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戏剧:将戏剧融入教学
——以“Cinderella”戏剧教学为例

2023-03-09周一斐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戏剧笔者课堂

文 |周一斐

戏剧艺术本身即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易使儿童产生沉浸感,而其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戏剧,则产生了“1+1>2”的效果。教育戏剧从定义上讲,是广义戏剧和广义教育的交集,具体呈现为一种通过想象和扮演传递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徐俊,2014)。教育戏剧是以教育为目的,以戏剧和剧场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徐俊,2011)。教育戏剧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课堂沉浸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完美契合新课标提出的“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本文笔者以“Cinderella”戏剧教学为例,将课程分为预备课程和戏剧表演两大环节,阐述如何真正将戏剧融入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落实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达成真实合作,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一、预备课程,点燃思维火花

预备课程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教师能够利用“预热效应”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主动调动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深,2019)。因此,在进行戏剧表演前,笔者首先展开预备课程环节,其中包含三节课:立足“学导课堂”;助推深度学习、探索剧本改编;注入深度理解、研讨剧组构成,引入深度思维。在此环节中,笔者将引导学生完成从文本细化分析,到剧本改编,再到剧组构成的知识探究,为正式的戏剧表演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一)立足“学导课堂”,助推深度学习

预备第一课立足“学导课堂”理念,以“KWL”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习支架,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笔者适时进行必要而精准的指导。

第一步,笔者以“put on an English play”为主题引入项目化学习内容,从what、where、when、how 四个方面介绍项目流程,鼓励学生填写“KWL”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我已经知道”和“我还想知道”部分(图1),促使学生激活有关灰姑娘故事的前置性知识,为旧知的激活和新知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图1

第二步,笔者贯彻“先学后导、以学代导”的基本原则(赵国防,2021),将剧本ACT 标识去除,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来区分,打乱顺序。与此同时,学生按照座位组成四人“联合阅读小组”,在“联合阅读小组”中每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选择同一颜色的同学汇聚到一起,构成“专家阅读小组”。笔者以组为单位,组织研读故事,完成专家阅读小组任务单(图2),完成生词辨识、内容问答、自主思考、自我评价四大步骤,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中心”和“学习本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展开必要而精准的指导。同时,学生在“专家阅读小组”中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利用同伴的力量取代教师的指导。

图2

第三步,贯彻“以学代导、循学而导”的基本原则,笔者组织原“专家阅读小组”的成员各自归回原先的“联合阅读小组”,向各小组成员汇报自己学到的内容,将剧本四幕的情节汇总起来,并接受“联合阅读小组”成员的提问,并在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促使“教—学—评”一体化融入课堂实践,推动学生认知发展,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组内进行汇报分享交流的同时,笔者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总结和点评,及时凝练学生智慧的火花;汇报完成后,成员重新回到第一份“KWL”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学生在交流、合作、质疑、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不断走上高处,将探究引入深处,实现了学习的“二次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填写“KWL”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我学到了”部分,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总结、凝练提升、升华素养,并在课后完成“Group Reading”任务单A,明确和熟知第二节课的学习方向和内容(图3)。

图3

(二)探索剧本改编,注入深度理解

预备第二课聚焦两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剧本?如何改编剧本?

第一步,笔者承接第一节课的生词内容,在句子语境和图片模态的辅助下,以问题引入、情境表演、语气模仿朗读方式,鼓励学生对生词进行猜测和学习,激活了学生的前置性知识,在新知和旧知之间搭建了桥梁。随后,笔者将生词分成三类,鼓励学生根据单词本身的特性和意思进行类别判断,学生判断后得出三个类别:人物、动作、地点与物品。笔者通过举例、观察和语气模仿练习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三个类别,进而引申到剧本的三个关键要素:对话(dialogue)、动作提示语(action tips)和背景信息(setting),由此,学生基本了解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剧本?(表1)

表1

第二步,笔者进入第二个关键问题:如何改编剧本?在此部分,笔者同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改编剧本。在进入正式的讨论环节之前,笔者对小组讨论进行细致指导。笔者首先对比了 a fake group 和 a real group 各自的特征,指出真正的讨论环节应该具有两大特征:聚焦主题、轮流发表观点(表2);其次,笔者指出,a real group 应有一名管理者,管理者有六大职能:启动话题、引入问题、决定发言顺序、组织讨论、记录组员观点、总结(表3)。

表2

表3

第三步,学生取出第一节课后独立完成的“Group Reading”任务单A,在小组讨论中对内容进行分析、汇总和修正,共同完成“Group Reading”任务单B 以及剧本改编(“Group Reading”任务单B 内容与A 完全一样,起到小组讨论汇总作用)。学生根据“Group Reading”任务单上的三个问题(图3),进行细化分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由组内管理者充当“小老师”,以同伴的力量取代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剧本改编的五大方法(表4)。

表4

最后,组内成员讨论大家记录下来的问题,互相解答,写下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笔者阐述了剧本改编的相关注意事项,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完成剧本改编,全班投票选出了最佳编剧、最有诚意编剧和最佳改编奖,最终笔者综合学生的改编,将剧本定稿。

(三)研讨剧组构成,引入深度思维

预备第三课主要聚焦剧本改编片段演绎及职责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读、带有动作地读、配合道具读、配上音乐读,层层叠加,感受前后朗读演绎的不同效果,促使学生感受感情、动作、道具和音乐四大元素对于剧本演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学生认识到剧本演绎过程中表演组和道具配乐组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根据剧本人物数量,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扮演六个不同的人物。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不仅仅思考如何融入感情、动作、道具和音乐四大元素,还要考虑到该人物如何进行舞台移动,随后每组选取一位同学上台进行剧本演绎。笔者借此向学生指出,舞台剧本演绎需要有导演来对整场演出进行全局组织,并在班内选一男一女两位学生来导演。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该如何吸引观众观看演出,由此提出需要制作海报、邀请函、照片、视频等材料,因此,需要配备海报设计师和摄影师组成宣传组。最后,笔者根据课堂职责探究成果,向学生出示职责分工表(表5)和剧组工作意愿表(图4),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演绎剧本。

表5

二、戏剧表演,放飞创意之翼

教育戏剧的主要特征为具身化、过程化、全人化,笔者在三节预备课程结束之后,随即展开第二阶段工作:戏剧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教育戏剧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注重“此时此刻”的感受(赵小凤等,2018)。

第一步,根据预备第三节课课后学生所填写的“剧组工作意愿表”,确定各个分组的名单,展开导演组选角工作,由学生进行试镜,综合考量学生表现力和其他因素,确定表演组人选;进而与其他同学确定道具配乐组和宣传组的名单,由导演为各个分组的同学发放“录取通知”,随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各个分组展开活动(表6)。

第二步,在各个分组学生及指导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剧组开展正式的戏剧演出,成果斐然。在演出结束后,为进一步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剧组设计了学生座谈会,请各个分组学生代表发言,进行陈述性成果展示。

猜你喜欢

戏剧笔者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有趣的戏剧课
美在课堂花开
老师,别走……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