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内化理论视域下的高中生礼仪教育

2023-02-26陈海霞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中班主任

陈海霞

[摘 要]在高中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将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端正自己的品行。教师要基于道德内化理论设计礼仪教育活动,从立德修身入手设计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礼仪,树立远大理想,传承民族精神。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拓展礼仪教育的途径,选择融合信息技术、撰写校本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途径。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模拟法、辩证法、发现法等创新的教育策略。这样能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内化理论;礼仪教育;高中班主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高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礼仪教育,能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促使他们养成自尊敬人、和睦友爱等良好品德。[2]高中学生管理工作要着力优化礼仪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然而,直接灌输礼仪知识,用说教的方法指导学生,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可以基于道德内化理论,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基于道德内化理论,使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转化成学生认知的一部分,采用入耳、入脑、入心的方式,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完善自我人格,促使他们真正掌握各种礼仪知识,成长为懂礼知礼的人。

一、指向立德修身,探析礼仪教育的内容

(一)人际交往,遵循相容原则

道德内化理论认为教师要系统化地传授基本礼仪知识,并帮助学生建构思想品德框架,启迪他们思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模仿、理解和体验中,将礼仪知识转化成自身的品德需求。由此可见,学校要优化礼仪教育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寻找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方案》认为在高中阶段要促使学生“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因此人际交往是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到相容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可以安排学生探究人际交往的动机、重要性、基本原则、交往秘诀和技巧、交往禁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围绕人际交往的动机,要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双方都获得更多的价值。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于能提升人们的自我认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还能优化社会发展的情况。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在于要始终怀着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心态展开人际沟通。当自己和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要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要试着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分析他人的言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取信于人,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小秘诀,如倾听他人的话语、慎重地给他人提建议,这些也都是与他人相容的重要方法。

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要始终尊重他人、真诚交流、宽容以待。这样才能构筑平等互利的社会生活环境,提升彼此的社交能力。

(二)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理想

在《方案》中特别提到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让他们“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展开礼仪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未来的职场中也要遵守礼仪,同时也让他们探究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生涯规划和礼仪教育的融合可以体现在下面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职场礼仪。在职业生活中,人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工作事务,如果缺乏礼仪,则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印象,影响工作。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打电话礼仪、商务礼仪、职场工作礼仪等各种不同的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理解,他们就能更坚定地树立远大理想,并畅想未来的工作状态。第二个方面是让学生思考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会对人的一生产生什么影响。拥有远大的理想,能让整个人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那么,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自然也会考虑更为周详,也会更重视礼仪。

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认识到律己、敬人的良好礼仪也是未来职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样能让他们围绕现实,展望未来,提升自己的礼仪观念。

(三)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高中德育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让他们学会“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在礼仪教育中,学校要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公共场合要怎样做才能展现出对国家的尊重,体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提升家国情怀。第一个方面是思考当自己需要接待外宾、结交外国朋友的时候,应该采用什么方式与之交流,怎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在机场接机、邀请外宾赴宴等场景下,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展现华夏民族的风采;还要引导他们思考一旦和外国人出现争执,应该如何有理有据地争辩,既要做到以礼待人,又不能损害国家的尊严。第二个方面是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礼仪。如可以了解中国的茶道、花道,然后對比了解日本的茶道和花道,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发现日本的茶道和花道都是在中国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通过礼仪教育,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礼仪能展现中华国民自尊自强之心,能在和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展现大国风采。同时,这样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激发了家国情怀,认识到要自主传承民族精神。

二、基于成长需要,拓展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融合信息技术,调动多元感官

道德内化理论认为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启发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将“礼仪”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其行为才能更符合社会规范。故此,学校要拓展礼仪教育的途径,选择一些更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促使他们自主学习。高中学生一般来说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用信息技术拓展礼仪教学的途径,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鼓励他们自主搜索多种形式的礼仪资源。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高中学生未来可能会接触到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思考在其中要注意什么礼仪。如可以展现商务接洽的场景,让学生思考此时双方要穿怎样的衣服,言谈举止方面要注意一些什么,如果谈判不成功的话,要如何表达遗憾的心情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自主搜索信息,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料,自主建构并内化各种礼仪。如可以安排学生搜索职场礼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职场工作人员应该仪表端庄大方,注意调整坐姿和站姿,说话的时候要讲文明,有分寸。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信息整理到数据库中,并通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演绎这些场景,进一步调动多种感官。

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系统,能给他们创设更真实的学习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内化感悟效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系统认知

