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巨婴”现象的个案分析、解决对策及经验启示

2023-03-14胡陈陈庄庆滨

华章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巨婴对策建议

胡陈陈 庄庆滨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巨婴”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学生摆脱“巨婴”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大学生“巨婴”心理和“巨婴”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认同;增强理想信念,找准人生定位;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发挥朋辈教育,促进相互成长。以此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摆脱“巨婴”人设,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巨婴”现象;个案分析;对策建议

一、案例概述

小A,女,走读生,家庭优渥,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进入大学后,母亲多次找到辅导员,代小A询问各方面问题,甚至连申请也由母亲代办。某学期末,小A母亲找到辅导员,称在整理小A“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复习资料时,发现资料丢失,让辅导员想办法找到电子版复习资料并发给母亲本人。期末考试期间的某天早上,辅导员接到小A母亲电话,称小A马上要考试了,但忘记了考试地点,让辅导员赶紧查一下。

发生在小A身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事事由母亲代办。小A母亲担心小A做不好事情,撇开小A直接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向母亲提醒让小A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母亲却置若罔闻,依旧代办,造成“家长在上学”的现象。小A则躲在母親身后,对自己的事情不上心、不主动、不出面,甘愿由母亲代劳。班长也反馈小A和班上同学交流少,发通知时总是联系不上小A。

二、案例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能遇到小A们,他们有着“巨婴”人设,存在“巨婴”心理或行为。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以己度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主观能动性弱,过度依赖他人,在家依赖父母,在校依赖同学[1],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有畏难情绪;对未来没有规划,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时代赋予的使命后知后觉,无法将自身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

一起。

(一)个体自我认识不强,学生缺乏使命感

小A存在“巨婴”行为,究其原因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自我认识不客观。小A对自己的社会属性意识不强,无法正确了解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更不了解当前新征程上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生缺乏独立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小A父母离异,家庭条件优渥,但从小到大事情多由母亲代办。由于小A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其过度保护和溺爱,导致小A应对问题的方式倾向于依赖他人,成就动机不强;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培养移情能力,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三)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归属感

小A是走读生,每天下课就回家,与同学相处时间短,且没有主动融入到同学当中,导致在班级形单影只。人际交往是获得自我认知的途径。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通过与他人交往了解他人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自我;可以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同伴的理解和关怀;可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知识,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三、解决对策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3]。广大青年目前正身处前所未有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激荡交织的关键时期,十分需要用理想信念指引前进方向。

(一)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认同

增强自我认识,调动主观能动性。案例中小A“巨婴”人设的内因在于小A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亟需提升自我教育。

主动约谈,引导自我分析,唤醒自我意识。辅导员主动对小A进行心理测试和谈心谈话,了解分析小A原生家庭及其学习、生活情况,助力小A更好地了解自我。从谈话中辅导员了解到,小A从小到大凡事由母亲代办,且已完全适应和母亲的相处模式。辅导员帮助小A分析过度依赖他人的原因及危害,引导小A向内自我挖掘,正确认知自我,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寻求反馈,补充自我认识,照见真实自我。通过向外寻求有效反馈,对小A进行自我认知矫正,促进其了解社会自我,从而肯定自身优点,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经过辅导员和班级同学的反馈信息,小A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表明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也意识到需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小A表示有意愿融入班级,但不知道该怎么融入。辅导员鼓励小A平常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进行学习、生活上的交流。

树立目标,强化成就动机,提升自我认同。辅导员引导小A在日常生活中设立几个小目标,小A最终都完成了这些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顺利完成让小A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个人自信。在与同学和辅导员的接触中,小A加强了人际交往。随后,辅导员根据小A各方面表现,帮助小A进行合理大学规划,明晰奋斗目标,鼓励其通过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硬实力,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软实力,逐渐摆脱“巨婴”人设。

(二)增强理想信念,找准人生定位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强调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案例中小A对自我的社会属性认识不够,找不到正确的人生定位,无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

加强理论素养,铸就理想信念之魂。在与小A的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共产党员典型事迹等帮助小A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为小A提供理论书籍学习,加强理论素养,明确肩负的重要使命;从小A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出发,鼓励小A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小A未来极有可能从事教师行业,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责任,因此更应该以强大的理想信念重塑自我。

