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2023-02-24林晶心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中学历史一体化

摘 要:在如今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育弊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探究积极性,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应用原则入手,对“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5-0014-0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落实各项教学举措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为载体深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举措,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评价改革的一项明确且强有力的举措[1]。在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现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的目标,促使学生参与学科学习过程,并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中深化学习体验,发展学习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主要是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教学评价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三者独立设计和落实的教育壁垒,更有助于高效地落实教学任务,科学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在具体教学中,主要从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环节及教学评价环节进行落实和实施。首先,在教师教学环节,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步渗透,明确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涵及教学方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学习反馈,实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次,在学生学习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方面,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知识背后的内涵,让学生在强化课堂学习成效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质量,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再次,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突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评。最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学会反思和自评,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梳理,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要做好批注和查漏补缺工作。教师要基于评价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突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要遵循适度性原则,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落实以教导学、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一体化教学理念。第一,教学过程要适度。教学过程作为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考虑教学过程的适度性,为学生拓展学习思维和发展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和准备。第二,学习过程要适度。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基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自身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学习活动,并借助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逐步形成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三,评价过程要适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围绕教和学两个部分进行分別评价,在对教的评价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在对学的评价过程中反思评价方式,从而就这种实践、反思、优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切实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另外,“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适度性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侧重点方面,如针对七年级的教学评价要突出趣味性,针对八年级的教学评价要突出能力性,针对九年级的教学评价要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合理性原则

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构架和学习,了解中外历史的发展脉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特征,让学生在一体化的学习互动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转变以往历史教学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活化学生历史学习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和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结合和深入理解知识要点的实践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高质量、个性化发展。另外,还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及综合性的评价过程进一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在极具生动性、创造性及实践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对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三、“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活跃课堂氛围,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保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够基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引领主动思考和分析,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3]。所以,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进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以问题导学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行为都可以得到充分调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历史事件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探究辩证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深入感受中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均衡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综合设计,教师要搭建一个与学生沟通和互动的桥梁,基于历史知识进行多维度的交流和沟通,突出教學过程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和引领作用,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拓新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辅助“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的应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章节知识内容的重点和要点进行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可通过层次化的教学活动推进,让学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基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并在教学评价中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多元引入,培养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

教师在借助“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教学时要善于对课堂教学形式和策略进行创新,从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出发搭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在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活动中保障“教—学—评”一致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4]。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知识时,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历史意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能力目标则是通过课堂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多种渠道整合教学资源,发展学生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探讨中逐步掌握归纳历史事件的技巧和方法。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的环节为学生设计“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实践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互动从“教”向“学”转变。基于探究和分析,学生将中国近代史分为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四个层面。在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后,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引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然后基于预设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入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中自主感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培养家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的相关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对祖国的繁荣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分析史料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感受祖国强盛的学习互动中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渗透思辨能力,培养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着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步发展,让学生在主动汲取历史知识的实践互动中逐步搭建历史知识的框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对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注,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的关键要素。基于此,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体化的教学中得到发展,切实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均衡发展[5]。

以“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知识内容为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思想和文化都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些学说共同构成了我国璀璨的思想文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辅助下广泛应用史料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实践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辩论活动,将枯燥的思想文化学习变成趣味性的辩论课堂,然后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作出总结性的教学评价。这种优化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深刻感悟“百家争鸣”的内涵,

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

(四)改革教育模式,发挥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在利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等多个维度综合化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举措,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发挥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从教学目标入手进行综合设计:围绕《“日不落帝国”形势图》和《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对鸦片战争前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的过程有一个客观了解,然后基于这一目标细化课堂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的辅助下提取有用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分析鸦片战争的诱发因素及历史影响,通过辩证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利用评价进行连接,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四、结束语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仍旧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量,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辅助下全面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佳静.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学业多元评价方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8):242-244.

吴华.对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12):57-58.

黄逸云.基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J].上海教育,2021(Z1):129.

杨玉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3.

郭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PTJYKT2222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晶心(1984.2-),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莆田哲理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荣获2019年“一师一优”部级优课,2018年莆田市“初中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中学历史一体化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