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个好医院

2023-03-05徐书贤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24期
关键词:医技医疗医院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新的环境和背景下,医院建筑承载着新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建个好医院,成为管理者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开阔的门诊大厅,25米的挑高设计,打破了压抑与紧张;临床诊疗中心设计下沉庭院,室内采光充足,医患能从诊室“推门见庭院”;从住院房间望出,近处有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远处则有开阔的江景;门诊医技部分采用中心化的布局方式,各部分紧密衔接形成有机整体;医疗街横向延伸,将模块化、标准化的门诊诊区紧密串联,使患者快捷到达各区域,高效完成就医过程……

这是2023年3月启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的建筑设计特点和风格。

2023 年9 月5 日,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试运营。

近几年,随着疫后基建提速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型公立医院分院区建设的兴起,一大批医疗建筑正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相比以往严格的空间秩序、严肃的建筑风格,以及日渐突出的同质化、趋同性的问题,眼下的医疗建筑正呈现千姿百态的美学表达和与城市发展、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的追求。

建筑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它承载着特定的时代、文化、社会的价值取向,医院建筑亦然。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日趋复杂的城市环境、基于人群差异性的社会需求、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等,促使医疗建筑的发展呈现新的方向和趋势。

传染病楼(感染性疾病楼)的规划布局

治愈系与人性化

“蝴蝶”造型的门诊楼、海陆空幕顶、四大主题乐园,开业仅数月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就以鲜明时代气息和现代化特色的建筑布局吸引了不少群众前往。从远处眺望,映入眼帘的是梯田谷造型的建筑外观,优美的建筑曲线向四周水平延伸,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即将投入运营的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所在位置群山环抱、可远眺海景,两栋圆形塔楼高低错落,悬浮于裙楼之上并与裙楼基座共同形成有机整体,利用波浪形阳台、飘带等具有滨海建筑风格的元素,烘托山海建筑氛围,带给就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疗愈环境。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该医院)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以大美新疆的自然环境和奇妙多彩的动植物为切入点,对院内空间环境进行构建和优化,为儿童创造出最舒适有趣的疗愈环境,以给予最丰沛的关爱。

据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刘江玲介绍,该院院内建筑设计运用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进行空间环境构建,试图为患儿搭建轻松、愉快的“儿童友好型”诊疗场所。医院还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及学科特点,设计了独特的植物、动物图案,形成了“湖泊系”“沙漠系”“高山系”等环境图形,给小朋友塑造了极具亲和力的地域归属性,消弭疏离感与陌生感。“医院还在不同空间打造了不同的光环境,迎宾花园座椅的下方环境灯带,使灯光由内向外散射,灯光和座椅融为一体,营造友好环境。”

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地形将医院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创造独具特色的疗愈体验是越来越多新建医院的选择。“20世纪的医院是按患者治疗功能来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忽视了治疗空间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建筑的价值取向是治疗功能主轴贯穿于整个医院设计,建筑功能化引导着医院建筑创作的思考方向。”台州恩泽医疗集团(中心)原主任陈海啸表示,“近年来,医院建筑呈规模大型化、医疗流程复杂化、空间环境人性化、建筑形式多样化特点,医院建筑设计价值取向转向与自然环境融合、与人文关怀融合、创造疗愈空间的绿色医院概念。”

不仅如此,将城市街区特征的空间“内化”进医院,通过医疗主街与商业次街布局,使仪式化的治疗活动与世俗化的生活场景纵横交织,亦是当前医院建筑的趋势。

宏观布局之外,从细节处体现人本理念同样是医疗建筑设计追求的目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认为,建筑应处处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一要关注流程、用房布局对员工工作习惯、工作规范、生活环境的需求,对病患便捷诊疗、人性化体验的需求;二要在设施设备选择、材料选择、颜色选择、灯光选择、家具设计方面关注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乃至人体工学等方面的要求,关注病患疗愈环境、行为模式、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医院建筑设计价值取向转向与自然环境融合、与人文关怀融合、创造疗愈空间的绿色医院概念。

