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落实语文要素
2023-03-13张亚玲
张亚玲
习作单元的出现,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突破和创新。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到底该怎样教?
一、习作单元特点
特点一:要素具有序列性
小学语文共有八个习作单元,分别指向八个表达要素。三年级上册是写观察;三年级下册是写想象;四年级上册是写事,写清楚,有顺序;四年级下册是写景,写清楚,有顺序;五年级上册是说明事物,说明清楚;五年级下册是写人,写具体;六年级上册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下册是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从写所见到写所想,从写事到写景到写物到写人,从写清楚到写具体,到有立意、有中心、有情感。要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特点二:教学重点指向习作策略
在习作单元,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无论是“交流平台”还是“初试身手”,统统指向习作策略的教学。因此,表达要素是单元目标和中心任务。它分布在各个板块,而各个板块的任务就是将这个目标落实在教学中。
特点三:课后习题直指语文要素
我们以课文《麻雀》为例做一纵向比较。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中,《麻雀》一课的课后习题是这样的:“朗读课文,说说老麻雀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目的是渗透情感教育。这篇文章被编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时候,课后习题变成了:“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很明显,习题的目的在于理清文章顺序,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清楚重要内容的。
我们再来横向做一比较。如三年级下册的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两篇课文的第1题都指向阅读要素,但第2题的思路截然不同。《宇宙的另一边》的课后习题是:“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指向表达要素。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的习题就应该是:“想象一下,我们的世界还会有哪些奇妙之处?发挥想象写故事。”但这篇课文的习题2是:“结合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由此可见,课后习题一般指向文章的表达要素。
习作单元有着鲜明的特征: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都被编排在第五单元。唯独六年级下册,因为只有六个单元,所以习作单元被编在了第三单元。习作单元的导读页、语文要素前面有只小金笔。在语文课本的目录页,你会发现习作单元没有“语文园地”,从而让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更纯粹,指向性更明确。
习作教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与课程标准息息相关。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这样定义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用,在2022年版课标中,还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独立板块:表达与交流。课标的变化,促进语文教材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习作单元的出现。这一切,都将促进习作教学的改进和变化。
二、习作单元的结构编排体系
习作单元一共有六个板块:(1)单元导读,让师生明确表达要素;(2)精读课文,让学生领悟表达要素;(3)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要素;(4)初试身手,表达要素的专项片段练习;(5)习作例文,大多贴近学生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看看别人怎么用要素;(6)习作,运用表达要素完成整篇习作。各个板块,目的明确,任务鲜明。
三、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内容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表达生活。所以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生活万花筒”。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前者要求通过阅读学习表达,后者要求运用要素练习表达。中心意图很明显,就是学习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麻雀是屠格涅夫的经典散文,被多次选入课本,所以当它第一次出现在习作单元的时候,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有些疑问:怎么讲?我们从大单元逆向思维出发,对这篇文章进行逆向探索:作者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事来表达?如何表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课后习题“1.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助力系统,是预习的方向盘和教学的指南针,为语文要素的学习搭好了支架,目的就在于发掘本文的写作密码。有了这个助力系统,我们的教学便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这个重难点解决了,人文主题的理解和语文要素的落地自然而然便解决了。
《爬天都峰》作为精读课文,排在《麻雀》之后。两篇文章风格迥异。这篇文章写了假期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的事。全文只有400字,10个自然段,最多的一段内容仅有三行半。爬山前的对话4个自然段,爬上山顶后的对话又是4个自然段。爬山的过程只有一行半的文字。我們将这篇文章与冯骥才的《挑山工》相比,就会发现,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写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突出重点要表达的思想: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文中的“我”和老爷爷,一个小得令对方吃惊,一个老得令对方意外,巨大的反差令主题特别有说服力,所以作者在两人的对话描写上不动声色地下了功夫。《爬天都峰》作为精读课文,它承担的任务是:让学生理清顺序,领悟把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三)交流平台
