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美育创新与实践

2023-03-14于陶张婧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美育

于陶 张婧

[摘 要]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新要求。高校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的美育工作,能够对研究生在全面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方面,充分发挥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美育;创新实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这给高校研究生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结合自己硕、博士点及学科专业方向,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生美育工作,适时地创新、实践,积累有效的工作成果,及时调整研究生美育工作方式方法。本文以S学院研究生美育工作实施开展为项目实践教育基地,探讨在校研究生美育工作开展的出发点、路径方法及特色意义,以期为其他高校开展美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项目研究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美育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高校应紧跟时代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深入开展美育工作;同时,思考从美育出发,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兼顾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全面综合教育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锻炼综合能力、实现综合发展的关键,为美育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S学院应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結合学院科研人才培养需求,通过美育课程、体验实践等方式,重点培养研究生成为“素质高、基础厚、技能强、视野阔”的复合型学科人才[3],对研究生全面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4]。

二、项目特色

S学院遵循“跨平台融合支撑、高维度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5]。通过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丰富艺术审美体验、创新美育活动实践,形成了向美而行的教育品牌,不断健全面向人人的学院美育育人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美育实践平台,引领学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本项目依托S学院已有的“三全育人”综合美育平台,进一步整合学院美育资源,深层次优化学院美育体系,全方面促进学院美育效果达到新高度。本项目将以学院已有的众多品牌活动入手,如文化创意大赛、合唱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以本市美术家协会共建成立的美育基地、校园艺术节为基础,积极利用校内外多种优秀资源,提升美育实施的专业性、知名度与认同度。

(一)多平台融合

项目与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室等展开密切合作,打造文化、艺术类讲坛,给研究生提供文艺作品赏析训练,通过教育与实践赋予研究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大讲堂传授

适时推出面向研究生的美育相关专题讲座、分享会和艺术家讲演活动,邀请艺术家们与研究生近距离、面对面,内容涵盖建筑、音乐、诗画、文学等各个方面,在赓续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提档升级,积淀美育文化。

(三)资源依托与广开

依托学院庞大的学科研究生基数、充分利用一批参与过大学生艺术团展演的艺术生以及艺术社团组织,同时广开丰富的校友资源,共同营造了浓厚的文艺美育氛围。

三、项目创新点

(一)融入学科资源,强化美育实践教学

将研究生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面向全院开展了一系列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探索以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二)强化内外联动,丰富艺术审美体验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艺术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积极统筹校内外资源,吸引社会美育资源走进学院,同时推动学院美育资源平台走出去。组织邀请名师大家、知名学者、业界精英等走进美育课堂,打造不同主题的名师课堂。两年来已累计举办了十多场高水平艺术类讲座,不断提升学院美育工作影响力。

(三)吸引全员参与,创新美育实践活动

积极推进各门类艺术实践活动在党团活动中的开展,将党团活动与学科专业方向特色相结合,打造艺术类系列品牌活动。如以大学生艺术社团“光荣与梦想”主题讲座为抓手,支持特色社团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开展大师讲学和艺术展演、竞赛、工作坊等实践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研究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项目进展

(一)文创赛事

为响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时代号召,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环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宣扬学校学院文化精神,鼓励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意设计能力,联合省市文化相关协会,共同举办文化创意大赛,遴选出的获奖作品特征鲜明,兼具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深受师生好评。

(二)美育实践

与本市的美术家协会合作,共建美育工作实践基地,并打造“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美育系列讲座,让美术家有机会走进高校,让研究生有机会走进协会,在良好的美育氛围中,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艺术体验

依托美育工作实践基地,持续邀请美协专家定期开设“艺术大讲堂”,举办“光荣与梦想”喜迎二十大美术作品展、洪泽湖大堤石刻图案解读、“大美中国·冠世运河”主题书画展、“墨源”主题民俗书画艺术展、“江苏非遗之手工艺文脉”主题讲座等美育主题教育,为学院的研究生们提供书画技术指导,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营造向美而行的新氛围,让大家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

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完善了学院美育工作的培育机制,厚植了文化艺术土壤,让研究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持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前期的美学基础,同学们的创作作品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佳作纷呈。学院还将不断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将国际化与本土特色兼收并蓄,从思想、思维、见识、视野四个维度拓宽人才培养视野,通过强化美育课程建设、丰富艺术审美体验、创新美育活动实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完善美育育人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引领学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五、项目成效

