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影响的个案研究

2023-03-10朱钇冉冯晓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养社交青少年

朱钇冉,唐 霄,冯晓杭

(1.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3.长春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社交焦虑指在社交互动或人际交往情况下,个体经历的强烈的焦虑或紧张感,并伴随明显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社交焦虑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跟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习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等相关[1]。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和价值观等产生重要影响[2]。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对青少年的发展有深入持久的影响。父母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和言语,对孩子的立场、态度和观念进行持续且有力的塑造和引导[3],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大不相同的[4]。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在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会通过打骂、惩罚、控制等方式严格约束孩子的行为,以期望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这种教养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长期受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会产生诸多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比如自卑、自我否定[5]、压抑情感、逃避现实、情绪失控等。本文基于心理咨询案例,探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产生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帮助青少年克服家庭因素带来的社交焦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案例描述

(一)基本信息

小A,16岁,江苏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独生子,身体健康,无既往病史,性格内向且木讷,不善言辞。与父母共同生活,父母是普通工人,收入较低,家庭生活困难。

(二)主要问题

小A出生在一个工薪阶层的普通家庭,父母都只有初中学历,家庭收入相对较低。他自幼性格内向,对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敏感。其家庭氛围混乱,父母经常因琐事争吵,甚至在公共场合对他进行打骂,使得小A严重缺乏安全感,亲子关系紧张。

学业方面,小A初中阶段曾在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学校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如愿考上了市区的重点高中。上高中以后,过度的学习压力使其成绩急剧下滑。父母对其学业期望过高,尤其是母亲,当他的成绩达不到期望时,她会以言语和体罚来惩罚他,甚至没收他的平板电脑,这是他与外界连接的唯一渠道。这让小A倍感压力和孤独。

小A在社交方面也遭遇了困扰。他曾向同性好友表白,被拒绝后,男生们开始疏远他,并在背后讥笑他。同桌对他也非常冷淡,经常无视他的感受,在其面前与他人嬉闹,使其倍感冷落。尽管如此,他仍努力与女生们保持联系,希望在她们身上找到一丝慰藉。

最近小A的痛苦达到顶峰,父母在接他回家的地铁站里当众打骂他,使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幸运的是,他意识到这是不对的,选择了寻求帮助。他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寻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三)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小A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决策能力严重缺乏,这主要源自其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他们常常使用体罚和威胁手段对待小A,使他对自身价值感到困惑,影响了他的自我决策能力。

其次,紧张的家庭氛围对小A产生了负面影响。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无法及时给予小A所需的支持和关爱。缺乏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使其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对他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再次,过度的学业期望和压力对小A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打击。他的父母担心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因此对小A施加过度的学业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社交焦虑。

此外,小A性取向方面的困扰也加重了他的社交焦虑。他父母对此缺乏倾听和理解,尤其是母亲对他的态度冷漠,使他在与异性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方面感到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对同性情感倾向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小A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充满挑战的阶段,经历着身体、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快速变化,而家庭和个人问题的叠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心境不稳、适应能力下降,迫切需要帮助和改善。

二、案例分析

(一)评估与分析

综合所收集的资料,经过评估与分析,心理教师得出结论:小A的症状为社交焦虑症。评估依据:小A进入高中后,学业成绩滑落,常常觉得自己没用,辜负了父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想参加班级正常的学习与活动安排,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同时,其睡眠质量下降,失眠频次较高,呈现出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出现自杀冲动,但存在生存信念,有较强的求助意愿。

(二)咨询目标

短期目标:帮助小A更好地理解自己,了解如何应对社交焦虑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带来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症状,增强生存信念,避免再次出现自杀冲动。

长期目标:与小A的父母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小A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变教养方式,更好地支持小A的成长,促使小A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学习兴趣、较高的社交能力。

三、心理辅导过程与干预措施

心理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6]。微生态系统是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因此,微生态系统环境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展密切相关。不良的微生态系统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需要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不仅要解决青少年自身的问题,更要从其生存环境入手[7]。

