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

2020-12-28宁本涛高欣秀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在线教学有效性

宁本涛 高欣秀

摘要:我国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近三个月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成为各地教育部门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首选方式。该文对我国六省市地区的近7万名小学生、小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展开了实证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小学在线教学解决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这一现实困境,的确具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小学生自律性差、教学平台功能的局限性以及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良莠不齐等原因使得我国小学在线学习的成效不容乐观,更不能夸大。从教育原点视角审视了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引发的深层社会问题、对教师、学生、家长带来的压力挑战、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持续加强乡村弱势地区小学网络数字资源建设,大力提升教学主体的信息融合素养,进一步加强基于信息化的家校合作关系,构建“互联网+”的网络化健康教学环境,将线上教学和线下学习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高效融合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在线教学;有效性;教育原点;五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新春来临之际,我国多地区集中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国家教育部响应全国严防严控的管控措施要求春季开学后各级各类学校延迟返校开学[1]。规模化在线学习成为各地教育部门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首选方式,而近三个月的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2]。小学生作为幼龄儿童群体,相比之下学习自主性较差,那么大规模小学在线教育真的能够起到和线下课堂教学一样的学习效果吗?居家在线教学是否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成效表现在哪里?弊端又在哪里?小学在线教学能否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又该如何进行?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团队近期抽样调查了我国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上海市和重庆市小学在线教学情况,分别对小学生、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回收到有效学生问卷32635份、家长问卷32928份、教师问卷3277份,旨在通过对小学在线教学的有效性及其问题的调查分析,为未来在线教学融合发展与转向提出改进建议。

一、样本描述

此次调查涉及的学校有94.45%是公办学校,5.56%是私立学校。教师样本中,男教师916名,女教师2361名,以26-30岁的青年教师居多,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教师的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占比多达80%以上,高职高专和硕士学历仅而次之。学生样本中,男生36414人,女生16221人,以城市地区的学生居多。家长样本中,有14373位是男性,18565位是女性。亲属关系以父、母亲的家长样本居多,母亲的比例达到66.06%。家长的学历构成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初中及以下、高职高专和本科,家长的工作单位以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数居多。

二、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在线教学实施基本情况

1.小学在线教学基本实现全覆盖

数据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六省市99.24%的小学生全部开展在线教学,其中有47.42%的学生除了接受学校安排的在线教学以外还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只有0.76%的学生完全居家自学,没有开展在线教学。小学在线教学实施过程中,64.14%的老师采用直播上课,27.61%的老师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上课,说明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在线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倾向于选择自己授课的方式。在网络教学资源如此丰富的当今时代,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小学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调查数据显示钉钉、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是使用率排在前三名的教学平台,占有比例分别为35.89%、30.82%和27.18%。

2.小学教学工作进展基本正常

居家在线教学模式虽然拉远了老师和学生的空间距离,但这并没有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太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81.71%的小学生他们的所有课程都是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开设,其他学生只开设了部分课程或者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学生平均开设在线课程门数为5门。这是由于一方面部分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熟练操作电子设备,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参与到在线学习中去,而学生家长白天要工作,只能在晚上下班时间陪同孩子学习,这使得低年级学生在线上课时间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校和家长考虑到长期注视电子设备会影响孩子视力,所有只选择上重要的课程。

3.教学工作量基本适中

疫情期间,我国小学的在线教学工作量较为适中。教师平均每周代课量为5.45节课,学生平均每周学习课时数达到27.6节课。由于学生可以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多个班级整合起来,使得教师的教学课时量还略有降低,但是对于在线教学而言,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比平时更加详细具体,近80%的教师表示在线教学期间的备课工作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总体来看,疫情期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量基本适中,并且基本可以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学。统计发现只承担1门课程的老师比例达到77.95%.承担多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比例偏少,而且4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班级比例达到68.63%。

4.小学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基本顺利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疫情期间6个样本地区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实施情况基本顺利,与平常时期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大体上接近。虽然有93.4%的教师表示自己曾经没有在线教学的经历,但是有82.55%的教师都认为自己还是比较习惯在线教学这种模式,认为在线教学导致和学生互动情况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仅为6.44%。

