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刊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艺术研究

2023-02-23陈卓琳太原师范学院

天工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世德堂本程式化

陈卓琳 太原师范学院

世德堂本《西游记》通常认为即《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金陵世德堂刻本。世德堂本《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史上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四大奇书”的《西游记》,其故事更是被改编成各个版本的影视剧、动画片、游戏等。近几年,学术界掀起了关于古典文学影视改编的研究热潮,其中,《西游记》的研究队伍是最庞大的。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版本来源、作者考辨、人物原型、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多是针对《西游记》故事和文本的研究,针对插图的研究相对较少。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我国古代小说插图中独树一帜。其插图穿插在情节之间,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方式,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整本书更加生动、活泼。这种插图形式不仅是对文字部分的解释和补充,更是刻工对原著精髓的独特领悟和再创造。

一、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空间表现形式

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是金陵画派的代表,对研究金陵画派版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空间表现形式上,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将人物群体置于同一时空进行展示,人物与景物多在同一高度展现,基本上以人物为中心构图,其他景物围绕在人物周围。画师尝试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及人物所处环境中的细节元素,如花草山石、仙鹤白鹿等,来营造出插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西游记》插图的空间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平面化表现、透视法表现、抽象化表现、意象化表现等几种方式来实现。以人物为中心的视点定位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主要构图方式。在画面中,人物形象被置于主体位置,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这种形式与画像石的构图特征类似,因此有学者认为是对画像石风格的继承。

画师在进行平面化表现时,空间感通常通过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组合与搭配来呈现。画师利用不同形状的图案,以及不同人物或物品之间的位置和关系,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场景。平面化表现不仅突出了视觉效果,而且注重对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真实而又独特的视觉体验。例如,当画师想要表现一个人物站在房间里时,他可能会在房间的墙壁上添加一些窗户或装饰品,从而丰富画面并增强空间感。这种表现方式突破了二维画面的限制,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真实感。总之,平面化表现是插画师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不仅要求插画师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更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视觉元素来营造出独特而真实的视觉效果。

透视法是绘画中表现空间感的一种常用手法,它利用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透视规律来营造物体的远近感和层次感。在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画师巧妙地运用透视法来表现场景的空间感,呈现出更为逼真、立体的画面效果。当描绘建筑物或山水时,画师会精确地运用透视规律,将远近物体的比例、色彩和细节表现得恰到好处,让读者在翻阅插图时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之中。透视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视觉效果,更为读者提供了立体、逼真的感官体验。

抽象化表现和意象化表现则更加独特,其通过抽象的符号、图案或象征、暗示等手法将人物、景物等元素与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抽象化或意象化的空间感。在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抽象符号或图案常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和场景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线条的方向、疏密和虚实等的巧妙变化来展现不同人物或物品之间的前后关系和位置关系。这些抽象元素以一种微妙而又生动的方式为插图增添了深度和立体感。意象化表现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常采用的另一种空间表现形式。通过运用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画师将人物、景物等元素与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象化空间感。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景为例,为了更好地表现他轻盈飘逸的身姿,画师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将云雾与孙悟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飘逸、空灵的空间氛围。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西游记》中奇幻、神秘的空间氛围。

二、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的物象元素

在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各种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为这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增色不少。画师巧妙地运用了各种物象元素,在不同的场景中对它们进行了刻画。神兽、仙草、灵石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祥瑞事物的追求和崇敬。神兽,如龙、凤、麒麟等,被赋予了力量、勇猛、忠诚等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主人公孙悟空的刚毅与坚定,以及他对信仰的忠诚。同时,这些神兽也成了力量和智慧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仙草,如灵芝、人参等,则被赋予了健康、长寿、智慧等象征意义。它们在插图中的出现,传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智慧的追求。同时,这些仙草也代表了大自然的恩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灵石,以其坚硬、稳定、智慧的特性,成了智慧和永恒的象征。在插图中,灵石成了主人公孙悟空的标志性元素,体现了他坚毅不拔与智慧超群的人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插图中的仙鹤和白鹿被视为道家文化的代表,它们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这些元素的出现,凸显了道家文化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例如,在《西游记》中,云和风作为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从取经路上孙悟空与妖魔鬼怪的不断斗智斗勇到天宫地府的仙境,云和风都见证了孙悟空的成长与蜕变。它们的形象所传递出的内涵很丰富,涉及道家的自然观念、人生态度以及审美趣味等,使得这部名著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风调雨顺或狂风暴雨,如同神明的恩赐或惩罚,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的生活。这些自然现象变幻无常,超出了人力所能掌控的范围,使得“云雾”变得神秘且不可触碰。在这种敬畏之心的影响下,古人对“云雾”产生了神圣的崇拜。他们视“云雾”为神性之物的化身,甚至认为这是神灵出没的预兆。人们既向往能够如神灵般乘风远去,也畏惧“云雾”背后的神秘力量。这些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云雾”被赋予了浪漫神奇的奇幻色彩。在《西游记》中,“云雾”作为孙悟空行侠仗义的工具,帮他成功渡过了许多难关。孙悟空戴上这副利器,可以洞察敌人的弱点并化险为夷。另外,“风”在悟空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无论是腾空而起,还是瞬息万变,“风”都与孙悟空紧密相随,帮他适应环境、克服困难。“风”在《西游记》中还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在孙悟空吹出狂风将妖怪吹走时,“风”象征着孙悟空的勇气和力量;而在唐僧被狂风吹走时,“风”则象征着唐僧遭遇的困境和无助。这些象征意义使得“风”在《西游记》中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云和风的形象不仅丰富了《西游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更使其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经典之作。云和风的元素形象,让《西游记》这部名著更具魅力。

