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的案例分析
2023-03-13张岚
张岚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课程需要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本文以“画说敦煌”为例,明确如何将敦煌经典元素融入初中美术课堂,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文化素养。
一、案例要点
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敦煌壁画经典元素。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为了更好地将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我们引入一个名为“画说敦煌”的项目,有助于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还能引导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项目目标
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敦煌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因此,敦煌艺术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渊源,包括其起源、发展和演变。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色彩、图案、纹样设计等。这些技能是美术创作的基礎,通过项目的绘画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提高绘画及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学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情感。通过绘画,学生可以传达他们对敦煌历史、寓意和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对这一独特文化的个人感受。
(二)项目任务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敦煌壁画作品进行研究。分组是项目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协作选择一个敦煌壁画作品或壁画经典元素,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决策技巧。
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了解所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寓意,这对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至关重要。学生需要进行研究,以确保他们的绘画作品可以传达出正确的信息。
学生学习敦煌壁画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图案、纹样设计等。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绘画作品,学生需要掌握绘画技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艺。
每个小组绘制一幅以所选敦煌壁画或壁画经典元素为灵感的作品,学生将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绘画项目中。
(三)项目安排
环节1:观壁画,赏特色
项目的开始阶段,教师给学生介绍项目的主题,并把学生分成小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敦煌壁画的特色和重要性。
环节2:说经典,知文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深入研究所选的敦煌壁画元素,包括祥云图案、图腾、植物、动物以及飞天造型的装饰元素等。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元素的外观,还要学习其历史、寓意和艺术特点,这有助于美术与文化知识结合,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环节3:学绘画,说方法
学生具备足够的敦煌文化背景知识后,他们便能充分理解和快速学习绘画技巧。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敦煌藻井经典图案、线条、色彩等元素。这一阶段是技能培养的关键,学生通过实践能不断提高绘画水平。
环节4:巧装饰,思创新
绘画实践是项目的核心,学生在每周的课堂中进行绘画,并在小组内展示和讨论,这有助于学生思考、创新和改进他们的绘画技巧,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环节5:展成果,评作品
项目结束时,学生需要汇总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准备项目的最终展示。这个展示不仅包括绘画作品的展示,还包括学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
(四)评价方式
项目任务的完成度和质量包括绘画作品的技术表现和艺术价值:学生的绘画作品将受到评价,包括技术表现和艺术价值,这有助于衡量他们在绘画技巧方面的进步和创作能力。
学生对敦煌壁画历史、寓意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反思: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反思将被用于评估他们对所选作品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因此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参与度也将被评估。
项目展示的效果和创意程度有助于评估整个项目的成功程度。
二、案例过程
“画说敦煌”项目是一次充满创意和教育意义的艺术探索之旅。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通过研究、学习和绘画来深入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和文化,并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对这一古老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项目介绍和分组
项目的第一步是介绍和分组。让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期待的美术课堂,听听教师是如何引入这个项目的。
课堂实录:
教师:各位同学,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令人兴奋的项目——“画说敦煌”,这个项目将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敦煌壁画。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制敦煌壁画及壁画经典元素,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敦煌文化的理解。我需要将你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幅敦煌壁画作品进行研究和绘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并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壁画作品。
(二)研究和学习
在分组之后,学生开始了解他们所选的敦煌壁画作品,在这一阶段,他们要深入研究敦煌文化的历史、寓意和艺术特点,学习相应的绘画技巧。
课堂实录:
小组成员A:我们选定了《鹿王本生图》这幅壁画,它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制的佛本生故事画。整幅壁画呈横卷式构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故事情节。
小组成员B: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壁画《敦煌飞天》的文章,介绍了飞天的动态、造型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用这些信息增强绘画作品的表现力。
学生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互相启发和补充。在研究的同时,他们开始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习绘画技巧。
课堂实录:
教师:现在让我们开始学习一些飞天人物线描的绘画技巧,这将帮助你们更好地表现所选壁画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线条和轮廓的绘制。教师示范了线条的绘制,如何捕捉壁画中飞天仙女的线条和轮廓,强调线条的力度与连贯性、粗细与虚实对比关系在画面中的呈现,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
(三)绘画实践
绘画实践是项目的重要部分,学生开始创作以所选敦煌壁画作品为灵感的作品。每周,他们都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进展。
课堂实录:
学生A:这是我们小组的绘画作品初稿,我们试图在上面复制壁画的线条和色彩。
学生B:我们在绘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在色彩方面。壁画的颜色很丰富,我们在尝试中发现了一些配色方面的困惑。
教师:这很好,绘画是一个逐步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研究敦煌壁画中藻井的色彩,尝试运用曼陀罗的图案绘制方法学习配色,去了解敦煌壁画中同一色系所包含的丰富色彩。
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完善作品,他们互相提供反馈,并互相学习。
(四)项目展示
项目的最后阶段是项目展示。学生要汇总研究成果,并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和对敦煌文化的理解。
课堂实录:
学生A:我们小组的绘画作品已经完成,这是我们的最终版本。
学生B:我们准备了一份关于壁画历史和寓意的报告,我们将在展示时分享给大家。
全班学生齐聚一堂,学生的绘画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幅幅作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展示开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了他们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A:我们选择的是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它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描绘的佛本生故事画,故事有独特的寓意。我们尝试通过绘画来传达这些寓意,希望观者能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学生B: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敦煌壁画经典元素藻井图案,并完成了曼陀罗图案设计。我们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样设计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
其他几个小组也分享了他们的作品,他们分别选择的是敦煌壁画经典元素祥云图案、图腾、动植物及花草纹饰等,完成了国风国潮的图案设计、壁挂装饰及插画设计等。接下来,展示进入了讨论环节。
教师:请问谁对这些敦煌壁画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见解?
学生C:我觉得这个项目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敦煌文化,以前我对它知之甚少。我喜欢这种用艺术来表达文化的方式,这让我深受启发。
学生D:我认为这个项目不仅是学习绘画,还有团队协作和分享。我们小组的合作非常愉快,能够互相鼓励和帮助。
教師:非常好,这正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目的之一,通过艺术来传承文化,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项目结束后,学生对壁画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这个项目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堂经验,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案例效果
(一)深化了对敦煌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得以深入研究敦煌壁画,了解其历史背景、寓意和艺术特点。他们不再仅仅是通过教科书或讲座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其中,通过绘画实践和研究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了敦煌文化的内涵。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生动和深刻的记忆,使他们对敦煌文化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细致。
(二)提高了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项目中,学生学习了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纹样设计等,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所选壁画的特点,也提高了他们的美术水平。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发挥创造力,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通过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了艺术创造力。
(三)培养了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研究和绘制敦煌壁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了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学到了如何运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此外,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四)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中的分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学生必须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反馈,共同完成绘画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交互动都大有裨益。
综合来看,“画说敦煌”项目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将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的可行性和益处。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创造力、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其次,项目深化了学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由于敦煌艺术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因此壁画描绘了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展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