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综述(2013—2022)

2023-03-10董晓烨张铭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课堂

董晓烨,张铭序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教学设计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修业年限,以及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特点,从人类文化宝库中选择知识,确定教学内容,组成学科体系,并规定学科设置顺序和授课时数的过程。”[1]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对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英语高等教育历经改革,教学设计理念随之发生变化。早期强调以基本技能和知识为主的“双基”;后来强调知识、方法、情感培养并重的“三维目标”;当前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即以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为基本任务,同时强化其语言和学习能力,培养其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在创新历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但学生的主体性在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梳理十年来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呈现研究现状,同时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研究态势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范围是2013—2022年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及CSSCI(包括来源版及扩展版)期刊的论文。以“英语教学设计”为主题,针对“英语课程设计”和“英语教学设计”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对获得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210篇。本文研究范围为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2],涵盖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基于高等教育的定义,对上述论文进行手工筛选,最终确定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设计相关研究论文157篇。从年均发文量来看,2016年和2017年发文量最多,均为19篇;2018年最少,为11篇。这说明,近十年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比较稳定,始终属于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对目标文献的比对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内容创新两方面。

二、研究内容

(一)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是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的主要趋势之一,此类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和课堂环节优化三个方面。

1.教学信息技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话题之一。整体来看,相关研究侧重信息媒体技术和信息媒体平台两点。

信息媒体技术方面突显多模态研究,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设计原则与策略、课堂模式创新。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姜琪瑶《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探究》认为,通过对信息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提高学生交际意愿,而交际意愿的提升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也有学者考虑到学生背景,如康雷鸣《多模态符号学视角的大学生运动员英语教学设计》认为,针对艺体生这一英语基础薄弱的学习者群体,可以运用多模态教学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愉悦原则,助益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有的研究者注重专项教学,如周云《大学英语口头报告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认为,在口语教学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资源与语言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升其交际意愿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设计原则与策略方面,马利芳和宁惠萍在《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中明确了大学英语多模态辅助教学的四点原则和三点策略,前者包括明确目标、组织内容、灵活模态选择以及注重互动;后者包括注意设计目标、把握节奏和方法。在课堂模式创新方面,学者们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模型,使课堂模式更加动态化,实验性地提出了MAP(Multimodal Apple PIE,即“多模态苹果派”)和“立体化教材+互联网资源”。多模态苹果派即以多模态和多媒体为基础的MAP,以有效性、互动性、参与性为核心的PIE,以 APPLE(Activation, Presentation, Peer collaboration, Learner-computer interaction和Evaluation)为五大支点的新型写作教学设计模式[3]。“立体化教材”即将传统纸质化知识体系引申至“互联网+”网络环境中[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课堂智能化和数字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和立体地接受知识,增强学习体验。

信息媒体平台主要涉及慕课、SPOC、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相关研究涉及平台教学评估和平台教学整合两方面。

平台教学评估就是评估基于信息媒体平台所开设的课程,分析其优缺点。马武林等学者在《国际MOOCs教学设计优势及其问题分析——以美国杜克大学“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为例》中分析国际MOOCs教学设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该类教学模式具有规范性和即时性优点,但对师资和资金的要求过高,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郭淑青和仇晓春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英语慕课教学设计质量分析》中以陕西部分高校英语慕课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测评其教学设计的质量。研究反映出当前慕课教学设计存在开发动机不纯、开发者与实践者对设计原理和学习理论掌握不足、推广中应用不到位等问题。

平台教学整合研究探讨SPOC与翻转课堂的融合与实践,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MOOC的延伸和发展,是小规模限制型在线课程,也是“‘后MOOC时代’在线开放课程的典型范式”。[5]在此背景下,王娜等学者在《基于“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中倡导整合SPOC及小课堂,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联通线下合作学习,探讨翻转课堂设计新模式。

2.实践教学

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深化改革的趋势下,学生专业水平与外语能力的结合逐渐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目前,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国家出于国际交流和人才竞争的需要,反复强调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培育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年来,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ESP研究和应用能力培养两方面。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是以学习者的目标和需求为驱动,与某特定学科或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整体看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ESP发展和ESP应用两方面。基于“双一流”的建设需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需要为导向的ESP教学越来越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ESP教学设计相关研究涵盖工科、理科、医科、文科、职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从宏观上看,研究者关注ESP的发展,涉及大数据导向、专业导向、需求导向等背景下的ESP教学设计研究,该类研究重视ESP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创新;从微观上看,学者们关注ESP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涉及具体行业技能同英语教学的融合设计,如水文英语、机械英语、医疗英语等。该类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高度重视学生需求,精准把控课堂节奏[6]。总体来看,ESP教学设计以需求导向为根本思想和内驱动力,基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不断创新,持续更新教学设计思路,拓宽视野,推进英语教学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针对应用能力培养,近十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两方面,针对群体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主。有学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他们强调培养研究型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重要性,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宗旨,即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批判性、创新型和科研思维的学生[7]。还有学者提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视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相关研究涉及第二专业[8]和双语复合型人才[9]的培养原则。这些研究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内容依托、产出导向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3.课堂环节优化

英语课堂中良好的活动设计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着眼于通过教学设计对课堂环节进行优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问题诊断和优化实践两方面展开。

