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财会专业涉及“课岗赛证”课程融通的认识

2023-03-08金灵

科技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课程进入了全面改革的阶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以财会专业为例,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对于实际生活中要求的岗位需求、证书需求、竞赛需求等方面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或创业。因此,为了符合国情需求,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财会专业涉及“课岗赛证”课程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高职院校应认识到“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改革方略,为适应社会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岗赛证;课程融通

随着教育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政策出台,如今正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对于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来说,过去以财会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应用为辅的课程教学明显不符合教育新政策的要求。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理论知识稳固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复合型财会人才,“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融通一体化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借助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专业能力,提前熟悉今后的财会就业岗位,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工作习惯,达到为社会企业培养优秀财会人才的目的。

1 “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必要性

1.1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导向

回顾我国这十年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召开的会议和出台的政策,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2018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始终把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视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事项,希望通过政策引导社会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指引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推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双结合的教学标准,另一方面还要推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地加大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的实际岗位职业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应用型人才。

1.2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

高职教育院校与普通教育院校不同,其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理应有更强的职业技术技能和更高的岗位匹配度。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学安排侧重点不一致。以高职财会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和经济法两门学科在教学上就有一定的区别。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和会计记账软件操作为主,既要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记账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而经济法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经济法律知识、财会法律知识以及税法知识的学习,法律内容以国家更新版本为基准,一旦法律有所调整更改需要马上重新学习。经过如此培训,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均能在毕业后直接到各中小型企业担任财会岗位工作,这些岗位对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是更利于学生就业的。

1.3 财会专业课程的专业需求和特征

首先,财会专业是一门要求学生在遵守职业道德、熟悉财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学习会计做账、凭证管理、账务核对、发生额试算平衡、报表绘制、账户结清、财会数据分析、税务管理、成本会计、国际贸易、计算机基础等多项内容的课程。该课程的专业内容复杂且多,会计准则琐碎而繁杂,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和更细致。其次,由于国家为了让财会专业人员保持高水平和高水准,特出台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规定,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在深刻掌握和熟练准则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财会工作。因此,导致不少财会专业学生在实际财会工作应用中,意识到财会专业对于不同内容都有着不一样的实践要求。而实践要求只能在财会专业课程的长期实践操作和练习中方能累积成功,是其他专业不能比较的。

1.4 “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合是“1+1>2”的关系

“课岗赛证”是财会专业课程发展的基礎,财会专业课程是“课岗赛证”的依托和保障。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双方互为因果和条件,双方如果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发展是无法达到预设效果的,反之双方合作相融才能达到双赢,是“1+1>2”的关系。“课岗赛证”对于岗位、比赛和证书的要求正是财会专业课程发展的基础。以岗位要求定课,是把财会相关职业岗位对于岗位人员的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脉络,让校企合作更为密切,为课程设计的方向奠定基础;以证书要求定课,是把不同等级的财会相关证书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框架,在框架中充分考虑不同等级的证书内容融合至不同的财会教学阶段中,让财会人员培养更有层次化和空间感;以比赛要求定课,是把不同内容和难度的比赛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阶梯导向,让高职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考虑不同范围和赛道,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财会专业人员培养。而财会专业课程则为上述“课岗赛证”的内容进行依托和保障,把“课岗赛证”的构想和内容落到实地,有效融合岗位、比赛、证书和课程四者的需求和发展,通过不同方向的重视加深学校与企业、同行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 “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多重意义

2.1 课岗融合,使学生熟悉财会工作流程

课岗融合是指高职院校提前了解社会上企业对财会专业岗位的需求,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根据就业导向原则,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在体系中,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一致,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熟悉财会工作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明确财务部门关于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的任务和工作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财会专业职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项财务工作,从而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2.2 课赛融合,提升学生学习进取意识

课赛融合是指高职院校在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财会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省市各院校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检验自身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收获竞赛的奖励。对于学生来说,尽管财会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了不少,但如何将财会专业技能应运到竞赛的实战中,教师还得对学生给予更多指导与培训。通过竞赛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于财会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增加学生对学习财会专业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进取意识,同时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取名次和证书更是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优势证明。哪怕是在竞赛中获取了失败的名次,也会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进取意识。

2.3 课证融合,为学生积累自身软实力

课证融合是指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结合财会专业涉及的证书考试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初级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专业资格证书往往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第一个入门槛,不少学生在毕业后疏忽学习最终因无法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被迫转行,因此许多院校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方能领取毕业证书,是帮助学生累积自身软实力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专业成绩优秀,在校内便考取多种资格证书,将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毕业后从事财会工作便会与未考取证书的学生拉开差距。

