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提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3-02-23黄文娟

求知导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提问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摘 要:提问是引领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并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恰当的提问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文章主要从巧妙提问、趣味提问、科学提问三个方面,对通过提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提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黄文娟(1985—),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在新课标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相继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依据。但是,在运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发现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故针对性提出了以提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互动、思考和探索,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

一、巧妙提问,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一)引用旧知,激活学生的数学经验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旧知,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当然,在引入旧知时,教师要对本节数学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以将旧知与新知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提升[1]。

例如,在进行“比0小的数”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知识,教师可引入之前学习的负数的知识,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学习的负数吗?大家可以列举几个与负数相关的生活例子吗?”以此引导学生回忆相应的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回忆负数的知识时,会将其与本课知识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可结合本课内容提出“大家能说出哪些比0小的数?”“大家认为比0大和比0小的数各有什么特征,学习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等问题,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以此降低新课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进行“图形的平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入学生之前学过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向学生提出“大家熟悉这些运动吗?”“在这次移动中大家可以看出什么变化?”等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二)结合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课堂提问时引入生活实例,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将学生思维、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相关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2]。

例如,进行“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生活元素,提出“平常爸爸能吃三碗饭,妈妈能吃一碗饭,你能吃两碗饭,妹妹能吃半碗饭,现在要让每个人都吃一样的量,那么怎么分最公平?”“大家知道家里人的平均身高吗?”等生活化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和运用方法,明白平均数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在遇到平均数问题时,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又如,在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明回家的总路程为2000米,地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这两者是如何转换的呢?按照这种转换方式,你能预估一下你家和学校在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吗?这样的设问,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更强的转换和计算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趣味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比较喜欢有趣和神秘的话题。情境教学模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将其应用在数学提问式教学中,既能丰富提问教学形式,又能增加提问教学的神秘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的性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个轴对称图形,并提出“大家觉得视频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需要沿着哪条线对折才能使其完全重合?”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会受到视频内容吸引,进而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为了让学生更精准地回答问题,教师还可给学生发放一些轴对称纸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助力下更自信地说出答案。又如,在“黄金分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方式。在教学前,教师可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性问题,如“阿茵跳舞十分好看,每次她上臺表演,观众都会惊叹她具有黄金比例身材,那么你认为黄金比例身材是怎样的呢?”。这种趣味性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推动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恰当的时间巧妙地引入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设置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推动教学的发展。好的进阶性问题会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豁然开朗。教师在设置推动性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3]。

例如,在进行“抽签方法合理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在完成一个抽签活动后,结合相应的抽签结果提出“这个抽签活动大家觉得公平吗?如果在班干部选择或是政府工作人员选举时应用抽签的方式进行,你们会同意吗?”等问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推动性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这个抽奖活动公平(不公平)?你能想到多少种有效的选举方式呢?这一推动性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进行“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正在讲解的内容,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提出问题:这样应用旋转知识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列举其他的与图形旋转相关的现实应用吗?这些应用给了你什么启示?这样的问题可以层层推动学生思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在引导学生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就能让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科学提问,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一)分层设问,让学生各有所获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规律及身心特点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允许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并在一步步的教学引领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學生在学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自信[4]。

例如,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先依照学生的基础能力,将班级学生分成待提升组和进阶组。对于待提升组,因为其学习能力和水平较低,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单且具有引导性,应以基础应用类题型为主,引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这种简单且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又能适当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可作为待提升组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及逻辑思维拓展的“支架”。而对于进阶组,因为其数学知识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提升课堂问题的难度,如“小丽放学后乘坐出租车回家,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2000米内起步价7元,超过2000米每千米收1.3元。到达目的地后,小丽共给司机40.2元,问小丽乘车的距离。”。这样的问题既具有趣味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又具有一定难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兴趣的角度设置层次性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与解答问题。例如,在进行“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将乐于参与活动的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划分为独立思考组。教师可先让实践组在班级中展开随机调查,积极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让其将信息交给独立思考组,由独立思考组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既可以促进两组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二)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参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又能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氛围[5]。

例如,在进行“互逆命题”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因为没有预习,一些学生会提出“什么叫互逆命题”“互逆命题在生活中常见吗?”“课堂中能找出互逆命题的例子吗?”等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去浏览教材,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寻找答案。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解答先前提出的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或错误时,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其中比较新颖、有趣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其思路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全班学生的提问意识。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为原命题,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逆命题。”这一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学生:“除了直角三角形,大家还能找出其他与三角形相关的互逆命题吗?”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互逆命题。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是原命题,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为逆命题。”对此,教师可再次深化问题,提出“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为等腰三角形是原命题,那么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为逆命题吗?”等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允许学生一有问题就立即提出,以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提问氛围,使问题教学课堂更加完善,数学教学质量更高。

结语

教师将问题科学灵活地引入课堂,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比传统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与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汉桂贤.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107.

余肖.巧借课堂提问,助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2):133.

庄义德.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3):171.

公海燕.利用有效提问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0(3):177.

林金梅.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0):83.

猜你喜欢

提问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