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管理理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与提升策略

2023-02-26刘芩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价值意蕴提升策略

刘芩

[摘 要]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素养相关的政策文件与研究,结合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从而探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并在三维管理理论指导下,通过组织维度、任务维度、制度维度的“三维一体化”思想探索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具体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维管理理论;教育数字化;教师数字素养;价值意蕴;提升策略

2022年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1]。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要素,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在教育数字化发展时期,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水平,从而影响教育强国的建设。因此,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的深刻内涵,并探讨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价值与具体提升策略十分必要,这对加快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的最早提出者是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谢特-阿尔卡莱(Yoram Eshet-Alkalai),他于1994年提出关于“数字素养”的五个框架,即“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2]。1997年,保罗·吉尔斯特(Paul Gilster)在其专著《数字素养》中正式提出“数字素养”概念,主要指的是数字时代人们获取、理解与整合信息的能力[3]。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数字素养的内涵在技术的迭代中被丰富完善,被认为是全球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我国,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需具备应用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能力,201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用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2018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则强调教师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直到2022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数字素养”的概念已经正式替代了“信息技术素养”。

从国内外数字素养内涵的演进来看,信息化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当今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般工具使用。因此,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是教师需要拥有坚定的数字化教育信念,具备能在遵循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熟练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创新教学形式、推进个性化服务以及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承担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责任,最终在教育理论进步与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持续地推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

(二)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

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需要科学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的具体维度,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的专业标准,这才能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明确的发展目标。国外各国制订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标准体系,如德国提出教师须具备使用媒体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态度、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体和工具、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电子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使用电子媒介等素养[4]。欧盟则在2022年发布的《提升教师信息甄别能力与数字素养指南》中指出需要培养教师学会在课堂中如何批判性和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5]。

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的《标准》中描述了数字化时代下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数字素养并形成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具体包含5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33个三级维度。5个一级维度其一是“数字化意识”,主要指教师对数字化有深刻的认识,主动使用数字化的意愿,坚定在数字化中实践教学的意志。其二是“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不言而喻教师最基础的是应该具备数字技术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数字技术的能力。其三是“数字化应用”指教师要应用数字技术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高效评估学业和教学,真正实现数字化协同育人的状态。其四是“数字化责任”,表示教师在进行数字化活动时要做到道德行为规范以及网络安全保护。最后是“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吸收知识、创新教育教学,进而推动自身专业成长[6]。如图1所示。

以上五个维度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对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作为社会公民的身份,应该具备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责任以及一般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其次,作为一名现代化教师,需要更为完备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并且积极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践行数字化的教育应用;最后,对教师个人发展而言,需要不断借助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

(一)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进程

2012年3月,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总体部署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经过了十年的发展,2022年国家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公开发布《标准》并积极召开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抓手重要突破口,然而推进教育数字化全面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要素的共同作用,而其中的关键要素就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主体的参与,并且教师作为“人”,具备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即教师能使数字技术资源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融合、创新发展,主要通过开发数字资源,構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总而言之,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有助于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7]。同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表示积极推进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对教师进行智能教育素养培训[8]。正如系统论所指,系统本身并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相加,是要素的相互有序融合,这样才更好地使整体功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以及相互合作的态势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教师素养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因此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样也关乎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三)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正在不断改革发展,课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设备以及教育治理体系等都以数字化形式涌现,使得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肩负“学与教”的双重任务。其中“学”意味着,教师通过数字化课程资源、线上学习等方式,可持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与教育数字化相匹配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数字化知识和应用技能,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而拥有数字化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的层面,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获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数字化应用技能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能创新融合数字化信息,是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的秘诀。因此,在整个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不断提升其数字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并为未来职业发展做良好的铺垫。

三、三维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

三维管理理论作为企业管理常用的方法,指的是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为组织及其成员做特定的事所設计的特定方法。其主要分为三维架构,分别是组织(主体)维度、任务(工作)维度与制度(方法)维度,对应体现的是组织运行的三要素,即“人”“事”“器”。应用系统理论从组织、任务、制度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有机一体、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工作可视、运营可控、考评可依的目标。三维管理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运用较多,也同样适用教育领域,并且通过相关理论的指导可以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

(一)组织维度:明确主体目标

1.政府层面

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对教育建设的要求,结合在教育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做好教师素质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主要是加强《标准》的贯彻落实,并继续出台关于教师数字素养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导性文件;此举能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使学校层面在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目标时有理可依、有据可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学校层面

学校肩负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责任,同时也是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对此,学校需要重视教师的数字素养的培育工作,并将其纳入每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还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符合学校师资建设情况的具体执行制度,比如制订促进教师发展相关的激励措施、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阶段性规划等。在具体培养工作中,学校既要遵循国家的科学指令,又要兼顾教师的发展现状,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努力建立健全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每个教师的专业素质。

