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本课程中展现育人的力量

2023-02-24嵇绍洋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

摘 要: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是重要的育人工具。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作者抓住时机进行了“在班本课程中展现育人的力量——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章是研究内容的体现,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内涵,明晰“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确定“怎样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班本课程中展现育人的力量。

关键词:民办初中;五育融合;多元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5-0038-03

班本课程是贴近校情、学情和教情的课程,是实施国家课程的助力。简言之,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开发、建设班本课程,尤其要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其中。基于此,教师要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研究,试图借助班本课程彰显育人力量,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推动现实课程向理想课程不断迈进。

一、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构建的界定

(一)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是指在实施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德、智、体、美、劳,让学校教育走出片面化育人的困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全面发展。

(二)班本课程

1.课程

本研究中的课程是在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的课程理念指引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朱永新教授看来,人的问题是课程建设的起始点,解决人的问题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1]。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小到一件小事情,

大到人的一生,只要是教师在明确的育人目标的指引下精心设计出来的,都可以称作课程。

2.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是在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为依据,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目的,由教师、学生、家长通力合作设计出的课程[2]。

(三)多元班本课程

多元班本课程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多元个性为依據,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为目的的班本课程。一般情况下,多元班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提高学生个性发展水平。多元班本课程内容具有多元性,是不同学科和生活紧密结合的结果。多元班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协同努力下,提供的最贴近学生的课程形式。多元班本课程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评价。

(四)五育融合视域下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

五育融合视域下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是指以五育融合理念为统领,以民办初中的人才多元目标为落脚点,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的多元班本课程。此课程有三大特点。一是课程目标定位高远,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功利性,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二是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认为课程即机会,强调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课程。三是课程路径实施明确,强调课程适合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构建的策略

(一)设定课程目标

在明确的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很容易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纵观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界定可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目标。五育融合正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在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时,教师应当以五育为入手点,明确育人重点,就此设定具体的课程目标。

第一,德育、智育和美育属于五育融合内部结构中的精神丰富陶冶层次,重在借助心智和精神这两个角度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逐步成长为掌握生活智慧、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因此,在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时,教师可以设定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智慧,助力学生丰富生活世界。第二,体育属于五育融合内部结构中的身心和谐发展层次,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从此意义上来看,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的“人”。第三,劳动教育属于五育融合内部结构中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层次,重在使学生发挥身体功能和心灵智慧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世界来获得理想的生存、生活环境和技能。由此可确定,在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时,教师应将发展人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项课程目标。

(二)丰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实现此目标,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相关内容,切实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趣味性[4]。

例如,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利用日常机会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且有极强的育人性,是学生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助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德、智、体、美、劳为着眼点,使用报刊、书籍、网络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文化内容,如传统的文明礼仪内容、传统读物、传统的体育项目、传统的艺术成果等,认真分析、整理,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并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种类具有多样性

在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不能为了丰富课程内容,而机械地增加课程内容,而应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德、智、体、美、劳为立足点,着力开发种类多样的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使学生提升个性发展水平。

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发的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选课程内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可以落地生根,尤其学生有机会实现全面发展。

(三)拓展课程开展路径

1.课堂融合

课堂融合是指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学科教学中。有效的课堂融合不但可以借助德、智、体、美、劳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和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德、智、体、美、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5]。教师应联系学科教学需要,挖掘与之相关的德、智、体、美、劳内容,应用适当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可以挖掘与之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利用故事讲述法、信息技术辅助法等,引导学生在中外数学家的带领下经历某一数学知识的探究历程。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渊源,建立一定的认知,还会感受到数学研究的艰难,以及数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刻苦钻研、科学探究的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又如,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采用群文阅读法,为他们推荐一些与教材文本相关的课外内容。学生可以迁移阅读认知,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对比法等,积极地探究文本内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写作意图,品味作者寄托在每一字词背后的深厚情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2.课外延伸

(1)诵读活动

诵读是学生认知世界,丰富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早已体验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掌握了诵读方法,积累了诵读经验。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传统经典作品,引导他们自主诵读。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诵读后,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登台展示自我。通过体验诵读活动,学生可以感受传统经典中的“智慧”,丰富自身认知,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还可以丰富诵读经验,提升诵读能力。

例如,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边塞诗、思乡诗等,引导他们自由诵读。在古诗词诵读比赛中,学生可以在诵读古诗词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他学生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形成爱国认知和感恩父母的意识等。

(2)劳动活动

劳动活动是课外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建构劳动认知,发展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内容中不乏劳动的痕迹。教师可以课程中的劳动内容为依据,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开辟种植基地。在开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梳理开辟种植基地的流程和具体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在学生进行实践时,教师可以认真观察,发现学生的劳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提供丰富的材料,

助力学生体验其他的劳动活动。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劳动认知,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尤其发展劳动素养,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3)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契机。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依托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社团活动。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书法,教师便可以组建书法社团。在社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书法作品,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教师既可以亲身示范,也可以邀请书法名家进课堂,带领社团中的全体成员练习书法,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书法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又如,有的学生喜欢武术,教师可以组建武术社团。在社团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故事讲授法等向学生讲述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等,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提高武术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武术,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武术技能,用实际行动传承传统文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以五育融合为统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路径为着眼点,着力进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构建,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陈望英.浅谈指导教师构建班本课程的策略与方法[J].智力,2023(15):183-186.

沈建民,郑雨露.学生的课程创生:特征、价值和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5):49-53.

张聪,王平.撬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动能:班本课程价值重审[J].中小学班主任,2022(3):39-42.

徐姝姝.“小班本”撬动“大课程”[J].名师在线,

2021(34):67-68.

汪北南.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构建多元校本课

程[J].辽宁教育,2021(8):7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民办初中多元班本课程的建设研究”(课题编号:E-b/2021/20)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嵇绍洋(1987.10-),男,江苏盐城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南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的困境约束与改革遵循
从松散联结到制度耦合:“五育”融合理念落实的困境与突破
基于“五育融合”的“实景化”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文化自新:“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