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语篇章回指对比研究

2023-03-04赵天悦

新楚文化 2023年36期
关键词:边城翻译策略

【摘要】语段或篇章是行文有序、意义连贯的一个语言整体,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需要发挥篇章衔接的重要作用。篇章回指作为篇章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边城》及其维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列举《边城》中名词回指、代词回指、零形回指三种回指形式,对比分析汉维篇章回指的不同点,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丰富汉维篇章对比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篇章回指;翻译策略;《边城》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6-006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19

一、引言

篇章是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它依赖于语境,一般由一个以上的小句构成。语言学中讨论的回指现象,指的是两个名词性词语在语义上共指,即回指词语与其先行词语具有相同的指称值或范围。回指对句法、语义、语用、认知、话语分析和语言习得等领域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话语篇章研究的重点。廖秋忠认为当某一个或某一类人、事、物等在篇章中的某个地方再现时,作者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语言表达式来表示它们的所指是相同的,这些相同或不同的语言表达式称为回指。篇章回指是实现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对话语分析的研究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关篇章回指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语言学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如韩礼德和哈桑(1976年)认为汉语中的所指、省略和词汇等手段都与回指相关。回指可使语篇中的句子有序地组织成连贯的整体;考尼什(1986年)认为回指现象与语法有关更是篇章话语研究的对象,他则重视后者。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的学者开始引入西方篇章语言学理论,汉语篇章语言学逐渐发展起来。当时少有从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角度对汉语回指现象的研究,1986年廖秋忠发表了《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他重点关注篇章中的名词回指,探讨了影响名词回指形式选择的因素,并将汉语名词的回指形式分为了同形、局部同形和异形三大表现形式;陈平(1987年)将回指分成了零形回指、代词回指以及名词性回指;徐赳赳的专著《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成为篇章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此后,胡壮麟、许余龙等陆续出版专著,对我国篇章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维吾尔语的回指研究,相比汉语,成果较少。如李芸、高静(2007年)以小说《故土》为例进行了汉维零形回指对比研究,主要从零形回指对比的必要性、主要形式以及代词回指的制约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帕提古力·麦麦提(2010年)首次基于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对比了汉语和维吾尔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使用和分布情况,找出了汉维两种语言在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构成语篇时的差异并总结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张美涛(2011年)主要运用韩礼德的衔接、连贯理论分析探讨了维吾尔语“bu\u”类指示代词;陆玲(2020年)以《红楼梦》维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语的回指类型在维吾尔语语篇中的使用及表达。

综上,本文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参照陈平对汉语回指的分类,以小说《边城》的维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探讨《边城》中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现象,总结其翻译策略。

二、《边城》中不同类型的回指及其维译策略

本章重点分析不同类型回指形式的维译,探讨汉维不同回指语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进一步分析译者在翻译回指语时所使用的策略。

(一)名词回指

名词回指在汉语中使用较频繁,本节将从同形回指和异形回指来探讨。

1.同形回指

回指语对先行语进行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称为同形回指。小说描写的内容丰富、人物角色较为复杂,为简单明了地传递人物间的关系,多采用同形回指的方式。

(1)完全同形回指

例1:故取名为老兵俱乐部,老兵俱乐部在××还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kona ?sk?rl?r kulubi》isim qojul?anidi.《kona ?sk?rl?r kulubi》×× da nahajiti da?qi bar j?r.

原文中先行语为“老兵俱乐部”,后句出现的回指语和首次出现的先行语词形完全相同,构成了完全同形回指,起到语义明确和强调说明的作用。译文中,同样采用完全回指的方式,保留了原文回指语的特点。

例2: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翠翠便带着点害羞情绪,轻轻地说:“翠翠不想什么。”

?ɡ?r bowisi:

—syj syj,nem? ojlawatis?n?—d?p sorisa, u χi?illiq arila? bo? awazda:

—syj syj he?nem? ojlimajdu,—d?p ?awab ber?tti.

