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科电子政务实验课设计
2023-03-08喇娟娟
摘要:电子政务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应用技能类课程,其实验课的建设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显得相当重要。针对现阶段以教为主,缺乏系统实验、实践设计的现状,论文探讨了电子政务实验课在教材建设、实验设计和师资力量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构建了以优化传统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运用为基础,以案例分析讨论为补充,以情景模拟实验、决策分析模拟实验为提升的多形式实验课框架;探讨建立电子政务实验与社会实践相互补充的模式;提出了以多学科互联、互动丰富实验内容为支撑,以紧贴需求,横纵联动拓展实验、实践为途径,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完善实验软硬件设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基础的产学结合、注重效益产出的电子政务实验课建设支持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公共管理;电子政务;实验课程;平台设计;模拟实验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历史命题,也是我们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改革与行政手段革新无疑是加快这一进程的重要路径,而发展电子政务则是推进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家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逐步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统筹机制、协调方案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政务在改善政府行政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对信息化综合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由传统的学术性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是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各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大体分为四個方面:政治相关类课程、法学相关课程、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及应用技能类课程。电子政务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应用技能类课程,其实验课的建设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显得相当重要。
一、电子政务实验课开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本科相关专业均设电子政务课程,部分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城市管理等本科专业及MPA也开设了电子政务课程,一些高校还在相关硕士点、博士点中开设了“电子政务”研究方向。电子政务属于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仍有部分学校采用以教为主的授课模式,缺乏系统实验、实践设计,安排了实验课的学校也受实验室、实验设备及教材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实验教材更新较慢、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求
查询众多购书平台发现,近5年内仅有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0出版了赵革的《电子政务实验教程: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仅涉及法学,专业领域较窄。再近一点的就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赵学军的《电子政务实验教程》。其余电子政务实验教程均为10年以前的教材,申请样书里所附的光盘在现行的系统里大都已无法读取,内容更是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除了实验教材之外,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孙宇等编著的《电子政务案例集》,为老师授课提供了一些实践素材。总体来说,电子政务实验课开设的基础保障、教材建设比较滞后,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实验课的教学需求。
(二)实验室建设形式单一、平台落后,难以满足学科发展要求
通过调研及查阅资料发现,大部分开设电子政务课程的高校均设有文科实验室,作为部分需要进行实验的文科课程共用,实验室形式绝大部分为机房。虽然设有实验室,但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电子政务课程未开设实验课。因为有些高校同为电子政务课程,根据专业不同,有些为纯理论课,有些为理论结合实验课。开设了电子政务实验课的学校,实验形式也比较单一,部分学校使用了“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但此类实验平台多为十几年前所开发,很难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其中南京奥派开发的电子政务实验平台内容较全面,涉及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与审批、政府采购等多项实验功能,但也是数十年前的教程,部分设计与实践功能和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相去甚远。
(三)知识结构不优、专业技能不足,师资力量普遍匮乏
电子政务是复合型、应用型课程,其知识体系融合了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课程的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决定了其对师资力量的特殊要求,尤其是实验课程讲授更是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社会应用的基本掌握。而根据调研了解,大部分教师只是具备基础理论知识,而少数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也缺乏在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实验课程的设计及操作并不理想,不利于开展关于实践的教学课程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电子政务实验、实践课程设计
未来行政管理专业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对电子政务课程的基本知识要求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管理学相关知识,主要是公共管理;二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化及大数据。管理学相关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政策分析、项目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计算机技术的内容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管理、大数据应用相关知识。政务业务知识是政务活动中的业务框架,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电子政务实验课建设的关键。在理顺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数字政府建设要求结合现代教学手段特点,充分考虑各高校实验条件,电子政务实验课设计可包括电子政务相关业务受理与办理、情景模拟、决策分析模拟与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
(一)电子政务实验课设计
1.电子政务业务办理实验
电子政务是实践特色十分明显的课程,其实验非常核心的部分就是电子政务对内的业务流程与对外的政务服务。实验教学可利用电子政务业务模拟平台进行包括办公自动化、业务受理、流转、办理等,涉及多部门、多业务模块、多角色的实践。在电子政务业务模拟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分别模拟业务办理人员、业务受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等身份,进行不同权限的体验。多角色的代入感,在提升实验效果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应当熟悉政府组织结构和各部门职责的权限,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事务处理的能力。以笔者所在的新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模拟系统为例,整个系统包括八个模块,分别是档案管理、政府信息发布、业务办公系统、招标与采购、行政审批平台、公文传输、会议管理及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了管理员、教师及学生多角色,可以让学生模仿政府公务员、公众、企业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进行实际操作,是进行电子政务基础实验的较好方式。
2.情景模拟实验
电子政务情景模拟实验室以演示验证性实验和模拟操作性实验教学为主。设计配合电子政务理论课教学,以理论知识的模拟操作、验证为主设计电子政务实验。可设置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现场业务受理、办理,以提升操作能力、语言表达、纠纷处理能力。情景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尽可能避免机房风格,可设计为简易业务办理厅形式,增强实验代入感。实验室的硬件可配置电脑、服务器、打印机、投影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软件配备电子政务实验平台、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系统、协同办公自动化教学系统等。
