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在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03-10曹坤燕郭珈宜李峰张亦可伏玉龙冯亦冉
曹坤燕,郭珈宜,李峰,张亦可,伏玉龙,冯亦冉
骨关节病主要是由于外伤、劳损造成的关节软骨变性、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的一种慢性的全身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畸形和活动障碍[1]。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气血输布于筋肉骨节,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灵枢·经筋篇》记载经筋疗法主要包括燔针劫刺、刺、按摩、导引等,经筋疗法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针刺与推拿手法上,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本文整理了经筋针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疾病进行综述。
1 脊柱退行性疾病
1.1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颈部不适,僵硬,可伴有头晕、头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颈部的稳定是颈部经筋维持的,经筋对颈椎的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维系作用。颈型颈椎病主要是足太阳经筋的病变,强晶等[2]以“在筋守筋”为原则,联合针刺的作用与优势,证实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效确切,可以解除卡压、疏通气血、缓解疼痛。刘思慧等[3]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别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比较疗效。结果显示齐刺滞针经筋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的86.67%,并且齐刺滞针经筋疗法VAS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评分的改善优于普通针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优于普通针刺。刘洋等[4]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记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傅诗韵等[5]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岐黄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与毫针治疗相比较,结果显示,岐黄针疗法有效率为92.5%,毫针有效率80.0%,VAS、田中靖久症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岐黄针疗法均优于毫针针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岐黄针疗法优于毫针疗法,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及不适症状。利用经筋理论在治疗颈椎病,多是在筋结点进行针刺,并且优于普通毫针,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筋刺法治疗颈椎病主要有齐刺滞针经筋疗法、经筋刺血疗法、岐黄针疗法等,并且优于常规针刺。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劳损及外伤引起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的退变,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6]。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经筋功能异常导致的“筋急”或“筋纵”,经筋的病变可以引起多组肌肉生理功能异常,肌肉异常亦可归属多个经筋体系,肌肉的改变与经筋密不可分,相辅相成[7]。莫倩等[8]认为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腹部经筋异常导致的,故采用恢刺腹部经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宋毛毛等[9]认为关刺法可解除筋肉挛急、疏筋活血止痛,对经筋病变的疗效确切,故采用关刺法针刺腰骶部经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张春侠等[10]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常规滞针经筋刺法,齐刺经筋刺法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结果为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在疼痛及下腰痛评分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有效率为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齐刺滞针经筋刺法较传统针灸更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张瑞琳等[11]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岐黄针在腰、臀、腿部位的筋结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结果显示治疗组在VAS、PRI、JOA下腰痛等分值情况及腰椎活动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岐黄针在腰、臀、腿部位的筋结点优于普通针刺,可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腿痛等症状。采用经筋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恢刺腹部经筋法、关刺法、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岐黄针针刺筋结点等方法,并且优于普通针刺。
2 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为主要表现[12]。经筋的病变就是肩周炎的发病基础,其核心为筋病,经筋为病时可在其循行所过部位触及到硬结及条索状物。区颖豪等[13]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4周后,结果为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血清5-HT、SP水平[14],减轻炎性与疼痛症状,表明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结合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农国勇等[15]选取60例肩周炎患者,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肩周炎,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结果为经筋针刺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口服西药66.66%,且两组患者血中5- 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经筋针刺降低更明显(P<0.05),表明运动针法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并能明显降低血中5- 羟色胺含量。李梦[16]采用经筋排刺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相对比,治疗之后,有效率分别为96.55%、72.41%,表明经筋排刺法对于改善关节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经筋排刺具有一定的优势。经筋刺法治疗肩周炎大多采用联合疗法,且临床疗效显著,主要有经筋针刺联合雷火灸、运动针疗法联合经筋针刺、经筋排刺法联合冲击波治疗等。