对于问题诊断类研究,学者们指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成人英语教育,刘铭《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尝试——以“大学英语”为例》认为开放教育学习者积极性不高。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作者认为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教学方式更能受到该类学习者的欢迎。针对大学生英语教育,陈金《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评〈高校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设计〉》指出课堂效率低下这一关键问题,并提出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即兼顾学生差异,调动其在活动中的积极性。

对于优化实践类研究,学者们认为课堂活动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有助于课堂优化。常维健《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活动设计》关注听力活动的设计,遵循听前、听中、听后的教学环节设计。在听前活动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融入情景和预测内容的能力;在听中活动环节,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筛选和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复述语音,提高口语水平;在听后活动环节,教师应注重听后评价以及拓展性活动的开展。还有学者关注听说课堂的设计,何玲《以朗读促听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以朗读促听说的设计方式,将有声朗读的情景训练融入课堂操演。也有学者注重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挥。袁辉在《“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引领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提出“解读语篇深层化、讲解内容图示化、提问问题层次化、设计活动情境化”[10]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将其看作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教法探索。总之,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上,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是近十年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趋势,研究内容涉及教学内容和理念的创新发展,相关研究主要从教育思想实践创新和文化与思维品质培养两方面展开。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态度与信念。在教学设计环节,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并创新性地融入适当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合格人才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育思想实践创新

“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以避免改革发展的盲目性、分散性。”[11]近十年来,国内的教育思想研究总体可分为教育方法应用和教育理论研究发展两类。

教育方法应用主要是对国内外已有教育思想进行实践验证,在应用过后进行测评。将教育方法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一部分研究成果评估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中的效果。齐品和史晓春《基于POA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和效应研究》对“产出导向法”进行评估,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探究产出导向法对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影响,得到了积极结果。作者建议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为目标,将该方法在视听说课程中进行推广使用。也有学者在评估后认为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可以带动英语基础薄弱的艺体生群体全面发展[12]。另一部分研究成果测评多种教学方法与课堂实践的适配度,并择优推荐。唐美华《“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英语专业精读课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英语专业精读课为案例,对比分析产出导向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流程上的异同,发现产出导向法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其学习获得感。因此,作者建议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专业的教学。

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着重于对国内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创新点。相关研究兼顾大学生和高职生的英语教育,主要探讨当下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大学英语教学层面,胡建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一项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的调查》对样本进行问卷和访谈,发现其教学设计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培养不足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实施水平、强调学生主体四点解决措施。在高职英语教学层面,毛智《生源背景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以高中、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比较研究为基础》认为高职院校具有生源背景多元化特点,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基于这样的问题,作者提出在编撰过渡性教材和中高职一体化教材的同时,应针对不同水平生源分级分类教学,以此应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生源复杂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大观念、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角度提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见解,核心思想均为调整课程结构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2.文化教育与思维品质培养

文化教育与思维品质培养是目前教学内容创新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近十年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文化教育和思维品质培养两方面展开。语言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进行外语教育时,语言知识、情感认知、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培育至关重要。文化教育相关研究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建议。首先,对内强调本民族文化认同。胡婧菁、肖明文《外语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的文化认同——〈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聚焦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中的文化认同教育,呼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其次,对外强调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邱教生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中针对我国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能力缺失以及教师对此问题的忽视等三点,主张从评价体系、理论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体系四方面进行改革。最后,当下的文化教育环境对教师提出要求。朱姝基于雪莉·希思(Shirley Brice Heath)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提出“采用合作学习、建立关怀与尊重差异的课堂氛围和实施多元化评价活动等三条外语教学的多元文化教育学习策略。”[13]

思维品质培养相关研究通常以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为载体,对教师提出要求。王娜和张敬源《基于“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价值观塑造的核心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树立价值引领意识,将育人目标贯彻于教学活动始终。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强调,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基于此目标挖掘思政元素,以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三、研究趋向与不足

整体来看,国内学界重视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主要围绕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内容创新两方面展开,研究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专业技能与英语技能的结合。十年来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努力培养“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ESP建设,使研究呈现出重视专业技能与外语技能的特点。第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年来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对学生文化和身份的认同、价值观的培育、跨文化思维的培养高度重视,致力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等特质。同时,研究多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强调将学生英语学科技能与思维相结合,并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十年来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也存在三点不足。第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从研究趋势上看,相关研究多数强调教师在设计环节中的主导性,针对培养目标对教师统筹规划的能力提出要求,在凸显教师作用的同时削弱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虽然目前的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课堂活动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但形式上的创新度和内容上的丰富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对高职教育关注较少。从研究主体上看,十年来国内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研究紧跟大学英语改革趋势,主要集中于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且纵向上研究颇深。在科技创新驱动背景下,国家重视高职教育发展,但目前对高职层面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有待在横向上进行拓展。第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从研究主题上看,多数研究挖掘并诊断英语高等教育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意见,或是测评现有教育观念并试图创新和优化选择,但教育思想或方法的创新不足。例如,自2015年文秋芳教授首创“产出导向法”后,研究多局限于对该类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应用,对此方法的后续深入研究有待加强。同时,许多教学观念如“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也来自国外,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缺乏中国语境,有待国内学者打造中国学术视角。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英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