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解析

2023-03-14王常静

华章 2023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核心素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教师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引领学生品行、提升学生品位的引导者,则其核心素养应该体现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增強教师个体的教学育人能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所以,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光荣使命,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确保育人效果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定位认知不足

(一)忽略专业理论的支撑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以及规律的科学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讲授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较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会使课堂变得很枯燥,学生听课的热情度也不高,所以大多选择略过。这种错误认知忽略了专业理论对于课程内容的支撑作用,给学生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深度的不良印象,反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教师本人也会因为对专业理论的陌生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化和信仰不强,难以发挥思政课教师对于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作用。

(二)教学限于完成任务

由于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性质,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仅停留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觉得学生不够重视这门课程,自己教得好与不好不太重要,完成教学工作量就行。因此,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并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反思。这种错误认知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一般只能实现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浅度理解,缺乏对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引导和锻炼,以至于学生不能用书本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效果。

(三)师生交流单向输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的环节偏多,很多教师都是仅仅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忽略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需求点和理解度,直接性地把知识内容单向输出给学生,缺乏讨论互动环节;加之公共基础课的授课人数较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外沟通交流也较少,使一些老师习惯于这种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并不了解青年学生的社会关注点、思想困惑点和知识切入点,从而无法帮助他们解疑答惑,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难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引领学生品行、提升学生品位的领路人,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体现在对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和身体力行上。

(一)传道:引领学生追逐信仰之光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更要具备极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核心、最根本的素质能力[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自己的育人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强烈的“传道”意识,始终把“教师都不信,学生怎么会信?”这一灵魂之问高悬心中,怀着“理想信念只有先在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的坚持,默默学习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细细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环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让自己深入其中,感知真理的魅力、接受思想的洗涤,努力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弄懂悟透、会用能讲,让马克思主义者所坚守的理想信念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从而体现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此外,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素材,都要时时处处体现出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谈思想的特色。教师要有强效的“传道”能力,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深奥道理与学生经历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身边小事情引出马列大道理,然后再用马列大道理论证社会天下事,于潜移默化中彰显真理的力量、激发信仰的光芒;要善于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的高频行为表现联系起来,用生活小细节透视思想大变化,然后再用思想大变化引领“三观”总方向,于润物无声中抓牢教育微环节,传递社会正能量。依靠这些一点一滴的触动和日复一日的熏陶慢慢改变学生头脑里的固有想法,渐渐重塑学生心目中的价值取向,使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最终汇聚成一道信仰之光,吸引学生凝神聚魂、逐光前行。

当然,“传道”还需要强大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时处处展露出立德修身讲素养、厚德载物谈境界的底蕴;要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的育人风格,感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重要内涵,在课堂内外都特别注重自身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对学生的示范效应,实现身教与言传的并行引导;要始终秉持率先垂范的处事理念,牢记“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经典古训,在育人生涯中无论是学新知、悟新论还是树新风、建新制,都样样做在学生前面,以“正己”的自觉性促成“正人”的实效性,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教师本人德行的敬重而爱上了思政课,故而可以在课堂上出现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热烈氛围,充分践行“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的良性育人模式,使教师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掌灯人,引领大家笃行不殆、追梦不息。

(二)授业:教会学生领悟践行之法

“授业”就是传授知识,既包括理论也包括方法,也就是说,“授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思想理论性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力求把课讲活讲透,使学生听懂会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素质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以科学方法解答成长问卷的运用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程的开设目的除了传递真理、固本清源之外,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学生明白理论知识却不能实际运用,那就失去了理论知识的存在价值;学生只能领会课程所涉内容却不能悟透其他生活哲理,那就失去了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出现,强化学生的认知意识和理解层次,锻炼学生的感悟程度和运用能力,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可以用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还可以用来反思社会现象、解释突发的成长疑惑,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把“已知”转化为“良知”。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授业”能力和特色,所谓的“教无定法”就是指“如何教的知识”,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2]。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可以结合知识内容教会学生逻辑思维、辩证分析、探本溯源及知行合一等相关的学习方法。比如:在绪论部分,引导学生从时代变迁和身边变化归纳得出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再由时代缔造者引出青年的历史使命,演绎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方向,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理性认知的概念规律,并按照逻辑推理形成新知;在人生观部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人生中的诸多矛盾,仔细分析每一对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从而认识到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并可借此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保持个体的理智判断;在理想信念部分,引导学生先从马克思是谁谈起,从马克思的生平经历描摹伟大导师的生动形象,从马克思的毕生著作展现伟大理论的丰富内涵,从马克思的精神贡献阐释伟大信仰的科学价值,以倒推的方式探寻事物本质,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解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情痛点;在道德规范部分,引导学生从自身认识和实际行动两个角度来论证道德规范的现实化,从而认清个体道德素养提升的根源所在,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努力做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三)解惑:帮助学生坚定向党之心

解惑,是指帮助他人解开由于生存环境、所学知识、人生经历构成的认知障碍所引起的困惑。作为青年思想引路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解惑”的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和方法路径。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需求放在第一位,经常保持和学生的密切接触和双向交流,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特点、生活方式,了解他们对社会现象级问题的观点,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有教无类的育人理念,以谦逊温和的态度对待师生交流,以客观理性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辨,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通过长期的心系学生和关爱互动,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奋斗。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教师只有先学懂弄通更多的先进理论和学科知识,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游刃有余、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求学动力。由于课程内容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教师随时会被学生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对人生意义的困惑,有的是对价值判断的困惑,有的是对社会乱象的困惑,有的是对情感需求的困惑,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了解不多,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心有困惑。这时就需要思政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预判对方的内心疑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事例耐心开导,采用事实胜于雄辩的策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发展现实来进行论证对比,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消除偏见,学会客观分析问题。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夯实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的积累,并结合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娴熟的沟通技巧为自己夯实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

最后,思政课教师还可依靠“大思政课”育人模式不断拓展“解惑”的方法和路径,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线上聊天、社团活动、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多种路径,紧扣时代脉搏、适时适当地把学生的疑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在为学生解疑答惑的同时引导他们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信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一)实现党对思政课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优质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导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确保育人效果、实现党对思政课的绝对领导的关键。

(二)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刚刚步入大学,正是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最佳时期,而大学时期所确立的理想信念往往会对青年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青年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才有可能经得住生活各方面的考验,遇挫而不气馁,失败而不冷漠。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三观”,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三)助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建设者和见证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打造高效课堂,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在理论层面筑牢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之基,在实践层面增长时代新人的学识才干素养,强化时代新人的家国意识,培养时代新人的家国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古训,在教学实践中要创新探索师生同学同向、同讲同行的研学模式,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学生,以创新理论点化学生,以真情实意打动学生,以嚴管厚爱感染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青春向党、铸信仰之魂,书写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为学、为事、为人的优秀答卷,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信仰坚定、为国尽责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超.构建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能力体系[J].大庆社会科学,2021(3):155-158.

[2]田宏杰,龚奥.智能教育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4):73-82.

作者简介:王常静(1978—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46)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核心素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