(二)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满意度

1.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对在线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本次调查涉及了“我对线上教学的网速、我对线上教学中对学生展示教学资料的形式、我对线上教学软件的操作方式、我对自己掌握线上教学软件操作的能力、我对学校关于线上教学的具体指导意见或要求、我对学校向学生开展的网络学习指导工作、我对学校关于在线教学工作给予的帮助、我对学校在疫情期间安排的工作量、我对学校关于线上教学质量的管理、我对在线教学当前使用的教材”等一系列问题按照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中立、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对应赋值为1-5做了满意度统计分析[3],发现对上述问题持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态度的教师比例均在60%以上,其中“對线上教学的网速”满意度得分最低为2.73,所有问题的整体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02(如表3所示)。说明教师对在线教学实施相关方面的条件保障相对较为肯定,也正因为此使得小学在线教学的进展能够顺利进行。

2.小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

此次全面开展的在线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学习过程中,尽管有80.12%的小学生表示自己较为习惯在线教学这种模式,但是58.17%的学生还是认为在线教学对学习进度会产生影响。与在学校的现场教学相比,83.77%的同学依然喜欢现场教学。对于在线教学的效果而言,认为教学效果非常好和很好的学生比例一共达到61%(如下页图1所示)。

3.小学生家长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

对于此次在线教学的全面实施,80.79%的学生家长对施行在线教学投赞成票,78.39%的家长能够做到陪同孩子一起在线上课,但也有80.62%的家长认为在线教学对保证教学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67.09%的家长表示如果不监督孩子会借学习的机会参与其他网络娱乐活动,学生目前还不具备较强的自觉学习意识。在调查中以家长对在线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依然按照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中立、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对应赋值为1-5,计算得出家长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得分为2.98。

(三)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乡村地区不能有效保障在线教学的实施

本次调查了解到有0.76%的学生没有开展在线教学,而是居家自学状态。从地域分布来看,这极少部分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没有学生居家自学,其他城市、城乡结合部、县城(乡镇)和农村地区居家自学的人数比例逐渐递增,分别为0.14%、0.48%、0.91%和1.63%。这说明越是经济水平发展较慢的乡村地区,在线教学工作的开展越受到一定阻碍,这与乡村地区网络资源建设相对落后有很大关系[4][5]。

2.多数学校不能有效开展教学评测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测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与问题,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应试者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测量与评价的过程。在当前全面推广在线教学的形势下, “停课不停学”只能有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尚且不能有效实施考试等测验活动[6][7],统计结果显示65.79%的教师表示所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无法正常组织教学考试,即使能落实的考试也是采用网络平台已有的在线测验试题,而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所制定的考试题目。

3.学生学习易产生疲劳感、怠慢感,积极性整体有所下降

由于在线学习的环境特殊,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及时督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统计发现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好的占6.9%、不太好的占27.74%、一般的占到52.7%。调查时有51.48%的教师选择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学习怠慢感,41.62%的老师选择学生经常会产生学习怠慢感。学生学习10分钟会产生学习疲劳的占8.94%,学习15分钟会产生学习疲劳的占17.36%,学习20分钟会产生学习疲劳的占34.57%。这一现象说明在线教学脱离了学校师生面对面现场学习的教学情景,使得学生主观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有所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培养问题。

4.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的真实发生及可持续效果欠佳

在线教学中,虽然对学生开展教学评测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部分教师还是会采用已有在线测试的网络资源对学生实施测试,教师普遍反映测试结果与以往学生在校期间的测试成绩相比有一定的下滑。统计发现学习成绩有很大下降的学生比例占4.36%,有一些下降的81.42%,而有一些提升和有很大提升的却只有5.37%和0.73%。学生成绩的整体下滑与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和学习态度有所怠慢有直接关系,而且教师被隔离在屏幕之外,很多时候也无法给予学生直接有效地教学辅导。

三、回到教育原点的小学高效融合课堂教学改进建议

在混乱焦灼的庚子年,世界风云变幻,暗潮涌动技术主导的一切皆变,唯人和人性的进化缓慢。我们需要跳出技术看教育,跳出知识看教育,跳出管理看教育,重新审视教育的原点在哪里。

