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2023-02-28孙彦彬

林区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模态文本

孙彦彬

(中华女子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101)

在当今网络化社会,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去以语言为单一模态的表达方式已很难满足现代个体社交和学习的需求,而是要求视觉、声音、文字等符号的共同参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读写能力培育方式很难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读写能力正在从以往单一的语言符号为中心转变为多种符号共同组建的多元模态。新时代高校英语视听说教学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多媒体为基础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基于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来设计英语教学活动以提升多模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多元读写能力的内涵

多元读写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11名语言学家组成的“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于1994年提出,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完善后,于1996年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适应当前沟通交流方式、语言文化和媒体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多元读写能力培养要求除了培育学生的书面语言交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在不同介质和不同语言环境当中获取及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1]。“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这一新概念,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成为研究多元读写能力的开端。在学者坚持不懈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多元读写能力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其内容被分解为多项能力,具体包括深入理解多元媒体和多种模态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对多种渠道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及恰当应用的能力,以及多种模态沟通能力和表达模式构建能力。

多元读写能力的概念引发了不同国家英语教学领域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芬兰,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多元读写能力进行了深入拓展。芬兰课程改革的专家认为,多元读写能力是一项横跨各学科的能力,学生应在所有学科当中阅读、阐释、创造和评估不同类型的文本,此项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跨文化交流的水平,并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同感[2]。芬兰教育专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将多元读写能力细化为文本、学科、能力和文化四个方面。文本多元指的是学生阅读文本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传播载体和符号系统的多元,学生不仅要能理解使用多样化表达方式的传统纸质文本,还要理解通过多元媒体传播的由多种符号系统共同表达含义的非传统文本;学科多元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在多个学科内阅读和写作多种类型文本的能力,使用不同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能力多元是指具体面对每个学科的每一类文本,学生都能具备阅读和表达这类文本的能力。阅读层面包括信息筛选、阐释、整合、思辨、评价等子能力,表达层面包括创作、展示、修改等子能力;文化多元指的是对多民族、多语言文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信仰和文化特色,理解、欣赏这些文本,并做到跨文化的交流。芬兰教育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对于多元读写能力内涵的进一步扩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多元读写能力的出现对于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更加多元的项目型任务,以提升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那么具体应如何将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新伦敦小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读写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逐步细化为四个基本要素:实际场景实践、教师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以及应用实践[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明确这四个要素的顺序,依照教学活动当中的情景和语境进行自由组合。借鉴“新伦敦小组”的经验,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多模态教学。

二、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开展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的意义

1.提供真实的语境,促进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的强化

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真实语境,只有将相关英语知识与真实的语境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4]。如果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单词、词组和常用句式,而不与真实场景结合,那么学生所形成的只是短时间的记忆,很难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课堂教学,能够立体化地展现真实的语境,使场景非常自然、生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能够摆脱母语的束缚,调动各项感官来接收英语,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知识点的强化。除此以外,运用多模态话语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知识点,在尊重学生英语基础差异的前提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用多种模态进行呈现,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寻找到更加适合该知识点的模态呈现方式。这种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能够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西方家庭观和中国传统家庭观的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通过线上补充资料为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提供帮助。