3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前臂伸腕肌群的起点部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僵滞、疼痛、功能障碍[17]。胡淑平等[18]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与经筋理论关系密切,故以肘关节的解剖特点为立足点,结合中医学“筋骨理论”和“经筋理论”进行论治。董宝强等[19]将8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经筋毫针组和冲击波组,治疗1个月后,结果为两组患者在VAS评分、ROM、疗效评分均有好转,且经筋毫针刺法优于冲击波,表明经筋毫针刺法可以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肘关节活动度,从而提升生活质量。盛国滨等[20]认为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多与劳损有关,选取60例网球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穴位,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表明电针经筋结点优于传统针刺穴位。袁菱梅等[21]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分别给予经筋齐刺温针和普通针刺,结果为经筋齐刺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86.7%(P<0.05),在VAS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普通针刺,结果表明经筋齐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经筋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主要采用经筋毫针法、电针筋结点、经筋齐刺温针法等,并且优于普通针刺。
4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腕关节周围神经受到卡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及手指麻木,感觉减退等。荆龙等[22]将8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与经穴组各40例,经筋组采用毫针针刺常见结筋病灶点(大陵次、臂中次、泽下次、肱骨内髁、曲泽次、极泉次等),经穴组取传统经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两组疗效分别为97.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筋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优于经穴组(P<0.05),表明毫针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明显。经检索发现,关于利用经筋理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主要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表现为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23]。陈志伟[24]认为股骨头坏死与经筋密切相关,提出了以“查筋依结”为诊断关键,主张以痛为腧的基本治法,以经筋解结、肌肉解利为治疗目的的诊疗思想。股骨头内骨组织的坏死与髋关节周围足六经筋病变有关,且经筋的病变程度与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相对应。根据股骨头坏死髋周经筋病变的主要病理进程可分为三期,主要为瘀沫形成期、痰瘀阻络期、痰瘀沫绞结期[25]。王均玉等[26]对1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触诊检查,发现髋周压痛点主要分布于髋关节前侧,其次为髋关节后侧、外侧、内侧。足六经筋在髋部的结筋病灶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足太阴经筋,平均达到46.36%,其次为足阳明经筋,出现频率平均为37.58%,足少阳经筋平均为23.42%,足太阳经筋平均为14.94%,足厥阴经筋为11.92%,足少阴经筋平均为10.71%。表明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与足六经筋的生理功能和压痛点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王均玉等[27]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进行针刀治疗,“以痛为腧、从筋论治”为原则,对结筋病灶点进行解结以解除“横络”的卡压,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股骨头坏死是一个不可逆的病理过程,采用经筋疗法只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关于经筋刺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较少,对于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6 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为退行性改变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的疼痛及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8]。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与下肢生物力学、肌肉的张力密切相关,是经筋功能异常导致的,筋痹与骨痹的动态演变发展的结果[24],采用毫针刺经筋病灶具有运用灵活、创伤小、易于控制等优点,并且临床疗效显著[29]。元永金等[30]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经筋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治疗,经筋针刺法取膝关节周围病灶结节为主,根据结节形态施以关刺、齐刺针法,配穴常规针刺,普通针刺组以膝眼、梁丘、阳陵泉、血海、大杼为主并辨证配穴,1次/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经筋针法组有效率96.67%,优于普通针刺组76.67%,且经筋针法组WOMAC量表积分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筋毫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临床疗效肯定。郭珈宜教授[31]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观察组采用斜刺经筋法结合运动锻炼,结果斜刺经筋法组患者在VAS、WOMAC、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及关节周围肌肉硬度的改善较常规针刺组更加明显(P<0.05),表明斜刺经筋法结合运动锻炼有利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且优于常规针刺。乐梦巧等[32]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长针排刺法治疗KOA,有效率为83.3%,此法可以通过调节膝周应力平衡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经筋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采取关刺法、齐刺法、斜刺经筋法、长针排刺法等,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7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的活动和体育运动起重要作用。周凯[33]将采用经筋辨证选穴针灸治疗与常规针灸治疗相对比,结果显示经筋辨证选穴针灸治疗其有效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表明经筋辨证选穴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可以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田帼等[34]治疗6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且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筋恢刺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经筋刺法治疗踝关节扭伤主要采用经筋辨证选穴法和经筋恢刺法等,相关研究较少,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
综上所述,经筋针刺在治疗骨关节病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经筋刺法治疗的疾病有限,主要应用于脊柱相关疾病,在腕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应用较少;缺少疾病的分期,应分期进行施治;对于经筋的操作手法、选取部位、留针时间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报道样本量小、其可靠性及重复性有待验证,缺少统一客观的评价指标,无法确定其疗效;经筋治疗疾病的相关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