原句帶有虚拟假设之意,译文采用“动词+sa”的方式表达,原文翠翠出现了三次,采用完全回指的方式突出点名话题信息,由于本句描写的是二人间的对话,只有两个人物,不会产生歧义,因此译文将第二个翠翠译成了指示代词“u”,使译文更加简洁,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2)部分同形回指

例3: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送给翠翠。

?o? o?ul d?rjadin ?rd?k tutup ?jɡ? qajtqandin kejin,kemi?i bowaj ?rd?kni semiz ik?n d?p ikki qetim maχti?a?qa, ?yn?yn ?o? o?ulni ?rd?kni syj syjɡ? beri?ni bujrudi.

原句中“鸭子”作为先行语,后文分别以“肥鸭”“鸭子”进行回指,形成部分同形回指,结合语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守船的人会两次称赞这只鸭子。译语中均译为“?rd?k”,采用了完全同形回指的方式,虽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未将鸭子的特点“肥”翻译出来,原文的表达更具生动性。

2.异形回指

异形回指是回指语和先行语在词形上完全不同,但在语篇中二者在语义上表现为共指的关系。

例4:也居然有那么一群人……这种小妇人……

bir top ad?ml?r p?jda bol?an……bu χil ajallar……

原文中“一群人”“小妇人”是名词回指中的异形回指,虽然二者词形不同,但在语境制约下指向同一概念,不会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译文中“一群人”译为了“bir top ad?ml?r”与之对应,“小妇人”译为了“bu χil ajallar”,同样采用了异形回指的策略,使译文与原文达到了对等。

例5:他的儿子大的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两个年轻人……

o?ullirini? ?o?i on alt? ja?qa,ki?iki on t?t ja?qa kirip qaldi.bu ikki jiɡit……

原文中“他的儿子”和“两个年轻人”形成异形回指,二者之间看似没有关系,实则与先行语“他的儿子”构成篇章中的同义关系,译语中“o?ullirini?”与“bu ikki jiɡit”也同样形成了异形回指,这里达到了译语与源语的一致。

(二)代词回指

汉语代词的种类较多,语篇中一般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回指功能。

1.人称代词回指

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他(们)、她(们)、它(们)”。而维吾尔语第三人称代词“u(lar)”无性别之分,可指人也可指物。

例6:爷爷年纪虽那么老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ɡ?r?? bowaj qerip qal?an bolsimu……lekin bowajni? t?biiti buni??a jol qojmajtti,bu χil turmu?tin ajrilip qalsa bolmajdi?and?k tujulatti.

原文中“爷爷”为先行语,在句中作主语,第三人称代词“他”为回指语,且出现了两次。译文中“bowaj”为先行语,译者并未选择“u”来作回指语,而将“他”译为“bowajni?”使语义明确,结构衔接更加连贯。

例7: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

syj syj jyɡyryp ?jɡ? kirip ki?ik qomu?tin jasal?an qo? n?j?ilik sunajni a?iqip,bowisini“anini? qizini uzitisi”deɡ?n muzikini ?elip beri?k? t?klip qildi.?zi bolsa……

原文中“翠翠”为主语,作先行语,后文以第三人称“她”代替,译文中“syj syj”同样为先行语,不同点则是将第一个“她”省译,第二个“她”选择反身代词“?zi”意为“自己”作回指语,虽与原文不一致,但使译语顺畅自然,有利于译文读者理解。

2.指示代词回指

指示代词“这(些)”“那(些)”常用作回指,其功能灵活多样,能使上下文结构更紧密,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例8:远远的就从河对滩上看着无数纤夫。那些纤夫也有从下游地方……

jiraqtinla d?rja sahilidiki nur?unli?an kem? s?riɡy?il?rni k?rɡili bolidu.wularni? i?id? t?w?nki eqin t?r?ptin tatlik-turum……

原文中“無数纤夫”为先行语,“那些纤夫”中的“那些”采用了指示代词回指,以此达到了篇章衔接的目的,译文中“无数纤夫”与其对应,是先行语,“那些纤夫”译为“wularni?”,采用转换回指语的翻译技巧,将原文的指示代词回指转换为人称代词回指,回指小句与先行小句距离近,若直译为“wular s?riɡy?il?rni”就略显复杂,如此翻译使译语表达简洁自然、紧凑连贯。

例9: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绝不要这些钱!”

u ma?a bir mun?? pul b?rdi,ma?a h?rgiz pul lazim ?m?s.