3.决策分析模拟实验
电子政务在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诸多行业领域都在使用电子政务相关系统进行决策分析。电子政务决策分析模拟实验,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从公共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平台和各类公共部门数据系统获取决策支持数据,从信息资源中提炼知识,模拟决策。电子政务决策分析模拟实验在运用各类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决策模型并建设模拟平台。模拟平台的设计受资金、场地等条件影响可以是多形式的,可借助多维影像技术为模拟决策者提供立体可视、情景逼真的系统环境。电子决策剧场在有相关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可用于国土资源管理与相关公共决策、区域经济分析、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管理、应急预警、数字地产和旅游管理等多个领域。此类实验对综合能力的要求高、效果好,但对实验室的硬件及系统开发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投资大,适合在该专业有一定积累后再投入建设。
4.案例分析讨论
电子政务案例教学可以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实施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以公共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基于公共管理专业的电子政务案例的设计与研讨要格外注意专业发展需求,案例的选择可倾向于政府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如业务管理、公众服务等应用。同时,案例选择可更多关注市场主体与民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选择有代表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案例。如政府机构的整合与业务流程的再造是较为困难也是很关键的,此类案例既是行政管理专业范畴亟须掌握的知识,又是电子政务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再如数据共享问题,一体化政务服务的提供,集约化、标准化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都离不开数据共享。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可从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从“分散供给”到“业务协同”建设,从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实现精准顺畅数据对接等方面抓住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难点、痛点找案例、做分析。
(二)电子政务实验与实践
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电子政务作为公共管理学中一门对动手能力与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除了实验课程的安排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实践、实训基地的方式展开学习。高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可与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探索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利用政府服务实体大厅中真实的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工作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行政管理运用电子化的操作方式带来的变革与便捷;通过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剖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方式进行电子政务等相关知识学习,可以在知识、能力、素质层面获得大幅提升。实践中可通过具体操作、沉浸式观察、访谈等系统体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视域的具体学术问题。
三、电子政务实验课建设支持和发展策略
抓住“新文科”建设契机,完善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院系间资源条件、合作机构情况等按重点、分步骤进行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在系统谋划、平台搭建方面尽可能考虑多学科综合要求,既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又符合“新文科”建设规划,在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同时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为培养知识融合、能力养成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新时代大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多学科互联、互动,丰富实验内容。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应在满足公共管理专业需求的同时融合考虑MPA教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甚至信息专业部分需求,可探讨将实验平台运行操作作为文科实验内容,将系统、软件维护及部分开发作为理工科实验内容,建设开放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形式丰富的文理科融合实验室。注重效益产出,实现良性循环。在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的新形势下,各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电子政务培训的业务需求十分巨大,电子政务实验室可开放实验环境,提升社会利用率,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在提升电子政务实验室利用率,优化产、学、研的同时,汲取了社会养分,发挥了社会影响力,形成电子政务实验室的重要产出,产学结合、内外兼修,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力量为辅的实验教师团队。专职任课教师可通过承担相关横向课题、在行政单位“取经”等方式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院等可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良好通道,通过互训、参观实践、讲座等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同时还可聘请当地政府中负责电子政务的人员来校授课,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电子政务课程作为一个融合多学科的复合应用型课程是公共管理学中为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而形成的新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除了培养学生的常规管理能力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从事电子政务环境开发、建设、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我国电子政务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机构设置、流程设计、数据共享,还是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共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以达到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艳春,任皓臻.“双创”教育视域下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143144.
[2]上官莉娜,潘晨.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逻辑、类型与向度[J].电子政务,2021(03):7382.
[3]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64267+307.
[4]朱光喜.基于“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公共管理类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6):7881+90.
[5]苏卉,刘勤.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7):246249.
[6]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组.新文科建设宣言.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新疆大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练、竞、践四位一体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策略研究”;新疆大学2021年《行政学概论》课程线下金课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JU2021JK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喇娟娟(1980—),女,新疆哈密人,博士,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