3 “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的课程改革方略

3.1 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切入点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3.1.1 以微课推进核心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微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针对一两个或特定的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解析的微视频教学形式,利用微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反馈教学效果和理解情况,为学生营造了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是一种在原有教案设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形式。首先,微课教学时间短,核心知识点精练成时长为5至8分钟的微视频进行教学,基本上不超过10分钟。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科学规律,通过短时长的刺激更有效地抓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微视频里对知识点的展示会更加集中和精练,更倾向于对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精简了课堂内容,让学生掌握起来更为容易和轻松。其次,微课容量小,总容量大小一般不超过一百兆,而且视频格式多数都是采取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因此学生可将微视频下载存放在电脑硬盘、手机、优盘里或者上传至网络云端空间中,并且随时随地打开媒体设备或网络云端中的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另外,微视频的便利性间接性地使学生利用课余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移动学习,让学生不浪费学习时间的同时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1.2 以任務式教学推进学生课岗融合

任务式教学是指通过指派“任务”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完成课岗融合的要求。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内容根据财会专业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的各项指标内容和能力进行制定,内容模式根据不同的财会岗位制定为学习任务。比如在财会专业的岗位中有出纳岗位、税务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等,每一种岗位均涉及了不同的财会专业知识,因此每一个岗位对应的岗位任务便以岗位知识作为完成任务的考点,让学生以类似“升级打怪”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点,从而逐渐掌握财会专业中的每一种岗位知识,增强课岗融合的学习趣味性和激励性,强化实践岗位任务带来的成就感,最终确保学生在任务中完成岗位技能的培训。

3.1.3 开设与技能大赛接轨的实训课程促进课赛融合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一般涉及实训课程的科目包括会计电算化、验钞、税务知识等。由于财会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软件均是由主办方委托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制作与设计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自行找软件开发公司按照院校的要求开发和设计属于本校的技能大赛软件,并把软件内容列入学生日常学习课程中,让学生在进行课赛融合学习时能够直接接触竞赛软件,锻炼学生对于竞赛的心态把握,促进学生对于竞赛内容的掌握,从而增强了财会专业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的趣味性。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中的水平应与省市级别的竞赛水平相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为今后参加省市级别的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3.1.4 结合政策促使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熟悉操作财务软件以取得相应的“1+X”证书

关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证书的政策指引,我国于2019年出台的一份“职教20条”中指出,为了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始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的制度试点,主要是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同时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能正常毕业,强制学生在毕业前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争取为毕业后的就业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前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财务软件是最基础的要求,还需要考取一个以上与财会专业相关的证书,比如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如果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强,也可以选择其中几个有把握的证书进行报名考试,在毕业前尽自己最后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3.2 分层教学指引学生策略性准备稳中求进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师应巧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实行“稳中求进”的态度,有策略地带领全体学生提升个人专业能力。首先,必须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财会专业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为了避免财会专业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让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感觉浪费时间或者让能力水平低的学生无法跟上课程,教师可进行分组辅导。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学习新的知识点和课外知识,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争取获得含金量高的奖项和名次;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则鼓励其及时补充基础专业知识,尽快跟上其他学生的步伐之余的同时,针对性地学习必考证书内容,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考取证书顺利毕业。

3.3 合作交流方法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开展“课岗赛证”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稳定的合作交流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得到全面提升。在任何行业里,尤其是财会行业里,合作交流贯通于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之间以及每一个工作环节之间。和谐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保证财会专业水平的稳定性,有利于确保岗位工作内容的出错率为零,有利于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即便是学生面临同一个竞赛的奖杯争夺,又或者是面临同一个企业岗位的竞争,教师都要教导学生必须在合作交流的前提下进行公平竞争,保持财会专业的专业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学生在校培养了合作交流的习惯,毕业后更有利于其适应社会或工作环境,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财会专业涉及“课岗赛证”课程融通是当今教育时代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如今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随着发展也逐渐走上了变革的道路。教育变革也是如此,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如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前进发展。因此,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合理科学的变革。以财会专业为例,通过“课岗赛证”与财会专业课程相融合,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科学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实践意识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对财会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舒宇.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08):121122.

[2]冯桂玉.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J].财会学习,2017(10):219220.

[3]李汶静,胡南.基于“课岗证赛”相互融合的《基础会计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8(18):8586.

[4]肖鸿.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2):108110+118.

[5]于楣.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7):6266.

[6]李建玲.“课、岗、证、赛”相融通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65167.

作者简介:金灵(199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讲师,从事财会类课程的讲授与研究。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提高中职财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优秀会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设计分析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新时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财会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