——陈海啸台州恩泽医疗集团(中心)原主任

一要关注流程、用房布局对员工工作习惯、工作规范、生活环境的需求,对病患便捷诊疗、人性化体验的需求;二要在设施设备选择、材料选择、颜色选择、灯光选择、家具设计方面关注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乃至人体工学等方面的要求,关注病患疗愈环境、行为模式、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沈崇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他举例,从医务人员视角,要关注休闲茶歇空间的设计、值班室的设计、急诊不同工作作息时间和值班空间的安排、儿科诊室医生座椅的设计、妇科与产科动线的异同、医生洗手水龙头的不同选型、口腔科牙椅与家具的匹配关系、内镜中心洗镜室的通风方式等;从患者视角要注重基于信息化的便捷挂号收费方式、妇科儿科不同的风格设计要求、母亲哺乳用房的设计、不同科室的隐私保护设计、卫生间对不同使用场景的考虑、重症监护室生物节律灯的设计、放疗区域情景照明的设计等。

黄山华泽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金永贵认为,在关注患者需求与提供舒适体验的前提下,医院设计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宜人、温馨的就诊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安心。

据陈海啸介绍,台州恩泽医疗集团(中心)路桥医院(以下简称“路桥医院”)在设计时,将方方正正的病房大楼的东南西北四个角的最佳“观景台”打造成“阳光休闲角”,供患者和家属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当时,1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才放了1200张床位,是因为我们把很多空间让渡给了公共空间。比如,我们在每一层楼留了5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让患者和家属可以在那里休息、访客、吃饭,或者进行康复运动。其实,这样的面积本来可以建两间特需病房,最终我们决定留给患者和医护,就做成了‘阳光休闲角’。”

作为应用“第五代医院”理念设计的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智慧化医院系统,患者除了面诊检查必须亲自到医院以外,其他的环节都由数据线上联通,让“数据跑”代替“患者跑”。该院宣传中心主任卢国强表示,新天坛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整体建筑设施的设计,通过打造全新的医疗流程,努力缩短医疗服务半径。同时,在公共等候空间、无障碍设置,以及尊重患者及家属权益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温馨宜人的人文医院理念。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国家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

——林研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院长

绿色医院生态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主题,医院向绿色生态发展是必然趋势。绿色医院建设的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既体现在基础建设的硬件方面,更体现在运行管理的软件层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四分院院长杨曙光表示,绿色医院是贯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医疗、居住、生活的良好空间与条件,应具备节能、环保和生态的要求。“不仅要打造一个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美好的诊疗环境,同时,针对医务人员的特殊职业,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自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上海市浦东新区黄埔医院院长林研认为,随着医院建筑的蓬勃发展,医院建筑的能源消耗也越来越严重,这不仅给能源、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医院运营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国家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节能环保的角度,绿色医院建筑,无论是从选址到场地,还是构造设计,再到执行施工,都需要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如需要考虑医疗建筑场地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各种灾害威胁;再如,建筑构造设计必须能抵御、承受强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等。建筑安全作为基础,才能成为百姓放心医院。

目前,不少医院在设计和建造时贯彻“四节一保”理念,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坏境保护。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撰文称,他所在的医院引入了雨水回收、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建筑结构节能一体化设计(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轮转式热回收空气处理系统、绿色节能灯具、智能照明控制、减少电源谐波干扰等生态节能技术,创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医院建筑。

在建筑布局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建筑物的朝向和通风,利用自然风力和日照条件,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在建筑材料方面,具有环保、节能、可再生等特点的建筑材料,已是医院建设首选。如,使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太阳能板等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建筑造型方面,有的医院将绿色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如利用植物墙、绿色屋顶等绿色建筑技术,增加建筑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技术方面,引入智能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亦是趋势。如利用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各栋高层建筑通过错落布局互不遮挡,各自争取良好的日照。各栋建筑面朝东南向,最大限度争取主导季风风向,形成优质自然通风的基础条件。水平展开的门诊医技综合楼通过医院街中庭形成拔风效应,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通风环境。

