山黑泥为材料展现定格动画的古老魅力。

【关键词】惠山泥人;定格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66—03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动画将一些传统民间工艺注入,激发了动画创作者的灵感,使中国定格动画享誉海内外,定格动画不仅仅是定格动画片,更是宣传我国文化的媒介。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制作定格动画《天降福娃》的实践创作为中心,以无锡地区大阿福的传说为剧本,创造性地将惠山泥人的制作方式进行改良,将泥人生动逼真的形象融入定格动画中,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让这些传统工艺不受国界、地域、时间的限制,形成信息化的传播方式。通过定格动画的呈现,传统工艺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市场需求,进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播[1]。

一、角色的造型、色彩设计

《天降福娃》在角色造型上根据大阿福的造型和色彩特征进行设计,我们一般接触到的大多数大阿福都是以头部为作品核心的粗货,将头部捏得很大,几乎和身体一样大,特别夸大的头部是根据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轮廓饱满圆浑,线条简拙,给人敦厚淳朴之感。因此,福娃的角色造型采用1:1的头身比,造型整体体现大阿福的圆润丰厚。在色彩上,福娃根据惠山泥人大阿福的用色特点,用原色较多,将红、黄、蓝作为主色调,追求火爆的色彩特征,根据不同图案纹样的用法,福娃身上饰以的梅花纹以深底勾花,在基调色不变的基础上绘图案纹样达到协调效果。青饕“青面獠牙,体壮如牛”的造型主要参考大阿福泥塑手捧的青狮子和早期的惠山泥人中的动物造型,如蚕猫、春牛,它们形象造型粗犷写意、造型简单质朴[2],因此青饕的造型主要以简单线条为轮廓加以精致的图案装饰,将其设计为以青色为主色调,面部点缀绿色,身上的鬃毛以红色为主,身上的图案、花纹配以同种颜色的纹样,既取得了较强的对比效果而又不失和谐。玉帝和农民的人物设定方面为了适应整部定格动画的美术风格,农民的衣服为简单青色大褂,配以戏曲中老生的白胡子,展现朴素的老者百姓形象,而玉帝的造型参考了戏曲中的皇帝着装,以明黄色为主,衣服袖口边缘为万字纹样,下摆为海波纹,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

二、角色面部表情制作

定格动画的角色四肢中放有骨架,可以随意的摆动,但是人物的表情却不能随意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捏塑时就制作多个带表情的头,或者直接在脸上更换面部表情,由于偶型的面部一般都很小,因此定格动画中面部表情制作是一项精密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精确表现,在角色设计的同时,会对面部表情也作出设计稿。惠山泥人的老艺人们常说“相活戏才活”,就是说手捏戏文最重要的就是开相,这里说的开相意思就是对人物面部的描绘,对神态的刻画,一般經验丰富的老艺人寥寥几笔就可以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3]。根据昆曲表演的特点,此次定格动画中青饕的眼睛刻画主要运用老虎眼这种大而露凶光的眼神,在昆曲手捏细文中常用于坏人;而福娃的造型参考泥人“粗货”。眉毛为柳叶眉,也有一部分为短眉。柳叶眉线条细腻流畅,位于水灵大眼的上方,鼻子嘴巴小巧娇嫩,体现出温润的江南气息。眉心红点是江南地区人们希望家家户户的孩童都拥有智慧,带有聪颖吉祥的美好寓意[4]。

由于用惠山黑泥制作的头部,需要插入钢丝才能连接身体,而待其干燥后钢丝并不能再取出,并不能替换不同表情的头,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带有表情的头部连同钢丝一起插入人物的身体中,但又会因为头部的重量过大而掉下来,另外青饕的头部是连同身体成型的,不能替换头部,鉴于这几点,角色并不适合制作表情替换头,为了保证动画角色头部表情的变化,最后选用替换面部五官表情的方法,根据之前的表情设计图再制作几个偶型角色的表情贴纸,拍摄时根据需要替换即可。

