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3-10阿尔曼阿布来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阿尔曼·阿布来提,陈 亮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近年来,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解读愈渐丰富,而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亟待加强。我们在深刻认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力图探掘二者的契合性,并积极解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问题,以期推动关于这一思想的整体研究。

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思想共识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主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思想共识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其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教育意义,其在学理性质上与“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言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政治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覆盖到“立德树人”的全员、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一方面,在做到系统谋划的同时要兼顾注重资源、管理、教学一体化的整合性研究;另一方面,在做到统筹推进的同时要兼顾打造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性格局,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注入新的“营养剂”。所以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1]245这意味着积极推动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需要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是一个融合各民族学生于一体的大集体,学生组成成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第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和集体认同,从整体上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二,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为实现各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及各民族师生之间的积极交融创造良好机制条件。总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有力抓手。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思想原则,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245。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纲之中,充分彰显出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意蕴。其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和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积极举措,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保证。其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在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大学生学识、思维、情感的提升作用,也要使大学生成为宣扬与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综合体,具体包括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以团结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共同体、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的文化共同体、情感上相互亲近的社会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等。以此为根本价值追求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保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所内蕴的文化根基、价值共识和思想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其一,就文化根基而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3]。帮助大学生建立和完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授中华文化知识,还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以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为根本主旨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二,就价值共识而言,大学生价值观的灌注与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需要高校从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思想力量,打造集历史传承和价值渲染为一体的课程,为加强价值共识的凝聚提供重要内容。其三,就思维理念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构筑坚固的“思想长城”,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必要内容。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的思想观念,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想长河中站稳脚跟,才能有效防止分裂思想的渗透,才能维系好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高校作为学科研究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周期”[4],需要深入探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教学和课外实施方面作出巨大努力。

在课程指导思想方面,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课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民族观为根本指导,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创立、实施和完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新时代、新背景、新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应积极发掘相关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既要开设直接传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课程,也要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注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精神。在课外实施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不仅需要在课程教学上作出努力,更要结合文艺演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常态化教育平台。

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决定了前者融入后者的可行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要做到以“四个自信”坚定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自信心,以“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的价值共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以“四个自信”坚定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即“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5],也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高校要紧紧依托“四个自信”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具体地说,高校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根基;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出发,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要传承、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以“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决定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高校要从“五个认同”入手,积极推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传承和发扬。第一,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即深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机理。这要求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第二,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校在实施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等方面须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观念贯彻其中,这是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决定的。第三,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努力探掘“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6],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第四,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高校在思想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方向。第五,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高校要肩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助力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主体和中坚力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的价值共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决定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凝聚大学生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价值引领”[7]。高校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析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价值共识。首先,从价值目标层面出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准则。高校需要从培育能够担负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新人出发,不断增强制度保障、强化教育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功能。其次,从社会层面出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原则。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不迷失方向,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思想健康发展的能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践行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规范。最后,从个人层面出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道德准则。这需要高校结合时代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主要动力源,不断提高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四)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决定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大学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基建于唯物史观,积极肯定各民族个体成员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新典范。“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8]。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须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所涵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思政课堂的讲授以及课堂思政的熏染传递给大学生,使其成为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和厚植家国情怀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