在路桥医院,“绿色医院”的理念随处可见。如该院在功能布局采用塔楼集中式方式,将门诊、急诊、医技与住院四大医疗功能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部门布局,通过垂直交通,形成门诊核心区和医技核心区,缩短了病房和门诊、医技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并通过主楼和门诊楼中庭的设置,在主楼6层设置架空层,通过吹拔效应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打造“会呼吸的医院”。还从室内外气流组织优化、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优化、围护结构评估等方面引入专业的节能评估单位,能真正实现“节能”。此外,该院还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水和绿色为患者和员工提供舒适的医院环境。

我认为呼吸道传染病区域的通道,起码要设置3 个。同时,这几类患者所在的候诊区及医技检查区也应依患者类型不同分设不同的通道。

——刘伦琴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

平疫结合理念

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给医院带来极大考验,平疫结合医院项目的设计和改造工作受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平疫结合成为医院新建项目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2020年新冠特殊时期投入使用的专科医院,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而建设的。到目前为止,已有上千家医院到该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作为该项目建设的具体负责人,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刘伦琴也多次被邀请到各种会议进行经验分享。

对于传染病楼(感染性疾病楼)的规划布局,刘伦琴认为,应根据收治传染病的病种分设不同病区,设呼吸道病区、非呼吸道病区。同时,病区内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即“三区两通道”的布局。各区域之间设缓冲室,通过这些物理分隔措施,实现清洁区对污染区的动态隔离。“医护人员进入流线是:从清洁走道(清洁区),经更衣(穿防护服)及缓冲室后进入医护通道(半污染区),再经缓冲室进入病房。”

他还指出,门诊部按肠道、肝炎、呼吸门诊等不同传染病种分设不同门诊区域,并分科设置候诊室、诊室。“平面布局中,患者候诊区应与医务人员诊断工作区分开布置,并应在医务人员进出诊断工作区出入口处设置卫生通过室。”

经历了山东公卫项目建设,刘伦琴对如何满足疫情、感染防控思考更加深入,他认为,在传染病医院的设计中,流程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好人流、物流、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医疗垃圾通道等,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其中,通道的设计尤为关键,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区的通道设计。

“以前,我们认为所有呼吸道的传染病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即可,但经历过此次疫情后,我们发现此种做法并不可行,新冠患者与结核病患者不能共用一个通道,还有常见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患者也不能与结核病患者共用一个通道,更不能与新冠患者共用一个通道。因为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并不同,共用一个通道可能会造成不同类型疾病的交叉感染。”因此,“我认为呼吸道传染病区域的通道,起码要设置3个。同时,这几类患者所在的候诊区及医技检查区也应依患者类型不同分设不同的通道”。

刘伦琴认为,在传染病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区通道的设计“越多越好”,但并不是无限增多,而是要充分做好预留,平时若不使用,将其关闭即可。

无独有偶,作为温州地区治疗结核、艾滋病、重症传染病等最具专科特色的医院,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同样在二期工程中重点考虑了“平疫结合”设计理念。该院二期工程新建3幢独立建筑,包括医疗综合楼、独立应急楼、康复综合楼,与已建的一期感染楼,共同组成具备传染病收治、综合医疗、康复医疗三大核心功能的医疗区域。

独立应急楼处于应急医疗区,有独立的应急出入口,设置床位100张,整栋楼设置数字化负压系统。疫情暴发时,作为烈性传染病收治第一道防线;已建一期工程处于普通感染医疗区,设置床位200张。非疫情时,作为以结核病和艾滋病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收治区域。疫情时,该建筑作为烈性传染病收治第二道防线;医疗综合楼处于综合医疗区,设置床位200张,整栋楼设置数字化负压系统,配置门诊、急诊、影像中心、病理、手术中心、病房等医疗单元及负压病房。非疫情时,收治普通患者。疫情时,该建筑作为烈性传染病收治第三道防线;康复综合楼处于康复综合区,设置床位100张。非疫情时作为轻症传染患者的康复治疗单元,疫情时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撤出污染区后的隔离集中点,当医疗综合楼也已满负荷运作后,再转作为确诊病例收治的第四道防线。

层次化、递进化的建筑布局和功能设计,让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具备了实时切换“平时运营”与“疫情应急”两种模式的功能。

不仅是医疗的同质化,真正的同质化更是文化的认同,而建筑风格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 廖志林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党委书记

