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体视域下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机理、主要危害与防范路径

2023-02-28

林区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娱乐媒介智能

李 田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智能媒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智能媒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智能媒介泛娱乐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泛娱乐化即一切公众话语都用娱乐化的方式表达,并以娱乐作为评判一切的价值标准,背后隐藏着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错误价值观念。随着智能媒介的兴起,泛娱乐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加持下,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传播力和侵袭力,使大学生丧失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和担当精神,弱化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意识和行动能力,进而影响国家前途与民族未来。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深入剖析智能媒介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机理,深刻认识智能媒介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危害,构建应对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防范进路,从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智媒体视域下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机理

智能媒介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机理呈现吸引、渗透、侵袭的进阶特征:泛娱乐化内容全息呈现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吸引的感性魅度,增强了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诱惑力;大数据精准画像增强泛娱乐化的传播精度,增强了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传播力;镶嵌于智能媒介的算法致隐机制则增强了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侵袭深度。

1.内容全息呈现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吸引的感性魅度

在经济利益至上和流量为王的资本逻辑操持下,把大学生作为兜售文化产品的主要目标受众是众多商业媒介的策略,为了能够吸大学生的关注,刺激其消费欲望,一些商业智能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求异、猎奇、逃避、叛逆、释放等心理,以暴力、色情、明星绯闻和私生活为议题设置,以各种光怪陆离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息呈现方式,通过拼接、重组、恶搞、戏谑等方法,制造各种煽情性、刺激性、戏谑性的感性信息,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VR/AR等沉浸式体验技术的研发,更是为受众营造出全景式的娱乐景观,泛娱乐化内容既有体验感又具感染力,增强了泛娱乐化的感性魅度,诱导大学生沉迷于虚假的数字“愚乐”。

2.数据精准画像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渗透的传播精度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1]其中,在网民年龄结构占比中,青年群体占绝大多数,尤其是接触信息技术时间早、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占比较高。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是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鲜明写照,智媒平台泛娱乐化对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大学生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各类智媒平台为了精准地俘获大学生的喜好,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大学生在各类社交娱乐App中产生的“信息流”,通过数据抓取和数据比对分析,智能媒介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偏好为大学生进行数据画像,向大学生“投喂”专门设定的娱乐内容,形成并固化他们的娱乐偏好,当打开网页、视听软件,映入眼帘的就是推送的娱乐信息,大数据的精准画像不仅增强了泛娱乐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广度,更是增强了泛娱乐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精度。

3.算法致隐机制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影响的侵袭深度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算法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社交购物软件、短视频App、门户网站、以及各类资讯聚合平台,这些平台利用智能算法 “投其所好”地向用户推送娱乐信息,并不断强化用户对信息平台的媒介依赖,在用户本位的推荐导向下无形之中建构起了一种“泛娱乐化”的致瘾机制。在算法致隐机制作用下,泛娱乐化内容借势传播,以其特有的去政治、去权威、去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解构逻辑,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解构和瓦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性、思想性、系统性,中心、等级、秩序、价值、真理这些主流意识形态所维护的成为泛娱乐化所反对的,结果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空场,不但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作用,并且易使大学生养成浅显、直接、生动、趣味的信息接收习惯,沉溺于同质化、模式化、肤浅化的娱乐产品而丧失深度思考能力和理性辨别能力,逻辑建构能力趋向平庸化,实现人生价值的行动能力弱化,增强了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侵袭深度。

二、智媒体视域下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危害

智能媒介泛娱乐化诱导人们沉浸于纯粹的感官享受和精神愉悦,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全方位性,干扰大学生的认知判断、消磨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降低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奋斗意志,甚至诱发行为失范和违法犯罪,从而与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要求相背离。

1.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

算法在推荐用户喜欢的、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会过滤掉其不感兴趣和不关注的信息,在算法过滤技术和算法致隐机制作用下形成娱乐茧房。泛娱乐化因其浅表化、趣味化的信息特点以及消解崇高、反权威、反主流等后现代主义的话语特征,本身具有明显的排斥政治话语倾向。在算法媒体内容偏向泛娱乐化的当下,如果大学生被包围在泛娱乐化的信息茧房中则会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一方面,具有严肃性、政治性内容被娱乐化解构,大学生本应该关注的国家大事、时事热点、经济资讯等严肃信息则受到挤兑;另一方面,“泛娱乐化”是西方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耦合,它腐蚀和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诱导大学生以娱乐至上的思维审视一切,诋毁经典、调侃政治、戏说历史,对政治、历史、传统文化缺失敬畏,导致大学生家国意识淡薄、民族凝聚力减弱、社会责任感缺失,从而沦为“娱乐至死”的单向度的人。

2.淡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当前,有些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是用来浏览时政资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用于交友聊天、玩游戏、看娱乐节目和网络直播、刷抖音等,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想一夜成名当网红。由于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缺乏人生阅历,自制力和判断力不强,智媒平台娱乐信息过度传播会诱发大学生过度的娱乐行为,如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成瘾,甚至引发网络暴力和制造转发网络谣言等违反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等行为。此外,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还会延伸至现实生活中。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其技术门槛低的特点吸引青年用户,使他们不再是娱乐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娱乐信息的制造者,个别大学生以赚取学费或生活费为由,盲目跟风模仿,突破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道德底线,破坏环境、践踏文物、低俗表演、无节制恶搞身边的人和事以博取眼球,导致在实际生活中道德行为失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降低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奋斗意志