(一)回归教育原点

季节流转,岁月轮回,无论人世如何变迁,万物都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我认为教育的基本规律或原点就是人和人的(主要指教师和学生)解放,即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如何培养人。每当人类社会的转型期,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社会,因为,儿童的眼睛是照亮世界的最后一盏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为基础教育如何通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8]。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五育”的有机融合[9]。

所谓“融合”,是指通过不同事物要素或活动之间相互融入、渗透,最终生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五育”融合不是“五育”并举,更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通过“五育”各育融入学生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不同于各育的一个新事物——一个整合生成体[10]。质言之, “五育”融合不仅是一种教育价值观,也是一种教育创新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新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互育和有机融合,高效促进教学融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整体育人效应。

我们提出“高效融合课堂教学”,应是以教师为本的“有效教学”与以学生为本的“有效学习”两种高效课堂解释范式有机融合,这祥的课堂应该是以学习为本,关注后进生(后进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既高效又愉悦(又称“少教真学的智慧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教师的硬核教学效能。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小学在线教学空前地大规模进入小学教育领域。借助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与便捷性,小学生网络化学习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彌补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的教学进展,同时也呈现出其问题和不足,从某种意义来说,传统线下教学存在的知识碎片化、思维呆板化、情感压抑化、兴趣缺失化等低效课堂问题在线上教学更易彰显出来。

(二)完善在线教学技术、让技术更有“育人的温度”

走出当前小学低效课堂教学的深层困境,从教育的硬件建设和长远发展来讲,急需进一步深入完善在线教学技术、让技术长出“育人的温度”,大力提升在线教学效果,不仅是应对教育教学突发状况的有效方式,也是未来发展先进教育技术的重要举措。

1.持续完善乡村偏远地区网络数字资源建设

国家及政府要精准化扶持乡村偏远地区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网络资源现如今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数字网络化技术的落后不仅影响到乡村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让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于传统.封闭状态。对于此次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在线教学,数字网络资源的缺失无疑是影响乡村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致命性短板。同时,也对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学习造成根本性的障碍。因此,加快完善数字网络资源的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条件保障。

2.加快提升教学主体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式的突发式转变,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猝不及防,这对教学主体的信息素养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学校要强化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意识。从教师角度,学校要定期对教师展开在线教学技术操作培训,引导教师熟悉并掌握最新科技化的数字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适应从多人线下共同学习到个体线上单独学习的模式转变。

3.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支持的家校合作关系

在线教学的独立化学习模式,可以说教师鞭长莫及,使得学生在缺失教师督促的情形下,学习自主性有所降低。鉴于此,很有必要建立家校合作信息平台[11],提升家长的关注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即时反馈给家长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老师予以沟通。最好能够建立远程监督机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合力监督,切实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自觉意识薄弱的问题。

4.科学构建“互联网+”的网络化健康教学环境

在线教学的全面落实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构建“互联网+”的网络化教学环境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将先进的科技引入到网络化教学工作中去。例如在线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问题可以将当前新开发的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网络教学中去,这不仅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现场教学时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场景,还能实现多人共同交流讨论,让线上学习同时具备线下学习的真切效果。其次,要开发多元化的网络测评数字软件资源,将传统纸质化的测评方式转向便利化的网络测评,弥补线上教学不能有效开展评测工作的不足。再次,强化在线教学的趣味性环节,有效改良学生在线学习时积极性减退以及学习怠慢感等问题。最后,在线教学过程中要间隔性地加入对师生的护眼环节,组织大家做一些健身活动。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提醒老师和学生做眼保健操、观看绿色植物等护眼活动和健身活动,在有效落实在线教学的同时,也要保障师生们的身体健康。

(三)重构在线知识学习与生活素养学习的关系

调查发现,很多线上教学的潜在优势,也是线下教学无法替代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地在教学活动中并存,实现优势互补。教师要借助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将适合在线上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择在线上进行,将课前、课中和课下的教学环节和线下与线上教学有效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线上完成预习和拓展学习,再进行线下的现场教学互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在线教育质量改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在线知识学习与生活素养学习之间构建一种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关系。