3.教师层面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关系着教师的生存能力。教师的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十分重要。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个人要发挥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积极性与主体性,特别是需要激发内驱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起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也可以重塑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二)任务维度:完善培育方式

1.构建以数字素养为导向的培训体系

研训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强调,新时期的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需要探索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与基于工作场景的校本研修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混合式“研训一体化”模式。适宜数字时代的培训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知行融合与能力发展。完整的培训包含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培训中的组织实施以及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构建完备的培训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画像,通过培训需求调查,总结教师数字素养中意识、技能等发展中存在不足的地方,以便培训的有效开展;其次设置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会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进行对应培训活动的组织,比如针对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不足,可以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相关的线上线下研修课程,保证培训开展的科学性;最后,培训课程需要对应的评估方法,可采用书面考试、实操、说课等形式进行教师培训成果的检验。通过组织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达到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思维、教学意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的目标。

2.丰富教师发展的数字化研修资源

丰富的数字化研修资源是培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数字化资源能使教师的培训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其一要鼓励区校数字化资源融合,积极与学校所在地区共建共享优质数字资源,形成区校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9]。探索区校合作的新路径,有利于打破学校壁垒,丰富了教师学习场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区校联系,为地区发展提供科学的思路。其二加快数字技术在培训课程中的开发应用,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国家级智慧教育大平台,做实做活校级教师智慧实践平台,形成平台互通、数据汇通、资源融通、服务畅通的教师在线学习通道[10],这将有效地弥补线下培训课程的单一以及培训形式的繁复。总而言之,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教育培训资源,对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研修形式,达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目标有着促进作用。

3.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以自愿为前提、以共同愿景为纽带,以合作分享为核心的非正式组织形式[11],其有利于共同体中个体的发展。学校会根据专业类别建设教师专业群,对此教师可以方便地在学校组建学术研讨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跨区域教师的联动发展,共建共享专业发展共同体。如基于双师课堂的联合教研模式、基于网络的虚拟教研室、在线名师工作室等,这些本质上都是在为教师创设一个数字化的专业实践共同体。邢西深等专家提出要建立区域教师数字化教学共同体,推动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交流和研讨,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12]。教师群体的发展同样可以使群体中的个体受益,因此学校要积极推动教师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平台。

(三)制度维度:健全保障措施

1.建设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体系

科学且客观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构成。首先在评价指标上,要以《标准》为评价的要素指标,使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具有精确性。评价要素应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其次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多主体参与评价,学校领导、教师本人以及学生都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见证者,都是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评价主体,可以使评价结果更显客观性、科学性。最后,采用传统的结果测评与数字化过程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传统测评表现为调查问卷、水平测试等形式,数字化过程测评是通过技术支持、数据驱动,能够更科学、全面地从多维度分析教师素养的水平。依托数据驱动的素养精准测评会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工具设计将会实现个性化精准测评,建立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必然选择。

2.完善精神和物质双重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的有效构建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励主要分为精神性激励和物质性激励两种形式。对此,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激励奖项促进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第一,在精神性激励层面,可以根据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过程表现或取得的成果,进行个人荣誉激励以及学校教学年度总结时进行表彰,充分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以及激发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加深教师身份认同。第二,在物质性激励层面,根据教师的培训评价结合日常教学评价设置绩效工资,通过将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与薪酬待遇挂钩,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晋升渠道,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提供职位晋升力度倾斜。只有做好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举,才能更好地完善学校激励制度的建设。

3.推动多元共治机制的良性运作

教师的培育工作不是单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运行高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完善的治理制度,是学校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选择,更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所需[13]。对此,可以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结合的治理手段、以广大数字信息和教师的成长过程数据为资源依托、针对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思广益,多元主体协同,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机制的运作能够系统性的保障数字素养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多元共治机制的运作能够实现教育发展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内容数字化、治理模式协同化的目标。总之,集结多方力量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协同共建教育的美好未来,是愿景,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8)[2023-11-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2]肖俊洪.数字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6(5):32-33.

[3]GILSTER P.Digital Literacy[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7:276.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全球数字化教育在行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42-143.

[5]European Commission.Guidelines forteachers and educators on tackling disinformationand promoting digital literacy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EB/OL].(2022-10-11)[2023-02-28].https://education.ec.europa.eu/news/guidelines-for-teachers-and-educators-on-tackling-disinformation-and-promoting-digital-literacy-through-education-and-training.

[6]教育部.關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2-02)[2023-11-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11-2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801/t20180131_326144.html.

[8]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8-08-08)[2023-11-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8/t20180815_345323.html.

[9]曾国权,王光强,宋萑.培养数字化卓越教师: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J].中小学管理,2023(09):20-23.

[10]张翔.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发展策略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3):22-27.

[11]钟建林.学习型组织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0):25-28.

[12]邢西深,胡佳怡,管佳.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动因、基本特征和实践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2(12):107-113.

[13]刘文开.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价值与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23(03):115-118.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价值意蕴提升策略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