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文字在陶瓷雕刻中的设计内涵

2023-03-15晋得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书法

晋得洋

【摘 要】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书法文字又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纵观书法陶瓷雕刻装饰的历史发展,不难体现是一门创造工艺美学和设计智慧的手工艺,它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文章主要从书法文化在陶瓷艺术装饰中表现的特色入手,阐述了书法艺术在陶瓷雕刻中的重要性,后又从技法美、设计美、字体美、文化意义等方面对陶瓷雕刻装饰发展史的解读和审美规律及其设计内涵的反映进行探讨。

【关键词】书法;陶瓷雕刻;设计意蕴

【中图分类号】J314.8;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78—03

引言

书法文字源远流长,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书法家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殊的审美规律,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有大量的纹饰,这些纹饰都是古代人类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比如闪电、雷鸣、雨水,这些纹饰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它们在形态上就是象形文字的雏形,其线条变化既稚拙又朴实,富有韵律。在秦汉时期,在瓦当上所雕刻的书法文字有一种古朴而又沉重的感觉,经常会随着瓦当的方与圆而出现,表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感,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越窑陶瓷中普遍存在着刻划文字,但大多是在盘碗等器物的底部刻上铭文,也有以行书和楷书为主的独立字体。作为辅助的装饰,到了后期,书法所占据的画面空间比图案还要大,得益于雕刻技术,书法所拓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陶瓷器物中得到了继承、吸收和兼容,并向前发展。陶瓷與书法,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两者表现出一种和谐共存的诗意美学,更加引导着人类以一种新的审美取向去审视优秀传统文化[1]。

一、书法文化在陶瓷艺术装饰中表现的特色

陶瓷是水、土与火的结合,书法文化和陶瓷艺术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陶艺的发展呈现出两个走向:一是陶艺的发展由实用技术向工艺技术的发展;二是书法艺术逐渐转为装饰艺术,两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赋予了陶器特有的东方艺术神韵。

(一)书法瓷款准确地记载制瓷历史,反映不同时代的艺术水平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相关资料记载,新平的陶业始于汉朝。(景德镇,唐代以前叫新平镇,唐代到宋代,景德元年又叫昌南镇),有很长的陶瓷生产历史。陶瓷书法款识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款识与普通的文字记录不同,它是很有讲究的陶器艺术的表达。款识主要有六种:第一种是纪年款,第二种是堂名款,第三种是名人款,第四种是吉语款,第五种是图案款,第六种是寄语款。在此,我们举出一个纪年款的例子,景德镇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新平镇”或“昌南镇”,至宋朝,其陶瓷工艺日趋成熟,瓷器的生产规模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一种特殊瓷器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营运二生,其青中带白、白中带蓝,是昌南镇瓷器的一大特点,根据《浮梁县志》的记载“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这些被送到京城的瓷器,被真宗陛下赐给了官员,并在底部刻上了“景德镇制”的字样。宋朝皇帝御赐景德镇改景德年号,景德元年(1004),昌南镇改名“景德镇”,这是一段以"青花瓷"书法瓷款为标志的历史,也是景德镇发展的新篇章。

(二)诗书画印融于一器,浓化了陶瓷作品的书卷气

伴随时代的发展,一群陶瓷艺术家,潜心于釉上彩绘的研究,将中国画韵味与陶瓷装饰工艺特点相融合,展现出深厚的画技和精湛的笔法。另有题款、印记等艺术形式,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以《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为代表的《粉彩·红梅寒香》为例,在八尺瓷盘上,画着一根梅花,树枝蜿蜒而上,枝繁叶茂,充满了勃勃生机,笔墨既刚又柔。盘子上用黑色的墨汁写着一首长诗,上面写着:“已爱梅花更爱奇,冰霜为骨玉为肌,直天上神仙侣,不要人间俗子诗。”而且,这幅画上,还用朱色做了一个记号,将诗、画、印融为一体,再加上一首诗,将这幅画的题材延伸开来,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赏心悦目,也让这幅画变得更加美丽,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这幅画在艺术上的造诣。这一群陶艺大师的作品,以诗词、书法的韵律,生动、优雅,构成了一幅富于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品[2]。

二、书法文字在陶瓷雕刻中的设计内涵

(一)技艺之美

因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民族的技艺被赋予了一个民族独特而又独特的艺术气质。由手工艺所呈现出的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既为陶器赋予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又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唤醒,更是一种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展的一种象征。纵观陶瓷雕刻装饰艺术的历史,其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雕刻艺术、青花艺术、红彩艺术、金彩艺术和新彩艺术等。与传统的绘画装饰相比,陶瓷雕刻装饰的难度要大得多,它要求艺术家对每一种陶瓷材质的特点和装饰流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雕刻过程中,对刀刃的角度和力量的掌控更加得心应手。在陶瓷坯体表面进行雕刻创作的时候,因为毛坯的厚度比较薄,所以如果运刀的力量太大,会直接造成毛坯的损坏,但是如果力量太小,就很难表现出字体笔画转折间的那种行云流水、气势韵度,所以,运刀的时候,需要与毛坯保持45~60度的斜角,来缓解刻刀对毛坯的冲击。因为毛坯与平纸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毛坯上刻字,增加了技术难度。画师用的是一只手,握着刀柄,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集中在了握刀的那只手上,这个时候,画师就把毛笔当成了刀,要有很好的雕刻技巧,也要有很好的写字能力,这种技术被称为陶瓷雕刻刻划工艺,又分阳刻和阴刻,主要的技术就是“划花、蓖花、半刀泥”。图1所示的紫砂壶,就是一种以阴刻为主的艺术,将文字的点和线,刻在壶身上,与壶的表面,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装饰性,用刻刀,一气呵成,将文字的"形与意",融入到“饰与美”之中,达到了一种书法艺术与瓷器艺术的和谐,呈现出一种简单、淡泊、含蓄、优雅的美感。