资源中心化

传统的建筑布局中,大多数医院采用了“三分式”模式,即将医院的医疗用房分为门(急)诊、医技和住院三部分。这种模式把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按性质切分后,集中在不同区域,不同区域只负责提供患者所需服务的一部分,是一种功能清晰、简洁高效的布局方式。

但近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根据自身业务特长,发展优势学科,由以往的大综合模式向专科中心模式转变。医院在医疗用房布局中,倾向于按照不同病种,集中布置相关诊查治疗用房,提高相关科室的配合效率,缩短病人移动距离。

2023年9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厦门医院”)开始试运营,备受业界关注。华西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廖志林介绍说,华西厦门医院从设计初始,从整体引入概念到结合本地实际在厦门落地,一直在参照第五代医院的理念。“这是从欧洲引入的新医院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前瞻理念,医院不再单独设立门诊楼,而是创新组建了由医技平台支撑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的临床医学中心,并结合国际先进的大健康医疗服务方向为患者进行全方位服务。”他举例说,届时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到院后可直接前往消化中心就诊,门诊与住院部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不用跨楼,患者就能享受入院、门诊、手术、出院的全程一站式服务。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执行总建筑师夏志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疗建筑专科化、中心化的发展趋势,必将带动医疗设计板块“亚学科”的细分,未来将会呈现出更多独立的专科平台、精准医疗、转化研究等更具针对性、定制化的设计和建设需求,医疗建筑设计将呈现多元化、扁平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拓展和补充既有医疗板块设计的内容,促进医疗建筑设计和建设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嘉兴市第二医院整体迁建项目采用了中心化的布局模式。设计构建模块化中心群,每个中心有自己独立的入口空间,配置独立的资源闭环体系,整个组织架构概括为横联纵分,除了重大医技外,基本实现闭环内一站式服务。

路桥医院在功能布局中采用塔楼集中式方式,将门诊、急诊、医技与住院四大医疗功能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部门布局,通过垂直交通,形成门诊核心区和医技核心区,缩短了病房和门诊、医技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该院还将直线型医疗街变为“回”字流线:传统的直线型医疗街在大型医院中,流线过长,把直线变为环状,有利于减少流线的往返路程。板式病房变为“回”字形病房:有利于病房单元病房数量的灵活借用。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星林介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门诊与相关配套医技科室有机组合、病房与检查区域相连,手术部与重症监护、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等相关部门间高效连接,较好地满足了现代医疗功能的需求。在医疗流线上,该院形成医疗主街,将整个医疗区的各个功能单元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功能联系,极大地方便了病患。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所长肖平撰文指出,在进行前期规划时,应关注国家医改政策与临床医学模式变化对医院建设的影响。规划要符合国家在医院总体建设规模、门诊单元方面的政策要求,对普通门诊与日间手术、日间病房的转化,以及医技临床化趋势要有前瞻性。

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突飞猛进、诊疗方式的变化、智慧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流程的安排、空间的需求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随着线上预约的普及,门诊大厅排队现象会大幅减少,门诊空间容纳聚集的需求也随之变小;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大型医技设备在体量上,或在检测、检验和运营方式上发生变化,同样会影响医疗建筑的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医院在进行建筑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在医疗流线上,医院形成医疗主街,将整个医疗区的各个功能单元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功能联系,极大地方便了病患。

——杨星林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建筑里的“文化抵达”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同质化发展。”廖志林认为,不仅是医疗的同质化,真正的同质化更是文化的认同,而建筑风格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设计时就希望华西的建筑风格和厦门的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块。”

“所以,我们的建筑用的是那种灰红砖,而不是现代化的建筑。许多人来到我们医院,会觉得华西厦门医院是一所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廖志林说,这组建筑是厦门独特的嘉庚风格和成都独特的华西风格的完美结合。厦门人看到的是嘉庚风格红砖白瓦穿西装皮鞋戴斗笠的中国海洋派头,成都人看到的青瓦灰砖黉门的华西殿堂气质,两种建筑风格摆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因为这两种建筑的内核都是西式建筑和中式建筑完美结合。成都人过来一看,这就是华西医院;厦门人一看,这就是嘉庚风格。