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学校可以基于这一点设计校本课程,系统全面地收录各种礼仪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知,并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在编撰礼仪类校本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体现出全面性。在校本课程不仅要包含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遵守什么礼仪,还要涵盖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多种不同的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发散性思维,全面系统地了解各种礼仪。此外还要注意体现出层递性,也就是说要按照由浅到深的关系安排学习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校园和家庭生活中必须要注意的礼仪,然后再让他们接触不太了解的职场礼仪。这种难易逐步提升的课程设计,也能体现出系统性。还要注意让学生从理论认知过渡到实践认知,完成系统认知。在课本中可以先用图表、视频等方式展现各种礼仪,然后给学生讲述各种极端情况,让他们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做才更正确。

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系统认知能力。这样学生能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促进他们知识内化。

(三)参与社会实践,塑造文明形象

基于道德内化理论,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参与实践,展现自己对文明礼貌的理解,塑造遵礼懂礼的文明形象。

学校可以联系社区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宣传”活动。该活动可以分成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学生分小组活动,参与设计文明礼仪宣传标语、黑板报等活动,然后利用社区的广播站、报刊栏等板块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第二个环节则要求学生分小组在社区内自由活动。他们要观察小区内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并上前阻止。如看到有居民遛狗的时候不牵狗绳,让狗随地大小便,这种时候就可以上前劝说,让对方当一个文明的社区公民,构筑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第三个环节则是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学生要结合环节二中收集的资料,说说本小区的居民最缺乏的文明意识是什么,然后试着给小区居委会出谋划策,写一下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让社区居民增强文明意识。

高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故此,组织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将其转化成自己的实践行动。

三、聚焦身心特点,创新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模拟法,引导自我反思

道德内化理论认为内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将社会规范内化于心,他们的成长才能更符合角色期待,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故此,学校要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的起点,设计各种有助于德育实践的创新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模拟法指的是利用高中学生行动能力较强、反思能力也较好的特点,组织他们演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让他们思考自己会如何做,引发他们思考。

模拟法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寻找典型案例,分析核心问题”。教师安排学生上网寻找热门话题,又或者围绕班级中的重要事件展开讨论。如有一些学生喜欢给他人起外号,因此引起了同学之间的争吵。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事件展开探讨。第二个环节为“演绎典型案例,探索正反方向”。学生可以将该案例编成小品并演绎出来。在演绎结局的时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入手编写。正向写的是双方都礼貌待人,很好地解决矛盾。反向写的是双方都不尊重他人,结果导致事件恶化。第三个环节为“反思提升”。学生要“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正反哪个方向的人,主要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有一名学生提出:“应该从根源出发,给他人取绰号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我们不能给他人取绰号。”

在模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再现了礼貌待人和粗鲁无礼的不同状况,并对照自己的行为反思,找到了进步的方向。

(二)辩证法,辨识是非曲直

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他们参与辩论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社会热点新闻或者学校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展开辩论活动,尝试辨别是非曲直,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生活中值得辩论的事件展开分析。如有一名学生和他人相约,结果对方失约,他第二次又约了该同学,但是自己却故意没有赴约。对于该学生的行为,大家各执一词。有的学生认为该学生的做法太过分,不利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能很好地教育那些不守时的人,值得推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围绕该事件展开辩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然后辩证思考,理性判断到底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处理该问题才更好,能否既教育了失信之人,又避免同学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辩论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听到了他人的想法,这有助于他们融合彼此的观点,尝试以“一分为二”的思想分析问题,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发现法,调适行为细节

发现法也是道德内化的一种方法。学生要积极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方法。学校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谈心等方法指导他们如何调适行为,促进他们道德内化。

当发现学生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谈心法,引导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有一名学生很少和老师、家长打招呼,即使打招呼,也总是用“喂”代替。教师可以让该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晚辈,心中会怎么想,是否还愿意继续和其接触。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其他同学,看看講文明礼貌的同学如何与师长沟通交流。该学生发现,讲礼貌的同学一般都会通过挥手、敬礼等方式表示对师长的尊重,在进入师长办公室之前,会敲门并喊“报告”。最后,教师让学生反思自我,并给他们提出一些改善自己行为的方式。如可以采用“跟随法”,当他人做出礼貌的行为时,自己也跟随做出相应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内省能力,故此,发现法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步改良自己的言行,成长为守礼之人。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道德内化理论设计一系列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这样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让他们体会到与他人和谐交往的乐趣。这样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他们逐步端正道德品质,自觉自律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桂兰.小学生礼仪教育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三所学校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22.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中班主任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系统
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高中班主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