三、角色骨骼、塑型与蒙皮制作

考虑到惠山泥人一次成型,成型以后就不具有可塑性,不能制作动画,参考偶动画的制作方法,最终选用了海绵和惠山泥人相结合的方法,身体用海绵填充,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在纸上按照角色的实际尺寸画出它们的平面造型。因为要自制一副用铝丝扭成的骨架,所以在铅笔稿中也要把骨架结构画出来。关于金属架的选料,尽量使用铝丝,它不容易产生弹性复原,在制作中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整幅铅笔稿就相当于人偶骨骼制作过程中的参考设计图。

(2)截取粗1.65mm的铝丝。将铝丝对折,一头固定住,另一头用老虎钳夹住,转动老虎钳将对折的铝丝慢慢拧成一股,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它们拧得过紧,以免在后期运动中断裂,将这些铝丝拧好后拼接成草图中的骨架。

(3)用速成钢将这些铝丝黏合在一起,将位于角色上身部位的三股铝丝再缠绕起来,让身体更加牢固。再用胶布包裹四肢骨架,除了可以让每个局部都更加牢固外,还能增加摩擦,避免身体上包裹的海绵脱落。

(4)根据之前的参考设计图估量好人偶的两个手和头部所需的泥土大小,将铝丝包裹在里面塑造好头和手,这里要注意的是头部和身体之间要留有缝隙,这样才能让角色的头转动起来的时候较灵活。

(5)等待泥土晾干,上色。这样就完成了角色的骨骼和塑型。

(6)准备一些海绵块,将其剪至适合手臂和身体的大小,为了保持模型体积的准确性,可以根据草图的大小进行裁剪,这样就会很清楚的把握玩偶的身体大小,有衣服装扮的人偶可以较少地裸露自身的皮肤,同时可以避免人偶过于笨重,每块海绵块多出一些余量以供后续修剪,像三明治一样将手臂之间的铝丝夹住,涂上胶水,闭合风干,这一步要注意的是不要太用力按压海绵。

(7)制作衣服,让人偶穿上衣服可以省去对人偶身体的雕塑工作,细节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保持不变。

(8)在开拍前为确保各角色能灵活运动,可以先进行测试,这样就完成了角色的骨骼和蒙皮制作。

四、布景的制作

《天降福娃》定格动画发生的故事背景是无锡惠山古镇,因此,考察惠山古镇的建筑风格形式尤为重要。在设计场景的时候是从实际真实场景开始,惠山古镇主要风格是粉墙黛瓦,没有华丽复杂的外观,整体色彩简朴无华,以典雅大方的灰白色调为主调。组成画面的黑、白、灰在对比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而青山、绿水衬托着白墙、黛瓦,在质朴中透着清秀,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产生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此外,惠山古镇也孕育了众多祠堂,经考察祠堂的建筑总面积拥有40000余平米,大小房屋1500余间[2],如果要将惠山古镇场景通过写实风格制作出来就必须用许多细节来体现环境,尤其是惠山古镇每个祠堂的屋檐和牌坊的制作,如果要建造大规模的场景就意味着会增加建造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根据“福娃”和“青饕”角色设定的风格采用了成本相对降低,构造相对简单的装饰卡通风格与复杂写实风格相结合的方法。拍摄时近景采用写实背景,远处的虚景采用成本低廉的卡通简易背景,这样一来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定好了场景设计风格就可以着手制作了,在《天降福娃》的布景制作中任何材料都会被拿来使用,总体来说,布景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一般使用最容易得到和加工的材料,大千世界中材质的无限选择性,使定格动画艺术表现出比传统二维动画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考虑到有几个镜头是在屋顶瓦片上完成的,于是制作了一个用于完成特写镜头的屋顶,这个屋顶是将惠山黑泥塑造出来的,有更精致的肌理质感和细节。由于定格动画的布景尺寸需要与偶型尺寸相匹配,因此布景的设计和制作既需要满足镜头的需要,又需要方便动画操作,避免盲目制作场景,而忽视与偶型的关系。

除了布景的材料运用以外,摄像机的位置摆放问题也是在布景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整个布景构造上建筑模型几乎没有一个是做完整的,除了节省材料以外,另一个原因是背面开放的模型更利于改动、维修和做动画。例如,在拍摄老人关门关窗的镜头时,需要正对房子拍摄,因此需要将对面的房屋拆除来放置摄像机,另外要放入人物角色,这就要求在制作的时候房屋不仅要设计成可以分解拆卸的,还要将房屋做成背面可开放的