首先,在线知识学习与生活素养学习并不能等同,一方面知识学习是理论层面的,儿童一般学习的是间接知识,将知识转化為生活素养需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生活素养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学习,知识获取不足也不能说明能力发展就会存在缺陷。其次,在线知识学习是生活素养学习的基础条件之一,能力和素质需要在掌握、建构、内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是知识的活化形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能为良好生活素养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最后,知识学习和生活素养学习其实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素养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享受更大的学习兴趣,单纯的知识学习和生活素养都无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好小学生在线知识学习与生活素养学习的关系呢?学校教育在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性,是促进儿童实现次级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价值等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1.从课程目标的角度,要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大家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其实两者都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好的教育、好的课程需要实现有效考试与素养发展的双重结合。 “智”很重要,但没有“德”“体”“美”“劳”的协助,学生就很难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目标。比如,从教师的设计目标看融合思维。以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自制收纳盒为例,改进后的教学目标更为丰富:(1)在拆一拆、比一比、想一想的过程中理清六区间收纳盒的做法。(2)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步骤,通过同伴讨论、实践操作寻找收纳盒制作的最优策略。(3)了解收纳盒的功能,学会规划分类,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4)在制作实践和同桌合作中感受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5)通过材料、装饰的选择和设计,增强收纳盒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2.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要增加科学性、活动性、生活性的常识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包括自然、社会、交通安全和家庭伦理等方面的常识问题,让他们通过探索活动、实践活动、交通活动等增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避免“一言堂”“虚假互动”等问题的出现。比如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循序善诱,联系实际,提高实用价值,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其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另外,每个学生的智商、感情、意志、性格等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促进能力发展。

4.从课程评价的角度,近些年来, “高分低能”“精致的利益主义者”等说法层出不穷,这背后其实也折射出我们当前教育评价中的种种弊端。完善考试制度,克服唯分数论的评判标准,从而深化综合评价,实现多元人才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完善的课程评价模式应当充分彰显应试能力的外显性与素养培养的内化性。再如,从教师的评价指标看融合思维,教学评价要实现一体化,评是最后一道关卡,如果做和评是两张皮,那五育融合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保障。比如刚才的劳技课《自制收纳盒》,我们也要和目标内容相一致,从多维角度进行评价,最后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不是只评作品,而是以边拿作品边介绍的方式将他们的设计思路、完成时间、工艺制作、实用美观等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评出最佳设计、最美作品、精诚合作等奖项。

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推进走向五育融合的少教真学高效混融课堂教学改进,应坚守教育常识,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助力学生学会与知识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其自我世界。

总之,五育融合视野下高效融合课堂教学改进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一个学科教师,并不是一定要把其他学科的内容都搬进自己的课堂,只是看如何利用有机关联、整体融通、综合渗透的融合思维促进本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深入整合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用得更综合。因此,每个老师不妨从自己的课堂反思与重建人手,挖掘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升级自身的能力芯片,成为有硬核的DER(设计师、测评师和人生指导师)型教师,积极探索实施教、学、研、评“四位一体”成长模式,五育融合的综合育人效应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 yb_xwfb/gzdt_gzdt/s5987/2 02001/t20200127_416672.html, 2020-04-09.

[2]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5):6-7.

[3]黄荣怀,张慕华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3):11-15.

[4]万昆,郑旭东等.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好了吗?——后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与智能技术应用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109-111.

[5]杨金勇,裴文云等.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与经验[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9-31.

[6]谢幼如,邱艺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3-25.

[7]梁林梅,蔡建东等.疫情之下的中小学在线教学:现实、改进策略与未来重构——基于学习视角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5):5-10.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8-09-13(10).

[9]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01).

[10]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

[11]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2):3-9.

作者简介:

宁本涛: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政策、教育评价学和学校改进研究(btning@ses.ecnu.edu.cn).

高欣秀: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gaoxinxiu@yeah.net).

收稿日期:2020年6月15日

责任编辑:赵云建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在线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