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思考

2023-03-10张思媛于永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张思媛,于永坤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立德树人是广阔而深远的,它不仅表现出新时代对“德”的深入洞察,还蕴含新时代对“人”的殷殷期盼;它不仅阐释了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揭示了新时代教育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反映了时代氛围,还充盈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深厚内涵。我们要切实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德”“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朝着正确、健康方向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是从个人角度注重修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提升道德水平;树人则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培育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丰厚学识的人才,让其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有用人才。现代高校的立身之根基就是立德树人,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明确意识到,立德树人的守正之根基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一)立德的含义

立人先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儒家思想中评判圣人标准的“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之所以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就是因为树立自己的德行是最难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立命安身的根基就是品德和道德。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强调人才培养中德育的重要价值,始终把“德”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首要条件,强调一个人不能只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才干,还必须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立德树人的“德”,即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德业,其中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是大德,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穿古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次是公德,即公民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品德规范。最后是私德,即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公民在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展露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立德的“德”与德智体美劳中的“德”有着相同的内涵,都包含政治、道德和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三个方面。

(二)树人的含义

《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不仅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说明了人才培养的坚定性和长期性。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改变人、塑造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中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培养有责任感的人,即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先,能担当大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的人;其次是培养有理想信念的人,即是积极向上,遇到事情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人;最后是培养有能力有本领的人,即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本领和较高的心理素质的人。

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师资队伍水平尤为重要。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注重培育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不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而努力。但当前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高校缺少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大多由党政工作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本身有很多工作,在兼任思想政治课程讲授工作时缺乏专业性,难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情况调整思政教学,从而削弱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导致立德树人的任务无法顺利实施;二是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和科研业绩方面,而把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教书育人作为次要任务,影响了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效果;三是部分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无法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其他理论课的各个教育环节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影响了立德树人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还有需要完善和丰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开展的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只重视课内的理论讲授,缺乏课外实践教育,而立德树人更多的就是需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感知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教师一味片面地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难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思想真正地内化于心,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目的舍本逐末;二是教师教学角色相对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学一般都是“一言堂”,由教师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僵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与教师产生共鸣,致使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东西不重要或离自己很远,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和不认可。

(三)德育环境有待优化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网络文化环境。随着高校和教师对教育的投入与重视,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都已经较为完善,但精神文化环境相对缺乏,背离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主导方向和主要目标。网络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师生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传输一些积极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夹杂一些消极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会受到网络中消极文化的腐蚀,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一)加强师德建设,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与教师的自身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高校要聘请高素质专业教师讲授思政课程。在聘请教师时,不仅要评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基础素养、思维能力,特别是组织协调能力和身心素质。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定期参加思想培训与实务专业培训,竭力提升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内涵的深厚认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凭借优秀的学识素养和道德修养,为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起到模范作用。

(二)加强社会实践,形成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应认识到社会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和革命圣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观看他们的革命足迹和遗物,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民族民俗博物馆,观看各地的文化古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高校可通过学生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组织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自己,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保障。首先,可以在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竖立立德树人展板,打造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墙宣传栏,供学生观看阅读;或者组织开展校园读书征文活动,建设立德树人的思想育人阵地。同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例如校园广播、校园公众号或者校园抖音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以物质文化精神育人。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毕业典礼等文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情感,实现以情育人。可以组织开展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术研讨会,或探讨前沿的学术命题,或对国家关于立德树人的方针政策进行宣讲解读,实现政策科研育人。此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学生社团是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推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与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的重要纽带。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导向指引,激励社团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与五彩缤纷的课余生活高度融合起来,使学生在积累丰富经历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筑牢思想之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更好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