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粤北客家山歌的认知及当代的创新

2023-03-01陈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传承

陈华

【摘 要】粤北客家山歌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民族音乐的一块瑰宝,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文化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笔者从文化价值、内容题材、艺术特色、传播载体、学校的课堂引入普及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整理粤北客家山歌,使客家山歌这一重要的粤北民族音乐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46—03

粤北客家山歌历史悠久,可以说与客家的民系共生共长。在中国历史上,客家人的先祖原居住在黄河流域,后因战乱、自然灾祸等原因不得不迁徙。客家先民在历史上有过六次的大迁徙,而古中原的汉人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在一起生活、生产、通婚,而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并以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的汉族支系——客家民系。在客家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大迁徙而来的中原汉人所带来的先进的中原文化、吴文化,包括民歌与诗词与本地的歌谣相融合,形成了客家山歌。粤北地处广东的北部,是岭南的首地,过去中原人进入粤地之后第一个定居点就是粤北各地。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

经过各种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原人来到了南方各地以后,从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等方面,与当地的原住居民进行了交流、融合。使得客家的文化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融合了原有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粤北地区,客家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翁源、新丰、南雄、始兴的客家人占该县(市、区)总人口的90%以上。特别在翁源和新丰,客家人较为集中,客家人都爱唱山歌,而客家年轻男女尤其能歌,如对歌、劳动歌、猜调、小调、谜语歌、劝世歌等等。有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粤北客家山歌资源,笔者希望通过采风实践和调研等活动,可以在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更好地保护和整理现有的客家山歌,结合新时期民俗音乐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应时代变化。

一、粤北客家山歌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人类群体的精神世界的外在表达,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之间形成的群体化组织的结果。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拓人类新文明的样式提供文化资源。而客家山歌既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寄托。对于构建人民的精神家园,促进民族的团结友爱具有积极的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当中,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客家山歌具有教化功能。山歌的内容有劝诫世人应知足常乐、劝善戒恶、孝顺父母,珍惜时光等为人处事的内容。也有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平等内容。另一方面在文化艺术方面来看,山歌也继承了各民族民歌之精华,整个语言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歌词里反应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民俗知识。粤北客家山歌当中的歌词、曲调等,都蕴含着地方民族的特色。另外山歌还有社交功能、娱乐功能,人们通过山歌以歌探情,以歌传情。[2]在客家人的社会交际中,演唱客家山歌成为客家人聚会时的必备内容。总之粤北客家山歌作为粤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承载着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粤北民俗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二、粤北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

粤北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生动朴实,歌曲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即兴变化的手法较多,句式结构和节奏的变化都比较自由,旋律的起伏度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旋律以级进为主,跳进结合。[3]山歌主要有叙事性的“四句板”,每首山歌是四句,每句七个字,唱腔多为四声羽调式和五声徽调式为主,强调“徽—宫”“羽—商”四度音调,构成徵宫和羽商为主体的旋律色彩。徵宫调式主要表达低沉、埋怨、忧伤等情绪,羽商调式在音乐中通常传递了委婉流畅、温柔细腻的音乐风格。客家山歌多采用四声、五声、六声音阶,在多达一百多种的曲调里面都有颤音、倚音、滑音等装饰音。

客家山歌的题材涵盖自然、人文、生产、民风民俗等,尤以情歌类、生活类为最。如情歌中就有赞慕、相爱、送别等内容。这些意蕴深刻、感情真挚的情歌,通过一咏三叹的深情演绎,使听众赞叹不已。情歌的修辞常用直叙、赞颂、倾诉、问猜、明喻、暗喻、誓愿、抒情、悲叹等。在生活类山歌中,有针砭世态、娱乐游戏、节庆颂贺、表演等内容,唱词有颂赞、贺拜、祝庆,也有戏谑、讥讽、咒骂、哭诉等。客家山歌常借鉴和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顶真、夸张、拆字、双关、歇后语、谐音、直叙、比喻等,通过语言上的修饰,韵律上的调谐,使得山歌的韵味更加醇厚,艺术感染力更强。客家山歌伴奏乐器以二胡、笛子、三弦为主,后来逐渐增加了扬琴、木鱼、唢呐等,但流传在民间的唱山歌,仍保留清唱风格。

在山歌的唱词方面,粤北客家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三种手法和双关、对偶、比拟、排比、蝉联等表现手法,内容题材广泛,大量运用民间俚语、乡村典故、风俗民情,通过不同的艺术修辞手法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勤劳的客家人在田间、在山头、广场上,都喜欢亮起歌喉唱山歌,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淳朴的情感。客家山歌的歌词也注重押韵,一般是第一、二、四句的末尾为同韵平声字,第三句末尾为别韵仄声字,当演唱者在用客家方言演唱时是很押韵的。这些曲风淳朴,风格多变的客家山歌,与客家民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文化、风俗等关系紧密,逐步发展成了客家民俗文化一大特色。

