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3-03-05陈玉珠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团队协作项目化学习以生为本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规划办“十四五”重点课题“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C-b/2021/02/44)。

作者简介:陈玉珠(1985—),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  要] 项目化学习提倡研究型教学模型,强调团队协作、自主探究和创新发展,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学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基于项目的学习着眼于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文章将“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教学内容融于“跳蚤市场”项目中,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团队协作;以生为本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数学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实践能力、逻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数学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项目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团队合作自主获取较为完整的具体知识,以此形成技能,促进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虽然知晓团队合作学习的价值,但是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仍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为主,课堂依然延续了“讲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评价单一、固化。同时,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就教材讲教材,使知识呈现碎片化,影响了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建构,不利于学生整体观的形成,限制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团队合作落到实处,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此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教学实践

数学教材不仅有知识线索,而且隐含着数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出发,摆脱单一知识点的局限,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建构,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知识的能力,学会数学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笔者以“跳蚤市场”项目学习为例,以第三届“跳蚤市场”为背景,以“认识人民币”“20以内加减法”等知识为依托,让一年级学生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项目基本信息

所属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一年级

所需时间:6课时

涉及学科:语文、信息技术

2. 项目概述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将其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单元的知识相融合,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项目活动中,学生以摊主和顾客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作为摊主,学生需要参与制订项目活动计划、确定货物、制定价格等活动;作为顾客,学生需要参与挑选商品、砍价等活动。这样将知识融于活动,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 框架问题

(1)基本问题。

我们能用钱做什么?

(2)单元问题。

①購物时,需要用到哪些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

②为了在跳蚤市场上获得成功,需要做哪些准备?

(3)内容问题。

①怎样识别人民币的面额?

②元、角、分之间如何转换?

③如何识别人民币真伪?

④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如何理解,如何转换?

⑤购物时,如何付钱?如何找零?

4.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人民币的面额。

(2)了解识别人民币真伪的方法。

(3)学会用小数表示价格的转换。

(4)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5)学会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

(6)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实施计划

1. 前期准备

(1)制作项目简介。

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流程、要求,让家长和相关人员了解项目,希望家长和相关人员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2)制作简单的PPT。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让学生制作简单的PPT(简单的插图、文字说明等),进而让学生可以动态化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从而在销售时拔得头筹。

2. 项目实施

(1)揭示主题,制订项目活动计划(1课时)。

环节1:互动交流,让学生说一说,用钱能做什么?(讨论基本问题)

环节2:告知学生学校要举办第三届跳蚤市场,揭示主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跳蚤市场,教师播放以前跳蚤市场的活动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具体活动,知晓作为“小摊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

环节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和幼儿园的活动经验谈一谈“为了在跳蚤市场上获得成功,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一单元问题。在本环节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分享,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2)获得营业资格(2课时)。

该环节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活动认识人民币,了解一些识别人民币真伪的知识,掌握元、角、分的转换等内容。

①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借助一些微视频展示“用钱做什么”,比如募捐、购物等,以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热情,同时渗透德育,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②认识人民币。

通过微视频介绍我国人民币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当前正在使用的人民币,注意区分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教师放大显示“10元”纸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汉字、数字、拼音等信息来识别人民币。教师拿出两张不同的10元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图案、颜色、大小等信息识别新版和旧版。此外,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10元钱可以买什么,以便学生后期合理地为物品设定价格。认识人民币是该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又加入了一个游戏环节,利用人民币学具,通过“我问你答”的方式进行强化。当然,在活动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堆杂乱无章的“人民币”变得有序,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按照单位来分,即元、角、分;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材质分,即分为纸币和硬币;有的学生提出根据大小分;还有的学生提出按照版本来分。通过分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换钱游戏。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提升学生的换算速度。在此环节,教师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进行简单的计算,以此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④真伪辨别。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辨认人民币的真伪。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科普,并让学生课后将辨别真伪的方法讲给父母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⑤技能大比拼。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教师再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简单的运算。学生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掌柜”,除了具备以上知识和能力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宣传手段,因此在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制作“人民币”演示文稿,这样通过交流演示让学生对内容问题进行思考,能提升学习深度。

⑥终极考核。

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终极考核试卷,并给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颁发特制的营业执照,这样学生在活动当天就可以获得“摆摊”资格。

这样将知识融于项目中,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教学效率高。

(3)确定商品(1课时)。

①整理货物,制作货物清单。

课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挑选当天要出售的商品,整理货物清单并制定合理的价格,将其制作成“我的货物清单”。

②分组交流,确定出售商品。

在分享交流阶段,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为学生合理分组,以便通过优势互补来提升小组竞争力。在小组交流阶段,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货物清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分析商品的热度及价格的合理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筛选出优质商品。

③合作学习,制作“我的货物”演示文稿。

小组分享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高学生的沟通效率。分享交流后,整理好小组货物清单,并将其制作成“我的货物”演示文稿,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因为学生年龄小,在制作环节容易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支持,以确保“我的货物”演示文稿顺利完成。

④全班分享,进一步优化。

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展示介绍小组的商品并给出自己定价的理由。展示后,由学生推选出的“评委”进行打分,并给出自己的评价。这样通过交流展示和生生互评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和优化,使项目设计趋于完善。

在学生交流展示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比如,购买两件商品需要多少钱?若购买两件这样的商品支付10元够不够,不够需要补多少?如果多了需要找回多少?通过类似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⑤合理分工,团队合作。

小组展示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跳蚤市场上我们既要卖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還要去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那么大家都去购买商品了,摊位谁来看?如果物品丢了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以此确保活动可以有序进行。

(4)虚拟交易(1课时)。

课前教师让各小组根据货物清单制作价格标签,并自己设计1角、 5角、1元、10元等面额不等的虚拟人民币,为本课进行的虚拟交易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设计标签和虚拟人民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用和美观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并告知学生活动前会进行评比,以此调动学生设计积极性。

实验环节如下:

①课始,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如何凑钱、付钱,进行简单的计算。比如,预购买一个标价为3元的商品,现有1元硬币2个,5元纸币2张,10元纸币1张,可以如何付钱?若在买8元的商品时,支付了10元,需要找回多少钱?……这样借助具体问题,让学生理解如何付钱才是合理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②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选商品—询价—砍价—付款—找零”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度探究如何凑钱、付钱、找钱,并通过平等交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时间和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

③经过一轮的角色变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总结自己在买卖时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④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5)参与跳蚤市场(略)。

(6)分享收获(1课时)。

①本次活动中卖了什么东西?卖了多少钱?总收入是多少?(引导学生制作小组汇总表和个人汇总表)

②谈谈自己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③这次活动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④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⑤你认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

通过汇总统计进一步深化元、角、分加减运算,从而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理解并掌握了知识。此外,通过分享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挣钱的不易,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思考

小学阶段正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黄金期,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是就教材讲教材,难免会让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从整体出发,将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实践中,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通过具体应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从学生反馈来看,该项目的设计是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好品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被动的灌输转化为主动获取,学生的“学”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教”是自然的、高效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整体出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合理的整合和改编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团队协作项目化学习以生为本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