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东北流人边塞词

2023-03-10董晓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幽州边塞词作

董晓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关于清代边塞词,学界讨论最多的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所作边塞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艺术水准上,在清代词史上都堪称第一。即便如此,我们仍应看到除纳兰性德以外,清代还有一些词人创作了虽数量不多但质量可观的边塞词,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边塞词的别样图景。清代东北流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

一、徐灿——塞上空许的故园情怀

徐灿(生卒年不详),字湘蘋,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诗人、书画家。她常与柴静仪、朱柔刚、林以宁、钱云仪唱和,此五人被清人并称为“蕉园五子”。陈邦炎先生认为,“南宋以来,徐灿实为惟一可与李清照抗衡的女词人,如果全面对照两人的词作,则各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一些名作固非徐灿所能及,徐灿的一些感慨跌宕之作也非李清照所能做到。”[1]21学界对徐灿的词作成就评价较高,她的名字最早被人提及时的身份即为清初女词人。除了这一身份之外,她还是清初名臣陈之遴继妻。陈之遴原为明朝榜眼,两次被遣戍东北,约1667年卒于戍所尚阳堡(今辽宁开原)。陈之遴虽然人品饱受争议,但其诗作可圈可点,在清代一直评价很高。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中谓“其人不足道。其诗词则意捷语新。稍显才累,诗格颇似吴伟业”[2]。陈之遴诗集《浮云集》已被蒋寅、于景祥主编的《东北流人文献集成》收录,徐灿本人作品亦收录在内。

玉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

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1]98

“偏伴我、住幽州”一句揭示了创作时间。“幽州”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辖区范围有所不同。南开大学夏炎教授认为,幽州地区的发展史是一部辽以前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核心区与边郡两个部分,核心区是今天的北京地区大部,即历史上的涿郡或范阳郡;边郡则是幽州北部地区代郡、上谷、渔洋、右北平、辽西、辽东六郡[3]。一般来说,世人眼中的“幽州”皆在核心区域,诗人眼中的“幽州”亦在此处,陶渊明的《拟古九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北风行》、杜甫的《后出塞五首》、高适的《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等诗中所提“幽州”指代的都是核心区域。而实际上,幽州是极其广大的范围,包含今日的辽西和辽东。

首句中“清秋”点明时间。柳永曾以“红蕉”为题赋诗,白居易曾作“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句,陆游亦作“水沉香冷红蕉晚,恰似道山群玉时”句。徐灿写作的“红蕉”和以上三位诗人本义无二致,都指代花色红艳、比芭蕉形状略小的美人蕉。“晚香残”一句表明作者此时的心境。第三句“羁人”点明作者写词时的身份,一个“寒”字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判定此词为流放东北期间所作。上阙的内容不难理解,以“清秋”渲染悲凉的气氛,以“红蕉”暗示作者年华似锦,以“羁”“寒”暗示作者经历,流放东北、身处异乡的苦楚。这种苦楚不似旁人充满怨怼与离恨,而是透露着一丝女性特有的温情与柔美。

下阙一开始用“边愁”起字,为全词定调。古代中国地理概念中,“边关”“边塞”一般指代东北和西北,边愁一般指代由边乱、边患引起的愁苦之情,唐代边塞诗中往往指代由战争引起的将士思乡之愁及女子思夫之愁,王昌龄《从军行》系列组诗几乎皆如此。显然,徐灿这首词中的“边愁”并不是此种愁绪,而是身处塞外的漂泊感以及随夫遣戍的愁苦。“金戈”指代战事,和下面的“五湖扁舟”皆用典,后世多用“扁舟”表示归隐之意。“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一句和前面的“边愁”形成对照关系,反映出词人的无奈。身处流人漩涡中的女词人本系江南女子,却无辜受累,其对羁旅身世的不平之情、对家国故乡的眷恋之意溢于言表,实现了词境的升华。

徐灿另有一首《洞仙歌·梦江南》,也可判定为东北流放期间所作:

霜寒夜宵,叹韶华一瞬。往日闲愁料难尽。而今无计,且凄雨怜云。江南信,知道梅花远近。

在开放存取理念推动下,有条件的高校开始建立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主要就是收入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型知识成果。

残灯窥短梦,梦也无多,悄得啼乌凭陵迸,展转不成眠。却怨东风,吹春到,与愁相竞。纵桃李,贪娇也须知,近日这眉儿,不堪倒晕。[1]125

首句“霜寒夜宵”引出自然气候,暗喻当时的地理环境。寒霜在地,寒夜悄悄,这是北国初春特有的情景,点出本词的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注入了作者凄清的情感。接下来,“叹韶华一瞬”写年华易逝、人生短暂。“往日闲愁料难尽”是说过往的愁苦诉说不尽,与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思细腻、经历家国之变和身世之悲的徐灿,产生“而今无计,且凄雨怜云”的心境是一种必然,远离故土的愁绪让她心绪不宁,无法排遣。“江南信,知道梅花远近”写词人想象中的江南美景,实际上作者并未回到江南,所谓的“梅花远近”不过是梦境罢了。

下片写梦醒后的场景,残灯摇曳,旧梦难续,以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为主。浓重的愁思被春梦催生,梦里尽是江南风物、故里人情,使词人自然而然想起旧人旧事。梦里的美好和现实中的惨淡形成了鲜明对比,平添一份哀伤,背井离乡、羁留于东北边塞的词人由此生发出浓重的故园之思。