2.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英语视听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常用的视听教学模式就是播放听力,学生被动地做题和写笔记。随着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的开展,很多学校的视听说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多元读写能力[5]。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教师可采用多种模态对教学内容进行传达,既适应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提升了学生多元读写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创业理念、商业策略及相关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在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创业企划书,并用英语介绍自己公司的概况、目标客户、企业文化,用SWOT分析评价自身的优势、劣势、竞争机会和威胁等。各小组介绍时,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所有小组介绍之后,由全体同学作为投资方投票选出有意愿资助的最佳创业企划。这种项目式的小组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其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有利于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多元读写能力和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育学生移动数字化技能,促进学生积累多元读写经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阅读传统的文本类信息,还需要频繁处理各类多元化的信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阅读与创作多元形式的文本,是移动数字化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但是现代数字化文本中的多样元素对于数字化技能较弱的阅读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很难跨系统整合这些来自不同符号系统的信息、判断其真伪并批判吸收,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当今时代,学科交叉趋势加强,学生应具备深度学习及跨学科创新的能力,对此英语课程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多元文本读写经验,提升他们辨识和评估文本可靠性及倾向性的能力,熟悉学科专业的语言特征和规则,不断获取和理解新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开展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能够培育学生的移动数字化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多元读写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强调互动性和实践性,促进英语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各种互动与交流进行探索与实践,其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是提升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主要手段。以上互动形式较为灵活多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对一沟通,也可以是一对多沟通或多对多沟通。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调互动性和实践性。此外,受到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资源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生由于接触英语的时间较晚,很难意识到学科专业语言与日常交流语言之间的差异,前期在读写策略的选择上缺乏有效指导,难以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容易混淆文本类型,阻碍了其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升,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存在害怕出错、焦虑、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碍,在人多的场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强调互动性和实践性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帮助这部分学生逐步参与互动,勇敢地开口讲英语、作总结,激励其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多元读写能力。同时,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营造的人人可参与的课堂氛围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中。尤其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该模式能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多元读写能力。就此而言,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促进英语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的实施路径

1.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变读写知识掌握为文化思维培养

根据“新伦敦小组”的“设计学习”模式构建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模式[6],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过程:第一,体验与情景实践。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语境和语言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提升多元读写能力。教师通过在每个教学单元开始之初布置相关的小组项目任务,让学生收集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素材,并自行整理和筛选,以获得初步感性认识。第二,概念建构,明确指导。教师通过提供补充资料和明确规则等一些显性或隐性手段实施活动干预,引导学生注意体验活动中的一些重要特征,帮助学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如在具体现象中归纳出普遍规律,形成抽象概念等。教师有效掌控教学活动方向,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分析与批评框定。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多模态课堂中获得的体验与知识同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关联,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与反思,为下一步的实践打好基础[7]。师生共同开展批评与反思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更为专业化的知识,并深化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感悟,养成更加严谨的从业作风。第四,应用与转换实践。该环节可以细分为适当应用和创造性应用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检验其效度,后者指的是创造性地扩大应用范围以产生新的效果。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学生将发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通过解决具体实践中的问题来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同时,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唤醒学生的多模态意识,增强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将阅读当成一种文化活动,在课堂中引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深度参与,并以多元的模式进行表达,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变读写知识掌握为文化思维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获取信息的含义,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2.实施以说为主导的多模态视听说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获取技能

在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模态形式展示更加真实的生活口语,为学生提升多元读写能力提供一个客观、切实、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学生对于多模态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并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在多模态视听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不断活跃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获取技能。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为自己家乡的旅游业作宣传推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会主动学习如何介绍一个旅游城市,积极讨论如何设计宣传推广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把握课堂活动的节奏,学生在充分进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点评。这样以学生“说”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高效率地安排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多模态视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调整教学方法,变“填鸭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升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根据英语教学目标多元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在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知识接收者变为合作探究的主体。具体来说: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语境和场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有效的认知工具,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教师要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探索,研究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

4.重视教学模态的选择与协同,变单一模态为多模态配合

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语篇学习意义的实现与多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密不可分。不同的模态能够体现不同语篇的意义成分。例如,口语是英语视听说课堂的主导性模态,不仅能体现概念意义,还可以体现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图像也能够体现上述意义,由于图像自身较为逼真,传达出来的信息更加详细,而且还可以创造出实景感,其优点是口语模态无法比拟的。当一种模态不能充分表达所有意义时,就需要多种模态共同配合来完成意义的构建。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合的模态或者模态组合来传达语篇意义。模态的选择服务于教学效果这一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语境和目标的不同会选择不一样的模态组合。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主要模态是口头话语,与教师表情相互配合,自然流露师生之情,营造出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展示学习目标时,由教师的口头话语与PPT上的文字相互配合,向学生传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题引入环节由教师口头话语和以PPT为载体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组合而成;汇报环节由学生的口头话语和以PPT为载体的模态组合为主;评价反思阶段的主模态是口语模态。不同教学阶段的模态选择是有意识的选择,服务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模态选择,变单一模态为多模态配合,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内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英语知识,提升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模态文本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