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的象征元素,不仅赋予了这部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通过欣赏这些艺术形象,我们可以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趣味。这些象征元素也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三、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再现文本的程式化

程式化表现是指将绘画语言和技巧归纳为一种系统的、可重复的模式或程序。由于当时印刷技术的限制,明刊本插图通常是以木版画或石版画的形式制作,因此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在刻画上也带有程式化风格,这种程式化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人物造型的程式化、动作和场景的程式化、表现手法的程式化等几个方面。

在插图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外貌特征被严格地按照固定的样式进行刻画。孙悟空被描绘成身轻如燕、轻盈灵动,猪八戒则身材臃肿、肚大腰圆,而唐僧则有着如冠玉般的面容,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这些程式化的造型使得读者可以轻易地辨认出这些角色,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形象的多样性。

程式化的动作和场景描绘也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重要艺术特点之一,插图中角色的动作和背景往往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刻画。这些动作模式往往源于日常生活,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举例来说,小说中孙悟空翻筋斗云、猪八戒摇扇等都是经典的固定场景和动作。这些场景和动作在明刊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中被精细地刻画出来,以再现文本中的描写。插图不仅可以加深读者的理解,还可以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插图场景的程式化是一种将文本中的描述转化为视觉图像的固定套路。在《西游记》中,由于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和场景描写极具特色,因此在插图中,这些场景和动作被精细地刻画了出来,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这些场景和动作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能够直观地展现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这种程式化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更好地通过视觉效果领悟到故事中角色的形象。此外,不同角色的动作和场景也相互照应,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在插图作品中,表现手法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和传统。画师通常采用线描和版画的形式来塑造物象,以流畅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这种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为插图作品赋予了鲜明的视觉效果,使它们成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种程式化表现形式在明代作品插图中非常普遍,不仅在世德堂本《西游记》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小说中也经常出现。这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还能够提高插图的艺术价值,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插图的优美之处。

四、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叙事表现

插图的叙事性主要体现在它对文本内容的讲述上。与文字不同,图像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插图通过描绘场景、表达情感、展示细节等方式,为文本提供了更直观、更生动的叙事方式。插图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可以精妙地表达原作中的关键信息,诸如情节转折点、重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等。插图以视觉化的形式展现了文字无法穷尽的细节和情感,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进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此外,插图能够强调故事情节中的高潮、转折、悬念等关键点,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插图不仅是对原作的补充,更是对原作精神的再创作,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世德堂本《西游记》的插图在还原原作的叙事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插图不仅能够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原作,同时也能增强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插图,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引发情感共鸣。此外,插图还可以表现原作中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场景和情感,进一步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更为出色的是,插图还可以表现原作中没有直接提到的细节,这些额外的信息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立体感。在创作插图时,画师不仅要深入理解和研究原著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画笔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出来。这就需要画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绘画技巧和创新能力。同时,插图也可以与原著的文字部分相互补充,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内容。因此可以说,《西游记》的插图在还原原作的叙事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为文本提供了丰富的叙事方式,增强了读者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和隐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增强故事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还可以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细节和场景,从而更深入地体验故事的魅力。在故事的理解和传播过程中,插图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它将文字难以表达的元素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欣赏插图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对故事内容的联想和思考。插图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是视觉享受的瞬间惊喜,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读者沉浸在图文交织的世界里,他们会进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探寻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世德堂本程式化
历代《文选》刻本中的陶诗文献辑说
张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兹堂系版本 补板文字来源考
凌云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探讨
“《儒藏》精华编”《河东先生集》出版
二人转艺谚:投师不如访友 访友不如偷艺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空椅子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