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3-14葛竞石应洪何伊丽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大数据

葛竞 石应洪 何伊丽

[摘 要]职业教育法修订之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偏离、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过时等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衔接。文中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大数据;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門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

格局[1]。

由此可见,产教融合不仅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原则,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务必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巩固产教融合,有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产业需求驱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所涉及的不仅是人才培养,更包括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等多个方面。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提供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性教育和培训,极大地缩短企业再次培训的时间与成本。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

一是产业即教育。产业界和教育界共同承担产教融合发展的责任,在制度上、利益上、责任上形成高度联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企业即学校。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聘用、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能够充分地实现“引企入校”,让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场所,拓展育人空间。三是生产即教学。在产教融合导向下,职业院校将教学场所由校内转移到企业,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围绕生产实践,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做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

二、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走进企业,身临其境了解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流程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认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产教融合在企业和高校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为企业储备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产教融合有利于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人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可以将企业需求纳入教学过程,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

当前,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传统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早已不适应财务管理岗位的发展和需求,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由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向“培养数字能力、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2]。当前,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财会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实验实训课程不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相对滞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大数据应用与财务理论知识之间交叉融合不突出,重财会理论知识、轻大数据应用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培养出既具备较强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又具有扎实财会理论功底的高级财务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

(二)产教融合配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双师型”师资匮乏

产教融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近年来,虽然各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学校大多财会专业教师无企业从业经验,财会理论扎实,但不了解当前企业对财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教学局限于书本,实践经验匮乏,教学观念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根深蒂固,欠缺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其次,企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操能力强,但理论教学水平不高,不利于学生专业理论体系的构建;再次,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高质量实践教学的需求;最后,“师生比”不达标,专职教师数量不足,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更是缺乏,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产教融合配套制度与机制尚不完善

首先,资源投入不足。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股东投入,办学经费投入相较于专业建设发展需求显得不足。其次,企业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合作企业在前期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见效慢、短期收益低,导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再次,缺乏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当前,对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考核主要体现在授课情况、科研情况和竞赛获奖情况,对教师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力度偏弱。对学生的考核侧重于理论课程,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产教融合出现“两张皮”现象。最后,激励政策不到位。从学校层面来看,专职教师的工作大多是围绕着“职称评定”展开,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提升。但大多高职院校未将专职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纳入职称评审条件或考核比重偏低,且缺乏配套的激励政策,使得专职教师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规模、融资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偏弱,由于产教融合前期投入较大,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政府配套激励政策缺乏,企业与学校权责利不清晰,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果。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应用早已融入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具备应用大数据分析、处理财务相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陈旧过时的课程体系,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对财会人才的具体需求,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课程体系。一是对标企业对财会相关岗位的具体用人标准,全方位构建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岗、课、赛、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二是增加大数据应用、计算机语言、信息共享、“互联网+”等课程的学时占比,并注重其与财会理论课程的交叉融合,重點培养学生应用大数据分析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三是将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如“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等调整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3]。

(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已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需求,针对大数据与财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一是在理论教学中,改变过去以书本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实际案例分析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应与合作企业联合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让企业教师深入到实践教学的一线,时刻启发学生与相关理论知识相联系,达到对理论的认知在实践中升华的效果;三是校企合作企业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真实的行业、企业及岗位,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

(三)深化产教融合、打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任督二脉”

1.建立高效的校企沟通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可以组建产业学院,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并联合制定产业学院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校企共建共享技术实践资源,协同进行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合理的科研奖励办法,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多元联动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台科研奖励条例,提高教师科技服务水平;优化机构设置,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能力,促进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4]。

2.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加大共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投入,探索建立实训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内生良性发展循环。校企双方应充分沟通,科学论证,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训项目,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水平而不是流于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企业再培训成本,实现校企双赢。

3.加强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并且在职务和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建立科学的 “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于不满足“双师型”教师要求的专业教师,合作企业应提供相应的培训项目和实践岗位,对于教学能力不足的企业教师,高职院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深化产教融合,加大制度与经费保障力度

政府应出台政策,将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支持和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政府应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的权责,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有序进行;二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地方政府应支持高职院校针对当地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在产业园区内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5]。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而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双向奔赴”,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消除产教融合发展的障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战略,为我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燕春,薛晓宇.网络安全人才职业化培养的创新与探索[J].中国信息安全,2023(6):28-30.

[2]袁晓华,张淼.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10):19-21.

[3]潘丽华,王莉莉.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6):234-236.

[4]王君君,朱晓培.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探索: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农机,2022(4):99-100.

[5]贺佳婕.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上海商业,2022(10):170-172.

作者简介:葛竞(1981— ),男,汉族,重庆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正高级经济师,硕士。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财务管理、宏观经济。

石应洪(1986—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正高级工程师,硕士。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财务管理。

何伊丽(1990— ),女,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大数据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