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驱动深度学习
2023-03-13郝明萍
郝明萍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而问题驱动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并在解题中进行深度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新起点,又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节点。
本文将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分数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为学生首次接触分数概念的入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课不仅建立在学生已熟练掌握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更是对整数概念的一次重要突破与延伸。通过学习,学生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日后深入学习分数运算、比较大小以及分数与小数和百分数的转换等复杂概念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整数思维过渡到分数思维,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含义和表示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图形观察等方式来感知分数,逐步建立分数的数感。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从熟悉的整数跨越到陌生的分数,是一次认知上的重要飞跃。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表述,但对其真正含义往往一知半解。这是因为分数的概念源于对不可分割单位的等分,这种经验虽然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但他们尚未学会用分数语言来描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主动地构建分数知识。
三、教学目标
在深入理解和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特别是几分之一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读写。学会比较分子为1的分数的大小,从而加强对分数数值关系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清晰表达数学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分数问题。
3.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从而形成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与问题提出
教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要带你们进入一个神奇的新领域——分数的世界!在此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们有一个完整的蛋糕,但是只想吃其中的一部分,那该怎么表示这一部分呢?
学生A:(兴奋地举手)老师,我知道!可以用一半来表示!
教师:非常棒!那如果我们想更精确地表示,如不只是蛋糕的一半,而是它的一小部分,那又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B:(思考后回答)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没错!分数正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某一部分。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分数呢?
学生C:(举手)分数就是一个数字,上面有一个数,下面有一个数。
教师:很好,C同学描述了分数的基本形式。上面的数叫“分子”,下面的数叫“分母”。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际操作来更深入地了解分数吧!请大家看我手里的这个圆形卡片(展示一个圆形卡片),如果我要把这个圆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我们怎么表示呢?
學生D:(迫不及待地回答)可以用来表示!
教师:完全正确!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写这个神奇的数字——。它读作一半或二分之一,意味着我们取整个圆形的一份,而这一份是两份中的一份。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大家看,上面的“1”就是分子,它告诉我们取了多少份;下面的“2”是分母,它告诉我们总共有多少份可以取。现在,你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更多的活动和练习来深入探索分数的奥秘吧!
(二)知识讲解与问题探究
1.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分子和分母。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学习分数的读写方法。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这个分数,谁能告诉我它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信地回答)读作二分之一。
教师:非常准确,那么,如果有一个分数,又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应该读作四分之三。
教师:完全正确!同学们真聪明。记住,我们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并且中间加上“分之”。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写几个分数,我们来熟悉一下分数的读写规律。
(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写几个示例分数。)
教师:把8个桃公平地分给2只猴子,这时每只猴子得到多少个桃子?
学生:4个桃子。
此时教师用启发的语气提问:公平地分,是否可以换一个词语,可以的话,应该怎么说?
学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对话和练习,学生对分数的读写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数比较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是如何读、写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掌握!现在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这两个分数:和。你们觉得哪个分数更大呢?
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比大!
教师:很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因为表示的是一半,而表示的是四分之一,一半肯定比四分之一要大。
教师:非常好的解释!你用了一种很直观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数的分母来判断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更大。但是,如果我们遇到分母不同的分数呢?如和,这时我们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我觉得可以把它们变成相同的分母再进行比较。
教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来作为通分母,然后把它们转换成相同的分母再进行比较。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可能还有点复杂。其实,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那就是使用图形。
(教师拿出两张相同大小的圆形卡片,分别将其中的一半和四分之一涂上颜色。)
教师:请大家看这两张圆形卡片,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我涂了一半的颜色在这张卡片上(展示的卡片),而在这张卡片上我只涂了四分之一的颜色(展示的卡片)。现在,你们能直观地看出哪个分数更大了吗?
学生:老师,我能看出来!的卡片涂色的部分比的卡片涂色的部分要大!
教师:非常好,通过图形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分数的大小关系。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总结一下: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当分母不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出几道练习题,大家可以自己试着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开始进行比较练习。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思维更加敏捷,继而增强其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使其对问题提出独到的解答。同时,此种教學方式的运用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虽然运用的教学引导较为简单,但是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进而增强其问题解决效能。通过这样的引导和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简单的分数比较方法并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价旨在确保学生不但获得表面的知识,还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以下是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度学习评价体系表。
(二)教学反思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问题驱动的重要性。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通过巧妙设问,如“一半怎么表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分数?”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对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
分数的概念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我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其次,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最后,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他们逐步深入地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3.注重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在发现学生对分数的读、写方法存在困惑时,我立即增加了相关的练习和讲解;在发现学生对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掌握不牢固时,我及时组织了小组讨论和演示活动。通过这些反馈和调整,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红园路小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