(一)认知重构

针对来访者小A的困惑,通过认知矫正、客观事实考量等技巧,帮助其挖掘潜在的负面思维,针对性地进行理性分析,修正不合理、消极的认知思维模式,增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自信和自我掌控感。

(二)情绪调节

采用情绪识别、表达情绪、自我冷静等心理调节技巧,帮助小A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并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对其因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原因而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疏导,使其掌握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情绪引导。

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帮助小A深入挖掘和认知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体验,帮助他找到情感宣泄的渠道,培养自己的情感调节能力和认知技能;鼓励他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社交活动,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同时,建议他通过多种方式,如思维导图、情感日记、认知训练等,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调整。

(三)行为干预

结合小A在学习、社交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针对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进行了干预,采用适当的鼓励、支持、约束和引导等方式,帮助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技巧和交际能力。心理教师还特别关注了他的同性恋倾向问题,提供了专业的性教育、心理咨询和支持,使其能够积极应对和生活中的困境。

(四)家庭教养方式干预

在家庭中,小A经常成为母亲打骂的对象,同时父母之间的争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种负面的家庭环境使他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但这样的选择只会使其内心更加失落和无助。在咨询过程中,积极联系小A的家长,与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到小A的内心情感和心理需要;同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促使其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关系。

四、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一)家长评价

通过咨询与心理干预,小A对学校没有那么抗拒了;在家中也能和父母有更多的沟通,能够主动邀请父母一同体验家庭活动项目,在亲子互动中体会到家庭亲情的快乐。

(二)班主任评价

小A在学校表现出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提升了成绩;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明显改善,能主动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互动。

(三)心理教师评价

回访和跟踪发现,经过八周咨询,小A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逐渐放下了内心的压抑和不安,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积极的展望和计划,表现出更加健康的心态。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效果显著,来访者小A在情绪、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和进步,其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他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愿意接受改变和成长;学会了积极应对压力,提升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与家人建立了更加和谐、亲密的关系,同时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提高了自信和自尊心。

五、个案反思与启发

(一)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

该案例启发了心理教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思考。该案例中,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与诸多原因密切相关。在处理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问题时,心理教师需要更全面地考虑他们的社会生活背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8]。根据Schaefer的教养方式分类,专制型教养方式可分为接受、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三部分[9]。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统称为父母控制,指父母干预、操纵子女的行为[10],这种行为会妨碍青少年的心理与情感发展[11]。专制型教养方式是一种家长强势、自我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12],家长往往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通过控制、惩罚和打压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3]。

首先,专制型教养方式容易导致青少年陷入自我否定、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强势,会导致孩子没有自由和独立的空间。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法作出自主决策,从而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

其次,专制型教育往往会引发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专制型教育注重控制和惩罚,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要求过高,经常表现出挑剔的态度,使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的压力和焦虑之下,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抑郁情绪[14]。

再次,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业成就、非认知能力、同伴交往及行为表现之间有紧密的联系[15],而专制型教养模式会削弱青少年的社交能力[16]。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会导致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进而降低社交能力[17]。

最后,专制型教育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和冲突。家长过于强势和控制,容易与孩子产生矛盾和冲突,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青少年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以上四点负面影响充分体现了专制型教养模式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严重的阻碍。因此,应该让家长了解专制型教育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模式下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辅导策略

针对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模式下青少年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心理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供帮助。

其一,提供情感支持。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青少年通常会感到孤独、无助、恐惧等,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其二,提供认知指导。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青少年童通常缺乏自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思维模式,提高其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

其三,增强社交技能。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青少年通常缺乏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经验,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社交情境、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增强与他人的互动。

其四,教养模式干预。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青少年通常面临家庭环境的压力和困难,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干预其家庭教养模式,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情感,并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家庭和谐,给孩子以心理自由和安全。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多元化方法和技术,因为每位青少年的情况都有不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方案。心理教师可以从情感、认知和家庭角度入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要注意到每个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有效的帮扶方案,提高心理治疗效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猜你喜欢

教养社交青少年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青少年发明家
社交距离
教养方程式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