积极参加活动,践行初心使命。大学生只有敢作为、想作为、能作为才能实现使命任务。辅导员引导小A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践砥砺时代品格。引导小A怀抱梦想脚踏实地认真学习,笃行不怠地用行动践行初心,书写知行合一的美丽篇章。

(三)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辅导员多次与小A母亲沟通,表明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其转变教育方式,给小A机会自己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引导小A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注重责任教育,比如结合当下后疫情时代,多向小A讲疫情期间青年勇于担当抗击疫情的先锋事迹。最终,小A母亲和辅导员达成共识,决定一起帮助小A摆脱“巨婴”行为和心理。在日常工作中,每当小A母亲找到辅导员,辅导员表明让小A直接找自己,适当拒绝代问和代办,引导遇到问题时首先让小A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在能力范围外,可寻求辅导员帮助。

(四)发挥朋辈教育,促进相互成长

小A有着典型的“巨婴”行为和心理,但小A并非个例。当前“00后”大学生普遍有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同程度“巨婴”心理。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感受最深的就是通知下发后,学生经常不具体看通知就来询问,而问题恰恰在通知中写得十分清晰。

发挥朋辈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朋辈良性互动。为了增强小A的责任意识和人际交往,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功能,通过朋辈榜样“树旗、导航、激励”的作用对小A进行有效引领。通过小A与优秀同学结对子,帮助小A在生活、学习上答疑解惑,引导其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时代特点,用抗疫过程中优秀学生志愿者的事迹感染小A,使小A明白自己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鼓励小A多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小A的社会责任感。

四、经验启示

(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构建自我教育体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进行了正确的自我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自我体验,进而产生改变自我的内动力,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控。

构建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三级自我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自我认识中通过心理测试、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加强自我认知。在自我体验中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增强成功体验,通过身边的榜样示范引领,通过专题讲座等提升对ABC理论、积极归因的认识,提升自我积极体验,驱动主动参与、主动解决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调控中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第二课堂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做“硬功夫”与“软实力”兼具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大学生正处在理想信念成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明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4],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接力赛中勇毅前行。

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主线,筑牢学生精神支柱。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深入网络,利用“00后”网络原住民这一特性,构建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互联网思想政治主平台,在弘扬主旋律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有效着力点,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等为平台,开展红色展览、红歌会、舞台历史剧等校园活动。深入社会实践,整合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使大学生在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相互促进中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成长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建立家校沟通协同机制,形成同频共振合力

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家庭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有着重要影响。

推动“沟通+合作”协同教育,共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完善家校合力育人机制,加强教育合作反馈。畅通沟通机制,拓展家校协同育人形式。充分发挥云会议、微信等平台作用,汇报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使理想信念教育走进家庭。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形成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合力,使学生摆脱“巨婴”心理。

(四)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时刻加强自身教育,突出价值引领,激发内生动力[5],提升思政工作能力。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工作,拓展教育载体和方法,用扎实的思政工作能力承担培根铸魂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生的精神之友和信仰之师。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首位,切实提升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抓好学生干部和党员学生先锋群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努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结束语

大学生“巨婴”现象背后存在着自我认知、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家校协同育人、加强辅导员自我教育等方式,对存在“巨婴”心理和行为的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使命在肩,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学生摆脱“巨婴”人设,才能激发其时代使命意识,使之在担当时代使命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参考文献

[1]方宇琴.当代大学生“巨婴”现象及其解决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3):56-61.

[2]陳萍,郑罡,杨江帆.大学生巨婴化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理论,2018,226(4):91-9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4]邓凌敏,刘利才.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机制及构建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21,23(5):55-59.

[5]陈明霞.大学生“巨婴”现象的成因分析与教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3-137.

作者简介:胡陈陈(1990— ),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庄庆滨(1985— ),男,汉族,广东陆丰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班级建设。

基金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2022ZX0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共建课题“‘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研究——以‘班级建设工作职能为例”(项目编号:2021GZGJ176);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生源‘虚拟班级的构建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GXJK44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巨婴对策建议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巨婴是怎样养成的?
无处不在的“巨婴”
无处不在的“巨婴”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