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3-02-28徐志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徐志芳

摘  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学有着天然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文章分析了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意义,以及当前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重点阐述了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传承意识;文化传承

一、培养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

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并提倡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学习掌握传统文化内容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学生今后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二)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应以培育小学生核心素质为目的。统编新版语文课本具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阅读兴趣、开发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特色,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能够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语文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刻板内容,但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经典故事、传统节日的习俗等,并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给学生创造相关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了解语文基础知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全球各种文化不断地衔接融合的当下,更多人缺乏机会和情感去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缺乏精力去关心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如今,不少小学生从小就被父母要求学习外语,对我国的语言却仅知皮毛。在小学生的意识中,学习中国古代文化,诵读经典诗文仅仅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无法体会到传统民族文化中所存在的对自己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利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很大部分都是学生本身对传统文化的不熟悉导致的,从而也就对传统文化缺少学习兴趣。

(二)教师缺少传统文化教学功底

目前,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弱项,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仅仅局限于学校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部分,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薄弱。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知识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部分学校语文教师误以为,只要了解一点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即可,教师不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拥有一桶水”的道理。而目前的学校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结构,并不能适应学校语文课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内容,也没有许多时间去钻研得更多、更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最后出现了教学气氛尴尬的现象,学生也不能体会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快乐。

三、培养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文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汉字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文课程的教学,汉字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汉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生也会通过汉字的学习,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汉字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此进行练习,而笔画顺序对学生而言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汉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也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和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链接,学生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甲骨文、楷书、行草等各种字体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可以认识到,不同的字体表达方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进行方式也会更有兴趣,进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

(二)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情境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盛行的背景下,古诗词的数量明显有所增加,但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引导环节,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带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情,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為学生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到课堂中。

如在《元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春节的场景,如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呈现放鞭炮、贴春联等场景,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尝试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绘画、表演等,呈现过春节的场景,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诗和生活是非常贴近的,感受到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古诗词学习中很关键的两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诗句想象画面,同时查阅有关的历史资料,从而掌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由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离小学生较为遥远,在开展经典古诗词课程时,教师可以以《示儿》为例,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陆游的生平事迹,以及宋朝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文本的创作背景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上课时,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补充,结合图片、配乐等方式,教师范读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三)利用现代媒体,增强课堂教学魅力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推进,全民掀起观看《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汉字书写大会》的热潮。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诗词大会》,结合诗词教学分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鉴《诗词大会》的“飞花令”,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完成飞花令的任务,因为三首古诗词都蕴含着深深的相思之情,所以飞花令的“字”命名为“思”,学生的兴趣将被进一步点燃。接下来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三首诗词中的‘思字体现在哪里?三首诗词的‘思都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首诗词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问题教学往往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不足和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深刻体验到思国、思乡、思家情感的不同,激发了爱国情怀。

(四)利用传统游戏,增加课堂教学的娱乐性

传统游戏的融入,能够给课堂教学营造愉快的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灯谜游戏进行教学。首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将准备好的十二个谜语包发给六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开始猜谜语,每个小组之间要保密,最后以猜中谜底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学生积极参与灯谜游戏,不仅对文字的结构、灯谜的构成有了了解,而且还培养了团队精神。灯谜主要是围绕春节以及春节的相关事物,学生通过猜谜语对春节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学效果良好。趣味性游戏对小学生而言是吸引注意力的最佳手段,教师通过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并主动投入课堂中,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对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点燃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激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五)结合学生生活,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文化源于生活。要使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更有效地传承给学生,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科书选取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应尽量做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亲切感和代入感,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第二,对教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设计时也要更积极地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对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将所教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学习效果。课堂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活动联系密切,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课堂学习热情,增强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这还会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对自己的爱好加以广泛发掘与探索,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六)结合教学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拓展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以外,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教材,教材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之一,只有充分地研读教材,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通过对相关名言警句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内涵,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讲授,也能够让学生积累相关内容。语文的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也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以后,应当及时地对此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检验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

(七)开展实践活动,感受革命传统文化

革命传统文化题材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除了课堂学习,教师还可以充分拓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革命传统文化。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刚学完课文时,无比崇拜革命先烈的心情,趁热打铁继续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英雄人物的情绪,体会到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在慷慨激昂的朗读和演讲中,感受革命英雄人物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在分秒必争的革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感受英雄人物为国献身的家国情怀。再比如,学完《七律·长征》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长征的知识,凭借对诗歌的理解,画出长征的路线图,观看《长征》电视剧,抓住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件撰写观后感。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和父母参观长汀县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重走一段红军长征路。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多领域协同開展传承弘扬革命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展“革命传统文化知多少”电子板报设计比赛,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语文知识,将革命传统文化表现出来;与美术教师合作开展以“革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将革命时期的场景或把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用画笔表达出来。教师通过拓展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不断对自身进行提升和拓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结晶和智慧凝练。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也能够给自己树立明确的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对自己进行指引,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新艳.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8.

[2]马世良.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J]. 新课程:上,2019(12):318.

[3]李永芳.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 科技资讯,2020,18(09):141+143.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