S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三全育人”工作方针,将学生培养成有学术知识、有文化素养、有家国情怀的人才。院领导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将美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自上而下形成带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美育教育体系,已获得明显效果。

(一)强化美育文化涵养,营造向美而行新氛围

整合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邀请市美术协会共同成立美育基地,邀请美协专家定期开设“艺术大讲堂”,为参与美育课程的同学提供书画技术指导,丰富学生艺术审美体验。举办喜迎二十大美术作品展、石刻图案解读、民俗书画艺术展等美育主题活动,营造向美而行的新氛围,让学生在领略中华优秀美育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学院选取部分学生的优秀艺术作品在学院公共场所公开展览,在学院营造“发现美、欣赏美、学习美”的向善、向美氛围。学院坚持将美育贯彻到学生教育始终,实施全程教育。在入学报到时举办迎新晚会,让新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魅力;在毕业生离校前举办毕业晚会,让毕业学子感悟校园生活之美、向更美新生活出发。

(二)强化美育课程建设,探索以美育人新模式

项目秉持“遵循学生发展需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基本理念,探索以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贯通式的研究生美育育人模式,全年开展各类美育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30余次,促进研究生提升美育素养、强化综合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美育培养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生“1+1”美育教育目标,即每名在读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艺术实践活动、至少选修1门美育教育课。

(三)强化美育实践,建设多元益美新平台

进一步挖掘美育教育新内涵,强化美育实践,依托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创意大赛,收到校内外文创作品300余份,用实际行动响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号召;促进美育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开展传统文化创作大赛,收到学生剪纸、书法、诗作、绘画等多种形式作品。学院还积极打造“自主品牌活动”,如:举办班徽设计大赛,仅去年该活动相关推送阅读量突破2.5万人次;连续6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连续8年举办摄影大赛,吸引数十幅其他学院学生参赛作品。学院坚持“以实践丰富美育、以美育促进实践”的工作方针,定期通过合唱、朗诵、摄影比赛以及艺术讲座、文化讲坛等诸多形式,实现美育教育具體化、丰富化、常态化。

(四)强化美育思想引领,实现思政教育融合新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四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融入美育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一场美育活动、培养两个方面、做到三个发展”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所谓“一场美育活动”指的是一场美育实践活动;“培养两个方面”指的是培养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做到三个发展”指的是持续做到美育素养发展、人文知识素养发展和爱国爱党素养发展。学院连续9年举办歌唱祖国合唱比赛,每年参与比赛师生达500人次;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经典影片,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在美育工作引领下,学生们在课余生活中积极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征文比赛等活动,“在欣赏美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意识蔚然成风[6]。

本项目着力扎实开展研究生美育工作,也为后续的研究生综合教育打开了一个良好开端。在美育的基础上,未来将考虑进一步把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方面有机纳入,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性地打造“美育+”的工作模式,将多维度教育相结合。本项目也将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升级,继续打造一批活动品牌,将美育切实融入到每一位研究生的日常在校培养之中,整合校内外资源、补齐自身短板、狠抓工作落实,将“三全育人”贯彻始终,形成多元、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结束语

以美育人提升艺术素养,以文化人坚定文化自信。以美育人、以美润心,为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为学院研究生就业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未来还将继续夯实研究生美育工作,持续加大研究生美育教育力度、丰富美育教育内涵、拓展美育教育渠道,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融合,早日实现“文化强院、美育样板”的建设目标,助推研究生美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杨宗元.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J].红旗文稿,2022(8):40-42.

[2]吴谦.大学生美育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世纪桥,2023(7):65-67.

[3]王陶冶,王华庆,江泽鹏,等.以“科研之美”培育时代新人: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科研之美”美育创新实践[J].中国研究生,2022(6):74-76.

[4]潘婕妤.艺术院校研究生“党建+”育人新模式探究:以中国美术学院美育志愿服务活动为例[J].艺术教育,2023(5):280-283.

[5]田芮.以美育人:新时代大学生美育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0(12):89-90.

[6]常彦,石善儒.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美育的创新与实践: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与启示[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1):57-60.

作者简介:于陶(1978—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张婧(1993—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河海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