(二)设计之美

设计之美主要能够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首先,从纯粹的装饰性的角度来说,就是将字迹和图案结合在一起,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图案的设计。其次,将各种纹饰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纹饰形式提高了纹饰的美感。把陶瓷装饰工艺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历史美,又有文化美和形式美,更有材质美和色彩美。而以点、线、面为代表的现代创作方式,则更能表现出书法文化所蕴涵的包容精神。图2是清道光刻的方井壶,采用阳刻的方式,将诗句刻在壶壁上,突出了纹路,运用了层次感、章法、笔法、韵律,让大小、大小都保持了平衡。所以,在作品中,“物我合一”的多层次,是一种极高的文化和艺术水平的体现,在作品的空间布置上,呈现出一种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的设计美感,在纵横交错中,又兼顾了整体的平稳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显得沉稳,严谨,端庄,大气[3]。

(三)字体之美

在陶瓷雕刻纹饰造型上,书法文字不仅是一种题材,企业具有一个独立的形态特点。将书法符号运用到陶瓷上,既要表现出匠人科学的用刀态度,又要表现出刚劲有力的用刀技巧,以及有韵律的书写,同时也要注重空间结构的布局,字体的疏密程度,以及字体的选取,这些都要与装置的精神和品质保持一致。例如,宋朝的陶器一般都呈现出一种理性、雅致、平衡的美,在雕刻的书法中,大多选择了小楷书的风格,这样的字体布局平衡对称,显得清新典雅。而在大型器皿中,因为观赏的需要,在画面的装饰上,经常可以看到大篆、行书等笔力雄浑的字体风格,潇洒自在的字体,与器型的大气浑然相协调。其次,字迹要与图案相匹配,比如图1中的晚清刻字东坡石碑、图2中的清道光刻的方井壶国工笔画,因字体工整,刻划细致,所以在纹样上多用小字、官体等,使纹样整体有一种柔美的感觉。比如,用写意的山水画构成的装饰性的屏风,风格丰富、洒脱、迅速。刻字一般采用沉稳、大气、厚重。字体的美,将陶瓷雕花的美感完全体现出来,它的美在形式,美在意境,汉字的笔法和装饰性的刀法在不同的工艺体系之间的转换,就是工匠们对陶花的造型和绘画的意境的一种表现,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个性和艺术美感。

(四)文化的涵义

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优雅的艺术,书法既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也是人类社会各时期社会特点、生活方式和艺术风貌的真实写照。在陶瓷雕刻装饰中,书法是一种艺术和实用的有机结合,从彩陶刻划,青瓷雕刻,长沙窑棕绘雕刻,磁州窑铁绘雕刻,到明清混杂雕刻,我们可以看到,在陶艺发展的历程中,一直都有书法和文字雕刻的影子[4,5]。其内容之丰富,折射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脉络与审美取向。书法和文字将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在陶器上。陶雕和书法都是中国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每一个时代的陶器装饰字体,都彰显着它所处的时代特色。嘉靖的字体,端庄稳重,清康熙朝的书法,笔迹整齐,严谨而有条理;雍正时期的书法刚健秀美,排版整齐;而后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书法大多采用了篆体,并与图案的装潢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书法和绘画的统一。这种以陶瓷为载体的书法装饰艺术,不仅可以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还可以将传统元素与陶瓷装饰思想相结合,从而延伸出一种文化形态的鲜明特点与诗意美学。就像杭间《手艺的思想》一书中说的,“时代变迁了,人也变了,但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文化与智慧,永远不会被淘汰。”

三、陶艺书法研究新进展

随着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我们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到瓷器的制造中来,我们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了瓷器的制造上,我们把各种陶瓷的装饰手法都用上了,陶瓷灌浆技术让我们把手工雕刻和刻划的花纹变成了可以批量制造的,而且,我们还把陶瓷的自动灌浆系统变成了一种可以量产的陶瓷制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6]。陶瓷丝网花纸技术的创新,利用陶瓷分色技术,把数字、丝绸、塑料等应用的丝网印刷技术,引进到陶瓷丝网花纸的制作中,使得各种精美的陶瓷字画作品,摆脱了手工的束缚,进入了大批量的制作,使得更多的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不再被摆在货架上,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最近几年,丝网印刷的激光制版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丝网"菲林"制版的弊端,在增加了陶瓷丝网花纸的产量的同时,丝网花纸的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陶瓷雕刻的书法文字,在外在表现上对物品进行了装饰和美化,而在它的精神内核中,则是将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形式凝结出来,反映出工匠们的设计智慧,陶瓷雕刻的传统技艺自然地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它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觉醒和扩展,并被赋予了一种东方美学的范式,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认知和回归。随着雕刻技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它的烧制技术也越来越稳定,将陶瓷雕刻的工艺和文化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当代陶瓷装饰设计中,陶瓷雕刻展现出了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赵集富.论陶瓷书法雕刻的历史、形式比较及创作把握[J].陶瓷研究,2012(2).

[2]董林海.浅论陶瓷书法雕刻[J].景德镇陶瓷,2009(2).

[3]洪勤浪.陶瓷雕刻技法与艺术价值探究[J].陶瓷研究,2019(3).

[4]孔国华.浅谈陶瓷之刀笔书法综合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5).

[5]王文君.浅析陶瓷书法在粉彩装饰中的运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

[6]高常清.书法与陶瓷装饰[J].景德镇陶瓷,2005(1).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