布景的制作还要考虑空间纵深感,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制作的泥塑场景在二维画面上呈现三维空间层次,绘制了远处虚化的背景片放在布景模型后面,这样就产生了近实远虚的透视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材料开支。

五、角色表演

与电脑动画不同,定格动画的人偶在操控中很容易发生意外移动,比如在操控人偶的一只脚抬起时,人偶很可能就跌倒了,因此在拍摄定格动画角色表演的时候需要将偶型固定在固定在场景上,假设在调整某一个动作时由于人偶固定不好而出现摔倒或倾斜,那一个镜头中连贯动作拍好的前面每一张内容就会全部报废了,《天降福娃》中的角色因为头身比例为1:1,并且头部用的惠山黑泥也有一定重量,做动作时很容易发生翻倒,甚至会摔碎偶型,因此可靠的便于隐藏的固定工具必不可少,比如可以用图钉把人偶的脚钉住,一般做定格动画常用的固定工具还有磁铁、螺栓、活动支架、吊丝支撑等,对于那些脚或爪子很小的角色很难用螺栓,如果用螺栓穿过台面来固定人偶的脚,需要很精细的设计操作,预见和安排好人偶的行动轨迹,提前在台面上做好穿孔。因此,福娃的动作拍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磁铁来固定福娃,只需在福娃的脚部装上一块永磁铁,然后在布景台下放置一块钢板,这样福娃就会稳稳站立在布景台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注意如果将一只脚只悬空一点的时候,另一只脚可能受磁力的影响,福娃可能会翻倒,这种方法有利有弊,拍摄时需要注意。

除了角色普通的走路以外,还会涉及到角色腾空动作的拍摄。在拍摄福娃角色的跨越、起跳等包含有空中腾空帧的动画时,选用的方法是利用钢丝加绿色背景来完成的,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再给布景板打孔,提高了定格动画的制作效率,由于运用了绿色背景,在后期也能很容易使用后期软件的蒙版抠出角色动画。除了包含有腾空帧的动画外,《天降福娃》拍摄中还涉及到了福娃和青饕在空中打斗场面,就是背景是天空的完全腾空镜头,运用的也是钢丝悬吊偶型完成的,吊丝支撑的方法类似于木偶戏中的牵线木偶,就是使用极细的透明尼龙丝或者细金属杆悬吊偶型,一头绑在偶型上,另一头绕在支架上,这种方法没有标准规格,通常用于特定的段落,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图像处理,不需要再抹去支架。

解决了定格动画中角色的固定问题,接下来如何动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以往的动画经验告诉我们,人物在移动的时候,动作是不会突然发起的,而是渐出渐收的,物体的运动也有加速度和减速度,在《天降福娃》中为了让动作流畅自然,在做较复杂的角色对手戏时,经常会出现缺少某一帧动作的失误,总是在看回放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一整个镜头必须重头开始拍,定格动画的角色动作和二维、三维制作方式不同,二维三维制作时候都能轻而易举得插入关键帧,而定格动画因为其特殊的制作方式,不可能在中间再插入关键帧,因此,根据二维动画的制作原理,找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图纸上先绘制动作轨迹,用笔在轨迹上标注每一格的位置,需要拍摄的格数,这样操作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这样就可以完成动画的拍摄。

六、结语

老一辈艺术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手工技法,并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中华民族化是中国人生活模式和风俗人情的集中表达,能适应我国人民的眼光,满足中国人审美,能够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是中国不可替换的瑰宝。”[5]在信息化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成熟,传播平台的日益发展,定格动画终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才能使我们的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彩。

参考文献:

[1]杨帆.定格动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与传承[D].成都:成都大学,2023.

[2]张文珺.惠山泥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王文章.手捏戲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天禧.无锡惠山泥人[J].检查风云,2021(13).

[5]文化部电影局.美术电影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1+X”证书制度下职业学校课程资源包开发研究—以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为例》(课题编号:2022—R—97726);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立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三维软件基础》课程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锡机电研2023—YS04)。

作者简介:吴雨星(1990—),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定格动画制作
定格动画在湖南的传承及发展对策研究
定格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优势
定格动画在湖南的传承及发展对策研究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G20峰会情景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的制作特点
浅析传统文化在定格动画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微课的地位及制作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