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恐动症发生现状的Meta分析
2023-02-28邓晓园王国蓉张甜廖佳倩倪婉莹李巧巧
邓晓园,王国蓉,张甜,廖佳倩,倪婉莹,李巧巧
手术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术后强烈的疼痛刺激以及错误认知容易使患者担心运动锻炼会造成躯体的继发性损伤,继而对日常康复运动产生过度恐惧感。恐动症(Kinesiophobia)是指因受到疼痛性伤害或损伤导致机体疼痛敏感性增强,而对运动产生过度、非理性恐惧的特殊现象[1]。由于术后医务人员及家属对患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躯体功能方面,而往往忽略了生理功能障碍引发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2],恐动症可导致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失能,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目前,我国对恐动症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一定程度上受地区、疾病类型、样本量等因素影响,患病结果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了解恐动症的发生现状,为手术患者恐动症的识别、干预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案和注册 本研究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2346297。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手术患者;结局指标为术后恐动症患病率及恐动症评分,以TSK-17量表为测量工具。排除标准:非中英文文献;重复发表文献;研究数据有误或无法完整提取;文献质量过低;综述、会议或硕士论文。
1.3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截止到2022年7月有关手术患者恐动症发生情况的研究。中文检索词包括:恐动症、术后、流行病学、患病率;英文检索词包括:Kinesiophobia、Post operation、Prevalence、Epidemiology。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及截字符等进行搭配。辅助采用文献追溯法,进一步查找文献资料。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使用Note express软件剔除重复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剩余文献的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在剔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若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3名研究者协商解决。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调查地区、调查时间、年龄、性别、样本量、患病率及评分等。
1.5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应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3]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AHRQ共计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是”“否”“不清楚”进行评价,评价为“是”计1分、“否”或“不清楚”计0分,评分范围为0~11分,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11分为高质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评分及其95%置信区间(CI)。采用I2和Q检验判断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若I2<50%且P>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尽量找出异质性来源,比较不同亚组之间患病率和评分的差异。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价。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概况 初检共获得1 295篇文献,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22篇研究,见图1。纳入文献总样本量为5 726人,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恐动症患病率 纳入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为51.0%[95%CI(38.0%,64.0%)],见图2。
图2 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的Meta 分析
2.2.2 恐动症评分 共纳入20篇横断面研究,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恐动症评分为41.16[95%CI(39.23,43.10)]。
2.2.3 亚组分析 结果显示,关节疾病手术患者、骨折手术患者、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分别为44%、58%、65%,华北、华中、西北、西南、华东、东北地区患病率分别为69%、29%、54%、66%、79%、38%,见表2。此外,女性、儿童、老人、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疼痛评分高以及采用自费支付方式的手术患者恐动症评分更高,见表3。
表2 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的亚组分析结果
2.2.4 敏感性分析 采用Leave one out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与剔除前的总合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结果较稳定。
2.2.5 发表偏倚分析 针对恐动症评分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基本呈对称分布。恐动症患病率的偏移结果显示:Begg's检验(Z=1.78,P=0.075),Egger's检验(t=1.61,P=0.130);恐动症评分的偏移结果显示:Begg's检验(Z=1.01,P=0.315),Egger's检验(t=2.05,P=0.056),提示两者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3 讨论
恐动症容易引发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26],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4,27],是导致躯体残疾的高危风险因素[28-29]。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患者恐动症患病率为51%,高于Kocic等[30]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恐动症发生率21.8%,低于梁飞燕等[21]调查211名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患病率66.4%。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和社会文化存在差异,对于恐动症的防治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
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恐动症发生率高于关节疾病和骨折患者,与郑栋莲等[10]结果一致。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手术解剖部位复杂、术后创伤大,患者担心活动会加重疼痛有关[31];心血管疾病手术较其他外科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患者因错误认知害怕术后活动会影响伤口愈合,造成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
亚组分析显示女性、儿童及老人术后恐动症严重程度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与男性相较于女性在所受教育影响下性格更加坚毅、好动,对疼痛的耐受度更强;女性患者的情绪感知更为敏感,更易产生术后运动恐惧心理有关。B ck等[32]的研究也表明性别与运动恐惧水平密切相关。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而言,两者较中青年术后恐动症更加严重[11,22]。前者是因为儿童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创伤、疼痛敏感性较强;后者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接受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恐惧运动水平较高。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患者恐动症严重程度越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学历较高的患者有多种途径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自我管理和接受能力较强,能够更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降低恐动症的水平。因此,应向女性、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相应家庭和社会支持,积极进行术后相关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
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和采用医疗保险报销的患者恐动症评分更低。研究显示[33],患者收入水平与恐动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低收入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担心活动后会加重疼痛,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从而促进恐动症的发生。此外,自费治疗的患者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较少,获得健康相关知识也较少,在支付了高额的手术治疗费用后,担心术后运动对疾病没有帮助,害怕再次入院会加剧家庭经济负担,导致恐动症程度加重[19]。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知识宣教,减轻经济压力,以提高患者锻炼主动性,从而降低恐动症患病水平。
疼痛程度与患者恐动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Fagevik等[34]研究结果一致。术后的疼痛程度越高,生理与心理的不适感越严重,患者从而逃避任何能引起疼痛的活动,甚至拒绝进行康复锻炼[7];此外,疼痛接受能力是影响躯体活动的重要因素,接受能力低的患者会因为疼痛加剧而减少活动[35]。因此,应开展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早期功能锻炼对术后疼痛及预后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由于相关研究特点不同,通过亚组分析仍存在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②纳入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不能控制研究设计等偏倚的影响。③由于纳入的国外原始文献较少,不能进行相关亚组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可推广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手术患者恐动症的患病率高,且不同疾病和地区的手术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外,手术患者恐动症严重程度受年龄、性别、学历、医疗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疼痛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