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针对美国电视媒介娱乐化狂潮对人的腐蚀作用,就深刻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政治、宗教、教育和商业等各领域都成为娱乐的附庸,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如今智能媒介替代电视媒介,在不良资本的强势利导和智能媒介的多重赋能下,泛娱乐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政治、宗教、教育和商业等领域,并不断地向人们日常生活和网络文化领域蔓延,在泛娱乐化的攻城略地下,文化涵养道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型塑价值理念等建构功能趋向虚无,严肃、高雅的文化产品被低俗、庸俗、媚俗娱乐产品所替代并充斥数字空间,如果大学生沉迷于被打造的虚假狂欢中,不但审美能力趋于低俗化,降低文化品位,而且易忽视自身所肩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放弃对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消磨斗志、安于现状,逐步迷失人生进取的方向。

三、智媒体视域下防范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践路径

智媒环境下防范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娱乐行业、智能媒介平台、大学生个体等多类主体从理论解释、思想免疫、良好智媒娱乐环境营造、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协同发力。

1.强化高校思政课应对泛娱乐化的解释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充分发挥其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受众优势,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泛娱乐化现象的实质,担起泛娱乐化的去魅责任。“马克思将娱乐当作人们劳动之余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把娱乐的价值归结为确证人的本质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3],娱乐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缓解压力,追求精神愉悦的本能活动,适度的娱乐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泛娱乐化是在流量至上的资本逻辑宰制下和智能技术助推下,片面迎合受众的畸形娱乐心态,将一切公众话语都用娱乐化的方式表达,甚至将原本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宗教以赋予娱乐元素方式进行娱乐化重构,把娱乐这种人们追求精神愉悦的本能活动异化。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心理内因、技术动因、资本诱因、文化成因等方面廓清泛娱乐化生成全貌,追求适度娱乐,回归娱乐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功能本位。其次,要引导学生厘清智能媒介泛娱乐化的传播机制及其危害。尽管在智能媒介的赋权下,泛娱乐化传播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对大学生更具诱惑性和传播力,但是其消解崇高、反权威、反主流等后现代主义的话语逻辑和以恶搞、戏谑、杜撰等叙事技巧重塑人们精神世界的表现手法,诱导人们沉溺于文化狂欢,消解人的精神理性和腐蚀人们精神家园的危害却是不变的。

2.提升大学生应对泛娱乐化的思想免疫力

防范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关键和核心在于提升大学生防范泛娱乐化侵袭的主体自觉,提升大学生应对泛娱乐化的思想免疫力。无论是大数据的精准画像,还是智能算法的推荐技术,所依据的都是定位用户网络浏览记录、停留时长、点赞评价等相关行为信息,通过分析、研判用户数据,精准聚焦用户的内在需求,进而智能推荐泛娱乐化信息。首先,提升大学生智能媒介素养,应在引导其厘清和知晓泛娱乐化的表现特征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帮助其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身网络行为,正确使用智能媒介,自觉远离低俗、庸俗、媚俗的娱乐文化。其次,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4]。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塑造正确的娱乐观,才能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以不断丰富的精神境界提高抵御低俗、庸俗、媚俗的娱乐文化和西方腐朽思想侵袭的免疫力。

3.提升风清气正智媒娱乐环境的营造力

防范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既要从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提升大学生防范泛娱乐化侵袭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要从外部环境着手,内外兼治,建立一个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智媒娱乐环境。一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智媒娱乐环境。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开展算法滥用治理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一大批违规企业、平台、组织以及个人,有力整治了网络乱象。要持续加大对网络乱象的惩罚力度,尤其要加强对智能媒介平台的有效监管,完善助推智能媒体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空间泛娱乐化的治理。二是智能媒介迅猛发展,以算法推荐为代表的各类智能技术及平台迅速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匹配效率,降低了内容分发的人工成本。相较于传统媒体,虽然智能媒介信息把关人由人工转为算法智能,但是算法模型却是人为设置的,“算法推荐并非是一种完全中立的技术手段,其背后嵌入的是系统提供商和设计编程人员的主体性价值观”[5],智能媒介平台和算法设计主体应加强行业自律,在算法设置中设计规避泛娱乐化信息的算法程序,加强泛娱乐化信息的精准识别与系统研判,通过完善泛娱乐化信息干预净化机制和建立泛娱乐化的监督队伍,对恶搞政治、戏谑经典、杜撰历史等泛娱乐化信息及时过滤,对低俗、庸俗、媚俗的娱乐节目及时依法取缔。

4.强化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6]当前智媒泛娱乐文化产品的层出不穷与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和创作用户遵循娱乐至上的流量思维、片面迎合受众的娱乐心态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矛盾。对此,必须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近些年来,《国家宝藏》《理想照耀中国》《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节目一经播出即深受观众喜爱,传统文化节目的火热,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魅力与现代技术生动表现力的完美结合。可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节目同样可以打动观众,尤其是对于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旺盛的网络文化需求。因此,智能媒介平台、娱乐行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适应智媒环境下网络话语传播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习惯,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一是打造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的文化精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二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利用智能媒介的技术优势,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娱乐媒介智能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