此外,在该院口腔医学中心,方式设计下沉深化设计主题,提炼华西坝的飞檐、拱廊、银杏叶和厦门的骑楼等经典元素,并重组、再造,在大厅导诊台的空间造型、导引标识等处重新演绎和表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华西风格,为远道而来的华西医护群体营造一种紧密连续的亲切感、归属感。

百年华西历史文化和闽乡情怀在此传承、交融,创造出一种兼具信赖感、温度与治愈力的空间气质,进一步传递给东南区域民众。廖志林希望,由此,实现华西文化的抵达。

在医院建筑设计,尤其是中医院的设计中,将建筑的艺术、美学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信仰相融合,体现文化性、艺术性、美观性,是当下医疗建筑的一个重要趋势。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院内按照斗拱的构建关系,设计入口雨棚,两侧墙面采用铜片,并将《黄帝内经》的“素问”片段刻入其上,夜间,从字的后面可以透出光亮,营造独特的医学氛围,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传统与科技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意境与文化内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建筑采用新中式风格,融合了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济宁地方文化特色和中医元素。建筑主体以“运河”为意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健康、充满人文气息的诊疗环境。

眉山市中医医院从整体布局出发,门诊科室、医技用房和住院大楼采用对称式布局,兼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儒道,暗合天、地、人三才。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该院打造了中医文化主题庭院,以中医文化为主题,以中医故事和代表人物为媒介,以浮雕和景墙为载体,对于中医文化进行宣传和呼应。在“百草园”中,以围合式的圆形花台为基础,种植各类具有景观效果的中草药类植物,配以讲解植物医疗特性的景观牌,融文化于自然,赋自然以文化。

医院筹建班底多半为学医出身的管理者,没有系统明确地提出项目需求,对项目的系统组织更缺乏规划和计划。

——王铁林海南省肿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

难题不在建筑中

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医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老旧医院暴露出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老旧、建筑密度高、用地紧张、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等问题,在规划设计和医疗设备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及医院管理发展的需要。改建、扩建和新建成为许多医院的必由之路。医院建筑的过程不易,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影响建筑的“人”的思维更重要。

陈海啸认为,在规划建设新院区之前,管理者还是要想清楚再行动。首先,为什么要建新院区?是不是非建不可?“每建一家医院,不管在哪个时期,毕竟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除了人财物,还有对于环境资源的占用。”

他认为,在决定建新院区之前,决策者要分析区域健康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规划情况,还有医院发展情况。“我们当时决定要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院区,是因为路桥的医疗资源在台州是最薄弱的一个区域,而那个区域却恰恰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密集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地点又是在市区,不少患者要跑50、100公里来我们的临海院区就诊,给老百姓就医造成极大不便。”

其次,如何规划新院区?他认为,医院的建设要符合当地文化特质,也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来匹配。否则,增加的运营成本极有可能被转嫁给患者。

还有一个难题是参与医院建设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大多并不具备丰富的建筑专业背景或知识经验,并且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参与这类工作,导致“交学费”的风险和成本大增。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王铁林也表示,“医院筹建班底多半为学医出身的医院管理者,接手医院建设任务后往往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很想借助专业的医院建筑设计机构和工程营造公司,但没有系统明确地提出项目需求,对项目的系统组织更缺乏规划和计划,使措施条件的建立不充分,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既延误工期又造成经济损失。”这也是许多医院在建设中走弯路的原因之一。

医疗建筑之所以复杂,核心在于需要关注的内容非常庞大和繁琐。“大到城市规划,中到院区布局,小到科室病房,微到末端的插座”,处处都是细节,用“千头万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一个复杂庞大的建筑空间系统内,“一个水龙头、一个开关、一个标识、一个风口”似乎都影响着使用者的心绪和对于医院好坏的评价。而只有关注细节,关注整体,关注完成度,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信息积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业主方、设计方、咨询方、建设方等,常存敬畏之心,怀揣专业精神,才能打造出有温度的医疗建筑。

猜你喜欢

医技医疗医院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以信息化为载体再造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
什么是医疗告知
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