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2023-02-28张玉磊

林区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行政思政

张玉磊

(淮阴师范学院 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一、问题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

课程思政主要指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1]。由此可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转折,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与实践途径,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推进到一个体系更加健全、合力更加充分的新阶段[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因而高校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学科专业发展。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并对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指导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明确要求课程思政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因此,地方高校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整合各类课程、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地方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作为地方高校普遍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懂管理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相比其他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政治素养、公共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德育的要求更高。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对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先天性优势。

受地域经济发展程度、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经费设备等诸多因素制约,地方高校在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上往往无法与教育部直属大学进行竞争,因而其会立足自身优势将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4]。为此,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就成为很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OBE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5]。因此,作为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OBE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与社会的综合能力,其指向不是学校、教师向学生教了哪些知识,而是学生在某个专业或者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具备了哪些能力。OBE理念适应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需求变化,因而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地方高校引入和运用。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为导向和目标,而从OBE理念的内核和实质来看,OBE理念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取向,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基于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不仅要在OBE理念下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还应以OBE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成为既掌握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公共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从实践来看,很多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强调行政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缺少价值引领。因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将课程思政与OBE理念充分融合,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也能够为其他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丰富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

二、文献述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课程思政的大力推动及其在高校的快速开展,学界涌现了大量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然而以专业建设视角开展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但已经开始引起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界的重视。

1.方兴未艾的课程思政研究

随着课程思政研究的持续深入,已经实现了由初步研究到深化研究的转变。学界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特质、发生逻辑、价值意蕴、难点问题、实践经验、建设路径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多维研究。(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研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厘定主要形成了协同论、转化论、范畴论三种观点。(2)课程思政的内涵特质研究。学界主要依据课程思政的特点及内在要求,从教育理念、方法、体系、实践、责任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多维阐释,对于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如陈理宣等(2021)认为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主体在认识客观对象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思想、价值、情感、道德等因素[6]。杨威、汪萍(2021)认为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以各学科课程为载体,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3)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研究。学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是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如王刚、朱家存(2021)认为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在于培育“时代新人”、达成“道器合一”、实现“德理融通”[7]。(4)课程思政的难点问题研究。高德毅、宗爱东(2017)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全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关系尚未理顺、育才和育德关系处理不足等问题[8]。娄淑华、马超(2021)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与专业课程教学衔接、教师素养能力与思政使命担当和谐、课程思政广度与立德树人效度并重等难题[9]。(5)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在宏观层面,如肖香龙、朱珠(2018)主张从理念革新、平台打造、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10]。在微观层面,成桂英、王继平(2019)专门研究了课程思政的教师绩效考核,指出应关注课程思政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课程思政元素是否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是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达成度等[11]。罗仲尤等(2019)则专门研究了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从推进机制、制度保障、教师责任、考核评价等方面采取措施[12]。

在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内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课程思政研究应运而生。学者们在重视对课程思政理论阐述的同时也开始转向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总体来讲,课程思政的研究主题越来越多样化,研究对象、视角、方法等不断丰富和细化。然而,既有研究成果存在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性不足、实证研究较少、评估机制不够科学、研究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针对当前课程思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今后课程思政研究应重点关注:一是加强课程思政的学理支撑研究;二是加强课程思政的案例实证研究;三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特色体系建设研究;四是打造课程思政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的兴起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即各类学科专业,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由此兴起。其中,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引起了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界的重视,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1)价值意蕴研究。戴媛(2021)认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满足教学育人、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13]。褚清华、付稳(2021)认为课程思政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和凸显专业特色的现实需求[14]。杨静慧、周定财(2022)认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创新教学理念、促进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融合发展、凸显行政管理专业特色[15]。(2)主要内容研究。学界围绕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作用限度、师德师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优化路径等内容展开研究。如杨静慧、周定财(2022)从理解、内容、行动、方式四个层面提出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15]。(3)现实问题研究。学界主要围绕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教育认知、课程思政理念落实、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制度保障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4)建设路径研究。刘美萍(2020)从教师队伍打造、思政元素挖掘、载体形式创新、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16]。谢子传(2021)提出了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17]。

总的来看,目前学界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专业类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较少,与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少,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且既有的研究成果多是结合个案展开的微观研究,研究的主题需要拓展,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另外,从OBE理念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目前中国知网上仅有1篇论文强调以OBE理念推动行政管理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融合[18]。这既为本研究的开展提出了较大挑战,也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三、分析框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基于自身专业特色的特殊性,既具有所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普遍规律,也具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特色。在OBE理念指导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依托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凸显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现代课程之父泰勒(R. W. Tyler)提出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聚焦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实施方式—专业评价”的分析框架。

1.确定目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和价值旨归,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相关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评价方式等。其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确立育人和育才的关系,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从学科知识、科学研究到教学队伍等整个教育活动中独立出来,虽然实现了思政教育的专门化,但也导致知识或技能教育忽视甚至排斥思政教育的偏差[19]。因此,课程思政的主要价值意蕴就是从高等教育全过程出发,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把课程思政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通过优化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因此,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型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该目标,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自身特色,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教材选配、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管理制度等,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以德性为内核的精神境界的塑造尤其是公共精神的培养。

