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1+x古诗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3-03-11薛亚平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诗人

薛亚平

1+x古诗文教学是指以教材内的古诗词、小古文等经典传统名篇为教学基点,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古诗文开展组群教学。它契合“群文阅读”的理念,但又与其存在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现行教材为依托,以一篇古诗文所具备的其中一个典型特征为教学基点,适时切入与其典型特征相匹配的其他古诗文或相关情境资源。同时,要打破教材本身的限制,以一带x,由“单篇”转向“群文”,围绕贯穿其中的某个议题开展探究,引导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同一问题,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升阅读赏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培养真挚向善的情怀。

一、探究主题时切入“x”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人借由笔下的人、事、物、景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或是忧国伤时的痛楚,或是建功立业的豪情,或是寄情山水的闲适,或是羁旅思乡的愁苦,每一篇古诗文都有表达的思想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选择某一思想主题来重组诗文,勾连出“x”以构成组群阅读,提升学生对文字、文章、文化的融合建构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一诗时,诗中讲述:当时北方民族非常凶悍,常在边境作乱,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危险。周天子派兵驻守边疆,号令将士出征。出征路途曲折又漫长,当初别离时是春光烂漫,可归来时却是大雪飘飞,来来去去,只留下征人步履蹒跚的背影。诗中表达的正是从军将士的艰辛与思归之情。又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王昌龄的《从军行》也写的是戍边将士,但读起来却是另一种味道。当时大唐的西北边陲,吐蕃在西,突厥在北,可谓是强敌环伺。青海湖云雾弥漫,绵延千里的大雪山一片黯淡,可以想见,戍守“孤城”的将士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苦。战事之频繁、战斗之激烈、时日之漫长,可哪怕金甲已经磨穿,将士心中的报国之志却不曾被消磨。再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翰的《凉州词》中,将镜头对准了荒漠边关的一次盛宴。征人们互相劝饮,尽情尽致,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是狂热的,仿佛这才是盛唐,才足以显见军人旷达的胸怀、视死如归的勇气。如此,整合同一主题的诗文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戍边将士的不同状态,从而真正理解战士内心真实的情感寄托。

二、知人论世时切入“x”

古诗文是诗人内心世界、人生境遇的真实反映,仅凭单篇作品和条目式的作者介绍,根本无法理解诗文的内涵。了解作者的生平际遇,触摸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将诗文与作者当时的心境遭遇相结合,将同一位作家分散在各册教材中的诗文串联起来,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写作风格和复杂的情感倾向。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词为作者暮春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展现了兰溪雅淡清美的风光。幼芽萌生,满是春的意趣,诗人徜徉其中,竟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联结诗人创作这首词时的心境遭遇,这样的乐观豁达是如此地震撼人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乌台诗案”这一历史事件。满腹才情、意气风发的苏轼被贬黄州,一下子跌落到人生的谷底,可本应意志消沉的他,却偏偏如此豪放旷达。

赏析不同诗人在相同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那段历史,了解诗人内心相通的情感。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弥留之际对儿子的深情嘱咐,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而《题临安邸》却是宋代诗人林升从西湖边轻歌曼舞写起,不露声色地讽刺当政者的腐朽本质。两首诗看似不太一样,实则指向同一历史背景。以一带一,联结当时南宋的社会现实,能让学生理解陆游弥留之际深沉强烈的悲愤,也能读懂林升辛辣的讽刺和内心的愤恨。

三、鉴赏形象时切入“x”

古诗文以感性的形式来反映现实、传达情感,而这种感性形式依托的便是“文学形象”。诗文中诗人的情感细腻动人,这需要借助形象来传达给读者。诗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饱含着自身对生活最本真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渔歌子》一诗,描写江南水乡二月春江水涨,烟雨迷蒙,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读来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水乡春汛图。置身于这美妙图景中的,正是一位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的闲适渔夫。山光水色,怡情悦性,远离尘世喧嚣,遁迹江湖,醉于此情此景,自是乐而忘归。这样一位悠然脱俗的渔翁形象,可谓是深得人心。又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柳宗元的《江雪》也写的是渔夫,读起来却让人倍感沉重。大雪覆盖,山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整个世界是那么冷清,只剩下老渔翁一人依然在江心垂钓。天地纯洁而寂静,更显出老渔翁的清高而孤傲,凛然而不可侵犯。再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让人甚感压抑。小小的渔船在大浪中飘摇颠簸,打鱼人出生入死是多么艰难、危险,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忽略了渔人的疾苦。如此,将三首诗结合、比较,以了解张志和隐居山中的乐趣,走进柳宗元孤寂又不屈的内心,感受范仲淹悲天悯人的情怀。

四、揭秘表达时切入“x”

古诗文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在创作时使用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更准确地言说志趣、抒发情怀。古诗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根据诗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将同类型诗文进行比对、分析,学习鉴赏所用表现手法的妙处。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一诗时,苍翠的青竹坚韧无比,无论风吹雨打、霜寒雪冻,它始终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坚韧刚劲、岿然不动,昭示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了解郑燮的生平经历,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不肯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以及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高贵品质。破岩的竹子成了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赞扬竹子的坚韧顽强,隐含了作者表达自己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石灰吟》两首诗时,教师可将其结合在一起。唐代诗人李贺表面是在咏马,实则是借此来抒发内心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无限愤慨,以及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愿望。而明代文学家于谦托物寄怀,以石灰自喻,历经千万次的锤打、熊熊烈火的焚烧,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想将一身清白留在人间,是诗人人格的真实写照。以一首带x首,留心文本的言语奥秘,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丰富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深度阅读中,能够让学生对文字更加敏感,真正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一篇带多篇,抓住一“点”,适时切入“x”,以文载道、旁逸斜出。通过富有关联性的深度阅读,学生思维的开放度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品味诗文的语言之美,体会诗文的情感之美,领悟诗歌的意蕴之美,真正融入诗文的意境,使古诗文教学向纵深漫溯。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诗人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我理解的好诗人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人猫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