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育人路径

2023-02-28杨际东

林区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四史

杨际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强调各地各校要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可见,推进“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相融合,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在分析“为何融入”“谁来融入”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的现实有效路径。

一、为何融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要求

“为何融入”,解决的是为什么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问题,强调的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要求。

(一)“四史”教育的使命

“四史”教育的目标指向是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效果,即通过“四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从共产党人崇高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增强使命担当意识,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1.学史明理

学史明理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的信仰,从中汲取经验智慧。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可以使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

2.学史增信

学史增信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实现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学习“四史”知识,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学史崇德

学史崇德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共产党人崇高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涵养高尚品德。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涌现的楷模,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展现,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形象再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是激励大学生奋斗的精神财富。

4.学史力行

学史力行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担当意识,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当代大学生生逢盛世,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大学生在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的过程中,能够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进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二)“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

“大思政课”解决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问题,其要义是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可见,“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指向同样是铸魂育人。

1.政治认同

简单来说,政治认同就是学生在“大思政课”学习中,学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体来说:一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即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三是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理论认同

理论认同即学生在“大思政课”学习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认同。具体来说: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二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主义方法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即学生在“大思政课”学习中逐步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具体来说:一是理想信念认同,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二是价值观认同,即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三是人格认同,即学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涌现的楷模身上所体现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进而涵养自身高尚品质。

4.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即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课要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重中之重要让学生在“两个大局”中看清世界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塑造政治认同和价值观自信,主动听党话、跟党走[3]。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思政课引导学生在世界变化中看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在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基础上,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建设共同目标指向

“四史”教育目标指向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与“大思政课”建设目标指向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其本质是相同的,即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增强使命担当意识,从而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二、谁来融入:“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借助的是思政课这一平台,主导力量是思政课教师。因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四史”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政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强调“强化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5]。思政课教师只有信仰坚定,具有家国情怀,才能上好“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相融合的大课。二是抓住各种培训机会,学习“四史”知识。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但对“四史”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因此亟须通过学习提升其历史学科理论修养。当前,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开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各类研修班、集体培训和备课会等专题培训,培训内容都会涉及“四史”教育,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抓住学习机会,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好“四史”知识,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三是组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思政教师线上参与学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和“职业院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系列课程,做好学校思政教研室集体备课;推荐思政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四史”教育研修班,学习研讨优秀教学录像、课件,并发挥参训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实现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持续提升。

三、如何融入:“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的现实路径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用活“网络云课堂”三个方面整体推进,从而构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

(一)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推进“四史”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多为“00后”,“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需要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特点,通过改革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说服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改革创新思政小课堂教学重点是创新教学方法解决理论“入脑”难题,即侧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四史”中重要人物面对重大历史时刻的关键抉择,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主题讨论,启发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思考问题。此外,在教学中也可组织学生诵读革命先烈家书、参演“四史”情景剧、开展讲“四史”故事竞赛等,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四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兴趣,让学生以更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善用社会大课堂

如果说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上学习的是“四史”知识的“有字之书”,那么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的则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无字之书”。大学生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学习“四史”。校内实践育人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社会大课堂教育因具有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社会大课堂重点是解决理论“入心”难题,即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得以知国情、明社情,通过沉浸式感知,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方面,要构建社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要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将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工作量,参照职校学生实训标准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主动对接学校所在地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依托学校社团活动、“四史”知识竞赛、红歌赛、“同心向党”主题班会等校内实践活动及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包括历史重大事件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三)用活“网络云课堂”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接受时间短的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将学生吸引到学校各新媒体平台,用什么样的“四史”内容黏住学生群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四史”教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新课题[6]。同时,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亟须建设“网络云课堂”。

“网络云课堂”重点解决的是理论“入眼”难题,即通过构建网络思政与“四史”话语体系,聚焦学生、吸引学生。一是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目前,教育部正积极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系统中有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合适的课件、讲义应用到自己的备课中。二是组织开展网络教育宣传活动。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开展“四史”网络主题宣传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发动师生围绕“四史”教育内容创作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等,并通过网络投票等评选活动将师生创作出的优秀成果在学校官网、官微上进行宣传展播。此外,可以设立“强国复兴有我”专题网页,用好“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进行“四史”人物介绍、“四史”故事视频展播、“四史”系列活动报道等。三是充分利用融媒体。在学校官微与学校官方视频平台开设学生自创“四史”作品板块,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网文、漫画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制作,通过朋辈创作的喜闻乐见的作品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此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超星慕课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弹幕功能实时将“四史”学习的热点、理论的难点以及学生的关注点与疑点及时呈现,通过学生学习数据反馈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内容。融媒体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四史”教育真正活起来。

结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四史”教育,将其融入“大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把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争做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的“大先生”,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四史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