三、粤北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

粤北客家山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娱乐功能,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形式多样,可以说是客家人主要的文娱生活,现在依然有不少中老年客家人喜爱唱山歌。以翁源为例,文化馆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各镇区和村庄纷纷成立了山歌表演队,每年均在当地组织多场客家山歌表演;当地文化部门送戏下乡时,每场次均有山歌表演。近些年来更演变成山歌热,在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城镇、农村、河两岸早晚均可闻优美的山歌声。歌者有男有女、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有歌颂祖国繁荣昌盛高亢嘹亮的山歌,有祝愿人民生活美满幸福抒发情感的山歌,当然也少不了缠绵委婉的情歌,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每天早晨都有人在这里唱歌、对歌,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这么多的山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山歌集。这对于丰富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及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粤北客家山歌全面记录了客家人的生活。山歌是客家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好客的客家人听到客家山歌就亲热起来,听着熟悉的客家乡音使客家人有归属感。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粤北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

(一)粤北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粤北客家山歌的历史悠久,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护客家文化有重要意义。传承与创新粤北客家山歌,有利于保存我国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可现在粤北客家山歌也面临着困境,这种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现在的受众人群以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为主,随着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多方面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年轻一代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客家山歌缺乏创新,载体过于单一,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要保存下来,并在城镇当中普及,必须要让年轻人了解热爱传统的客家山歌才能更好的传承下来。在多元文化社会环境中,粤北客家山歌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当代社会,才能更好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以往山歌的创作都是以生活中的经历为素材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现在应适当采用一些现代歌词写作常用的手法,如:设问、反语、联想等。其次歌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当下生活,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样才能突破局限性,增进传唱度,更好把粤北客家山歌传承下去。

(二)充实山歌的音乐元素和丰富表现形式,利用媒体推動粤北客家山歌的传播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期,要更好的保存与发展粤北客家山歌文化,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尽力保存和发展客家文化,要与时俱进。应拓宽客家山歌的歌曲素材与表现手法。山歌的创作素材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要贴近生活,引起听众的共鸣。随着新时期的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人文风情、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的更新,当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通俗易懂,还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好的传唱下去。创造者要推陈出新,吸收新观念、新视觉、新的表现形式来增加他的吸引力。例如像具有时代气息的翁源客家山歌《围屋圆圆一家亲》,就使用了群众熟悉的客家山歌素材,通过节奏的运用和调式的变化,让山歌的旋律优美流畅,体现了客家围屋团团圆圆一家人,好客的客家人一家亲的和谐大家庭。高吭嘹亮的曲调唱出了客家人的精神与风采,客家年轻姑娘们热情舞动,以轻盈的舞姿衬托起客家人的柔情与婉美。受到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广泛好评。并在“2015广东客家山歌大赛表演赛”中得到了金奖。这种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的新客家山歌,更具艺术感染力,传唱度很高。通过这些新客家山歌,我们可以了解到粤北客家人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随之而产生的变化与发展,看到了粤北客家人所积累的文化底蕴。也更深刻地将粤北客家人的情感表现民俗民风展现出来,对粤北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挥与发扬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个网络、信息发展极速前进的时代,对粤北客家山歌的传播,可以借助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应用手机APP如抖音、腾讯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可以宣传以客家山歌为主题的客家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可以将这种优秀传统的文化保存下来,并共享资源。还可以拍记录片,介绍粤北翁源、始兴等地方的客家山歌艺术特色,当地的地域风俗、语言、地理环境等,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让人们了解、认识客家的文化和民俗音乐。还可以设计一些介绍客家文化和知识的网站或者是公众号,运用创新的手法,把新客家山歌上传到网络上,使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客家山歌的魅力。

(三)把粤北客家山歌引入到学校课堂当中

要使得客家山歌能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靠的就是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喜爱,只有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对客家山歌乃至客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才能后继有人,传的更远。针对中小学生来说,在学校开设客家山歌的课程,通过教师的传唱,学生多听多看,学习本土的乡土音乐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客家山歌的相关知识,才可能热爱它。而在地方师范院校,其作为教育传承的重要载体,应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地方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能将粤北客家山歌融入进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和演唱当中,大力拓展各地区客家山歌教学资源库,加深学生对粤北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便于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粤北客家山歌的挖掘和收集整理的活动中,让学生和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原生态的演唱方式,直接感受客家山歌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快乐。学校也可以要请一些山歌表演者到学校展演,通过不同的形式普及粤北的客家山歌,为客家山歌的传承培养接班人。

五、结语

粤北客家山歌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民族音乐的一块瑰宝,客家山歌与客家民系共生共长,其传播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很多地方山歌所不能企及的。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生动朴实,歌曲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即兴变化的手法较多,句式结构和节奏的变化都比较自由,旋律的起伏度小。在文化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积极探讨粤北客家山的艺术特色、传播载体、发展规律等,对人们更好地了解粤北客家山歌,传唱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胡希张,余耀南.客家山歌知识大全[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3]黄少红.论广东传统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J].贵州大学学报,2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韶关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粤北礼俗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19SK03)。

猜你喜欢

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传承
浅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江西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之探究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