二、吴兆骞——江南才子的边音别奏

在东北流放文人群体中,吴兆骞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他被称为“江左三凤凰”,与吴伟业、彭师度齐名,严迪昌《清诗史》、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均对其有专节介绍。顺治十四年(1657),年仅23岁的吴兆骞中进士。顺治十六年(1659),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南闱科场案”,章在兹、王发等诬告考生方章钺(方拱乾之子)犯舞弊罪,吴兆骞因与方章钺同时被录取而牵连获罪。清政府为加强对江南知识分子的打压,将包括吴兆骞在内的已经录取的八位考生全部遣戍宁古塔,吴兆骞出关之时年不满三十。

清代盛行文字狱,仅《清代文字狱档》中便记载了85起重大文字狱事件[4]。该书所列绝大多数为乾隆朝文字狱事件,康熙朝仅2例,雍正朝仅4例,显然,康熙朝和雍正朝文字狱事件并未被全部收入。孔令升认为,清政府要肃清汉民族的反清意识,在武力镇压的同时配以文化围剿,因此文字狱成为巩固其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5]。作为这场文字狱的牺牲品,吴兆骞在东北地区度过了刻骨铭心的23年,从青年到老年,吴兆骞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亦最窘迫的时光。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对这片白山黑水之地的爱与憾,《秋笳集》共收作品500多首,其中以诗歌据多,词作非常少。中国古代文人创作诗歌的数量总是超过词作,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皆是如此,创作东北边塞词最多的纳兰性德也仅有20首作品。这样看来,以诗人身份示人的吴兆骞仅有两首东北边塞词也就很好理解了。《念奴娇·家信至有感》就是其中之一:

牧羝沙碛,待风鬟唤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绿杨烟缕。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空题裂帛,迢迢南北无路。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被冷,梦里偏叨絮。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偏萦离绪。锦字闺中,琼枝海上,辛苦随穷戍。柴车冰雪,七香金犊何处?[6]228

此词约写于1659—1662年间,表达了词人收到家书时的心境。一般认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宁古塔地区的苦寒及故乡风光的美丽;二是写作者怀念妻子的相思之苦。首句中的“牧羝”一词最初出现在《汉书》卷五十四:“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邸,邸乳乃得归”[7],这里讲的是苏武牧羊。苏武牧羊之地,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清代的东北地区。“沙碛”本意是“沙漠”,这里没有具体意思,只与“牧邸”形成对偶关系。首句用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的江南“垂虹亭子”“绿杨烟缕”形成对比。“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是用一种景物的失落感衬托自己的心境。“空题裂帛,迢迢南北无路”写自己归路无期的苦恼。下片中的“灯昏被冷”形容东北地区苦寒的自然环境,“辛苦随穷戍”表明作者当时被遣戍的身份处境。“柴车冰雪,七香金犊何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暗示今时之景不同往日,悲从中来。

另有一首《生查子·古意》:

秋高紫塞风,阵阵衔芦雁。盼断别时音,尘暗书难见。

昨岁灞桥头,折柳看如线。又是玉关春,絮卷天涯远。[6]229

以“古意”为题是仿照前人的例子。卢照邻曾作《长安古意》,李颀则直接以“古意”为诗题。首句的“塞风”点出写作地点,“秋高”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昨岁”代表往日,“折柳”代表送别,追忆友人昔时相送之情。

三、铁保——流寓边北的人生快意

在东北流寓词人群体中,铁保(1752—1824)是个成绩比较突出的人物。在李兴盛辑录的《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中,他的作品被选入的都是词作,这充分说明他在词作方面的成就要好于诗歌。铁保于嘉庆十九年(1814)因在喀什噶尔时误信人言,枉杀回民四人,被朝廷遣戍吉林效力赎罪,四年后召回。铁保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此外,他在诗词方面也很有造诣。看这首《满江湖·冬日游北山作》:

苦雨凄风,吹不冷、壮游心热。况溪山、如画万峰攒雪。枯木林中飞鸟散,白云天外阴霾结。看层冰、万里卧长江,坚如铁。

忆当日,驰旌节。度瀚海,超吴越。举名山大泽,供吾游涉。至竟奚囊无好句,白头怕对山灵说。说不如、归去读残书,休饶舌。[6]358

本词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冬。词的首句渲染了东北地域特有的气候特点——寒冷凄清,但“心热”二字又表达了作者快意的情致。从“况溪山”到“坚如铁”全部都是景物描写,这里面有山,有雪、有丛林、有飞鸟、有白云、有冰封,好似一幅山水图画。铁保作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把握非常精准,词作渗入了书画的艺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下片是回忆性场景,遥想自己当年的丰功,描绘曾经驰骋名山大川的场景。结尾“说不如、归去读残书,休饶舌”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再看《临江仙·初度日游北山作》:

六十六年初度日,这回花样新翻,溪山重结再生缘。烟霞供揽辔,猿鸟劝加餐。

为说人生行乐耳,不知今夕何年?村醪一酌解朱颜,忘机真寿考,无事小神仙。[6]359

本词写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正月十四日,恰逢作者生日,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心态。作者被遣戍东北,于冰川之际却看到了边塞的别样风景。词的上片主要写北山美景,“烟霞”本指烟雾、云霞,这里指山水美景。“揽辔”写驻马的情景;“猿鸟”本意指代“猿猴”和“鸟雀”,这里泛指动物。下片开始讨论人生意义,套用了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词句,用“不知今夕何年”比喻对年华逝去的感触。“村醪”指代春酒,作者渴望借酒消愁。“忘机”指消除机巧之心,表现自己甘于淡泊、与世无争的心态。“寿考”指代高寿,这里形容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

四、结语

徐灿、吴兆骞、铁保遣戍东北期间,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词作,但这些词作再现了东北流人的心路历程,以另一种文学样式体现了东北边塞词温情、豁达之风。

猜你喜欢

幽州边塞词作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目不识丁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