原文中“好些钱”作先行语,“这些钱”中的“这些”为指示代词回指,译文采用省略回指语“这些”直译为“pul”的方式,使译语简洁连贯。

(三)零形回指

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它是指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本节将从主语、宾语、定语省略来讨论省略现象。

1.主语省略

例10: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

aq munarni? ?ywid? olturidi?an heliqi bowaj idi. J?tmi? ja?qa kirip qal?an bu bowaj jiɡirm? je?idin ba?lapla mu?u eqin bojida turup k?ɡ?n,?llik jildin beri……

原文中为达到语篇衔接的目的,零形回指的使用频率很高。例句中几个小句属于同一个话题链,且是同一主语,因此除第一句外,小句的主语均采用零形回指。译文中“heliqi bowaj”为先行语,翻译小句时并未和原文完全保持一致,而出现了“bu bowaj”,这样处理将原文隐含的人物信息显化达到了使语义清晰、语句连贯的作用。

例11: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

U p?rdaz qil?an je?i kelin??kni k?ry?k?,je?i kelin??k to?risidiki hekajil?rni a?la?qa, be?i?a jawa ɡyll?rni qisiweli?qa,ba?qilarni?……

原文中这几个小句同属一个话题链,且主语相同,为简洁明了除第一句中出现主语“她”,后续小句采用了零形回指。译文中译者也采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省略小句的主语,在不影响句意表达及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语句连贯,符合译语表达习惯。

2.宾语省略

例12:这烧酒自然是浓而且香的……所以照例也不会多吃。

Bundaq aq haraq ky?lyk,χu? puraq bolup……?u?a k?p i?ilm?jdu .

原文中“烧酒”为第一句的主语,它作为后续句中的宾语,即“吃”烧酒,为方言词,采用零形回指中的宾语省略,“吃酒”也为“喝酒”,因此译文中“吃”译为“i?ilm?k”,同样用零形回指顺畅表达了原意。

3.定语省略

例13: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

Bowaj eqinni? otturisi?a beripla χu?alliq bil?n naχ?isini ejti?qa ba?lajtti.bowajni? bo?uq awazi n?j sadasi?a qo?ulup……

原文“爷爷”是先行词,后句中“哑哑的声音”是爷爷的,采用了零形回指中的定语省略,译文中“爷爷”同样是先行词,但小句中出现了“bowajni?”即“爷爷的”一词,没有使用零形回指而采用了名词回指中的同形回指,这是因为汉语是主题显著的句子,因此在篇章衔接时多会使用零形回指的方式。

三、结语

本文对篇章回指汉维语文献做了简要的梳理,将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三个主要手段作为共同对比的基础,以小说《边城》为语料来源,分析了汉维篇章回指的异同点,发现无论汉语还是维吾尔语,篇章衔接中的回指都会受到篇章、语义、语用、语体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汉语中的名词回指维译时大多采用保留回指形式的翻译技巧,使译入语语义清晰简洁,遵循译语的翻译习惯与准则。代词回指通过恰当地使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使篇章语义连贯,逻辑清晰,从而实現结构的严密性和连贯性。第三人称代词较常用,但汉维语存在差异,汉语篇章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远多于维吾尔语。零形回指在篇章中起到避免重复,使篇章上下紧凑的作用。汉语零形回指的使用频率高于维吾尔语,维吾尔语中的零形回指一般限于第三人称单复数。在具体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在准确传达语义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或转换回指形式,选取恰当地翻译策略,使译语读者了解原作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刘诞辰.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J].中国语文,1986(02).

[3]王德亮.汉语零形回指解析——基于向心理论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4(04):350-359+436.

[4]张美涛.谈维吾尔语“bu/u”的隐性回指功能[J].语言与翻译,2011(03):37-40.

[5]帕提古力·麦麦提.基于向心理论的维吾尔语语篇回指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6]李姝姝.现代汉语篇章回指习得研究综述[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01):72-82.

作者简介:

赵天悦(1997.4-),女,汉族,新疆人,伊犁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边城翻译策略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边城游记》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