交流梳理总结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不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而且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如果是旁观者,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是亲历者,可以写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所以,习作单元的教学如果把握不准写作知识,可以看看“交流平台”的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四)初试身手
所有的初试身手都是为了趁热打铁,让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专项练习。本单元的“初试身手”有点难。任务一: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任务二: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下来。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初步检验,也是提醒学生,把事情写清楚,要写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初试身手”的两个环节:一个为口头表达,一个为书面表达,从说到写,都是为了巩固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
(五)习作例文
在“初试身手”之后,如果你发现还有很多学生不会写,怎么办?看别人怎么写。习作例文就是告诉学生,你看我怎么写。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都是提醒学生,可以这样写。所以它的作用在于提示学生,供学生借鉴。
《小木船》是一篇经典的习作例文。故事讲了“我”和陈明“友谊的小船”翻了又和好的事。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结尾符合我们对友情最美好的期待,是最具有模仿性的一篇范文。课后设置了一个问题:“‘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我们想一想,在他们的矛盾持续的几个月里,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吗?肯定发生了。比如,事后心里的千回百转,小伙伴狭路相逢的别扭,大有文章可做,但是作者一个字都没写,为什么?因为友谊的破裂与和好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其实是在提醒学生,重要的内容写清楚,那么不重要的内容就可以简要交代。这道题隐含了一个习作策略:详略得当。两篇习作例文都使用了旁批,旨在提示学生,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六)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生活万花筒”,要求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是习作单元的重头戏,是本单元教学成果的终端呈现和检验。写作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写作任务。第二部分通过表格帮学生理清思路,明白顺序。第三部分是习作的修改。总之就是写什么、怎么写、写完之后怎么办。
通过习作单元内容分析,我们就会再次发现,就本单元而言,精读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交流平台”就是总结写清楚的方法;“初试身手”就是针对“写清楚”做专项训练;“习作例文”就是再次对照学习,明白写清楚的具体做法;最后的习作就是对这一要素的实践与检验。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思路
(一)教学重点一以贯之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其他各部分的教学都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尽管习作单元的教学是围绕语文要素的培养展开,但就课堂而言,语文教学不仅要重理趣,也要重情趣。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课堂有温度。而不能让好的故事变成干巴巴的例子,不能让有意思的文本变成没意思的课堂。也不能因为是习作单元,所以只剩下习作策略分析。如果这样,最终结果就是:哪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忘记了要解决的问题。毕竟,语文承担着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
(二)各部分教学体现整体性
习作单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整合。鉴于习作单元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从写出发点的大单元逆向教学,首先要统整单元内容。第一课时,通过设置大情境统整单元内容,通过阅读两篇精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发现文本的写作密码1:按一定顺序写。第二课时,借助习题,精读《麻雀》,探寻写作密码2: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重要部分写清楚,总结并初试身手。第三课时,精读《爬天都峰》,聚焦重点,探寻写作密码3:通过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重要部分寫清楚,总结并初试身手。第四课时,借助例文,完成《生活万花筒》的写作前指导。第五课时,运用写作密码,“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完成习作。第六、第七课时,对照写作密码,采用多种形式评改、展示、欣赏,体会写作的快乐。
这样的大单元设计,通过对“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的多层次训练,努力实现四个转化: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知识、把片面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知识、把零碎的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的知识、把语文的知识转化为生命的知识。从而体现任务群下的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点。
(三)重视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
比如,第四单元编排的神话《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可以联系这些课文,加深对怎样写清楚一件事的体会。
如果我们从反面来看本次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看点,会发现这一单元正好对应的学生习作中的三个问题:(1)习作没有一定的顺序。(2)习作不完整,很多学生没有“篇”的概念,有的没起因,有的没结果。(3)重要内容写不清楚。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一定顺序写”更是小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语文教材,准确理解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争取让学生学一课就有一课的收获,就有实实在在的所得,从而将学习、掌握、运用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