2.选择内容:思政元素与课程特质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而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课程及其内部要素的动态排列组合是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是由专门课程向所有课程扩展并通过各门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2],其必须以课程为载体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从教育本质和课程理论的视角来看,高校各门专业课程本身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但以现代学科建制为基础构建起来的高校课程体系日趋专业化,导致课程体系原本应该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功能出现分化,即高校课程更多地被赋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功能而价值引领功能被削弱。因此,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不能仅仅是针对某些或特定课程进行修补和完善,而是要从体系建设层面出发,培育、打造一批思政功能显著的示范专业课程进而辐射其他课程,从而构建思政元素与课程特质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同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样,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的课程,如《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公共危机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都具有自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因此,课程体系作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立足于自身专业课程的特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如公共管理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公共精神、职业素养等,改变以往部分专业课程价值引领功能缺失的状况,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提供课程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在构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既要反对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功能看作“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又要摈弃将专业课程发展成为思政课程的机械“思政化”现象,实现专业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3.实施方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中由内容供给、方法设计、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9],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构建与之匹配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以弱化专业课程的难度和深度、脱离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性质为代价,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地嵌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而是强调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中。因此,课程思政以隐性教育为基本特质,其教育目标是隐含的,教学方式是隐藏的,教育成效是隐现的[20],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发挥显性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将隐性的思政教育植入其中,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例如,在课程建设层面,既要发挥显性课程的育人作用,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21];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层面,既要注重传授具有知识性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运用具有计划性的专业教学方法,又要注重传授具有价值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运用具有灵活性的思政教育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对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与之匹配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并有效实施面临巨大挑战。为此,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以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努力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促进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4.专业评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协同的评价体系

专业评价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印发的《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普通高校开展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并对评估指标体系的范围、内涵、重心作出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立德树人”统领评估指标体系,将原来的“教学评估”转变为“教育教学评估”,从以往考察教学工作、教学要素转向考察教育教学、育人成效,引导高校系统化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制度体系,推动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2]。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而其首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才培养效果。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为更好地反馈人才培养效果,其方法更加多元,要求突破静态的学习过程而注重过程性评价,运用客观与主观、静态与动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形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协同的评价体系。基于此,地方高校根据OBE理念,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通过教育评价方式的科学化、个性化、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评价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效果。

四、多措并举: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地方高校基于OBE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展开。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探寻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但该理论主要运用于课程开发领域,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从专业建设层面进行推进。近年来,地方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在OBE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然而,受教育制度环境、高校行政体制以及教学管理惯性等结构性要素的影响,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高[23]。基于此,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要立足于本校本专业,又要学习其他高校和专业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具体来讲,地方高校应基于OBE理念,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多措并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之一。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地方高校各专业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完成德育塑造、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因此,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首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而其重要举措就是提炼出各专业个性化的课程思政目标,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各专业的全程全方位育人。

为此,地方高校要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用课程思政的理念有针对性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专业思政和专业课程相互支撑的矩阵,特别是统筹教育资源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深度挖掘提炼每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大纲中严格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过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质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经过近年来的课程思政实践,当前地方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普遍增强,但由于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很多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甚至认为专业课程的主要功能是知识技能传授、课程思政降低专业课教学质量。同时,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成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政策宣讲、专题讲座、主题培训、会议研讨等,提高课程思政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形成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客观认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自觉,将课程思政实践的被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主动需求[24],从思想意识上化解专业课教师“愿不愿”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积累,提高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能力以及言传身教的示范能力,从教学能力上化解教师“会不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再次,统筹教育资源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地方高校要搭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平台,通过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带动作用、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协作能力等,支持课程思政类研究课题、健全课程思政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激励问责机制,从教学制度上化解教师“能不能”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构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是地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要系统收集专业课程中各种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元素、资源、案例,并将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同时,摈弃只关注一门课程甚至是一节课的碎片化思维,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思政,通过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加强示范引领,统筹做好各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遵循原有的知识架构,找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科学挖掘其蕴含的富有特色的思政元素。如课前任课教师要围绕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充分运用网络平台(“雨课堂”、QQ群)向学生发布教学课件、微视频、案例材料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将那些适合开展思政教育或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主动寻找和关注课程资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中任课教师要围绕与课程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核心知识点寻找适当的思政元素切入点,避免机械性、碎片化的嵌入 。

4.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由于当前课程思政实施时间不长,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和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尚停留在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的挖掘阶段,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和操作框架,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不高。

为此,地方高校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特别是必须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行政管理专业多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系统收集各类具有专业性、教育性、生动性、典型性的案例,汲取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同时,善于使用小组汇报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后针对某一公共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其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价值观念的偏差并进行纠正。还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辩论式教学法等,在讲授过程中使用播放视听素材,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兴趣。另外,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混合式的课程模式,加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5.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环境

当前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从初探期进入了深化期,需要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其中,评价机制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检测与总结,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泰勒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理论对教学评价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科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25]。为此,正确引导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发现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不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一是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从课程思政的目标、时效、方法、结果等多个维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导向由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评价的专业性、客观性。二是构建协同评价机制。加强政府、高校、教师等多元主体在课程思政评价中的协同,构建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上级评价等相结合的协同评价机制。三是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把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四是完善评价配套政策。地方高校根据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相关政策配套。

五、结语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念指导,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思政元素与课程特质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协同的评价体系,这也为地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课程思政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所地方高校又有自身的特殊情况,因而本文提出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推进措施,只是提供一个方向性的建设方案,实践中需要每所地方高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地方高校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行政思政
行政学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