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唐代葡萄花鸟银香囊结构的首饰设计浅析及实践

2023-12-27陈允誉

天工 2023年23期
关键词:香囊珐琅暗香

郑 娟 陈允誉

1.湖北美术学院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推力为文化产业时,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越发不平衡。各国文化产业市场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也由文化和消费扩大到城市和国家战略层面。文化自信能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并将其运用于当前的设计工作中,是对文化自信的良好诠释,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养分。

目前,首饰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设计者将中国传统元素生硬地加入设计作品中,或者只满足主观上的视觉融合而不在意其使用效果,又或者生硬使用传统材质来表现,而不在意材质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市场上所谓的由中华传统文化而衍生的首饰呈现新瓶装老酒的态势,并未将传统文化精髓真正融入设计作品,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尤其是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设计者应该在因循传统的同时,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及使用需求。

在设计研究中,对传统设计元素的发掘及设计实践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题研究不仅能为葡萄花鸟银香囊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还能为葡萄花鸟银香囊文化带来新一轮的传播,同时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的设计实践,对于首饰设计思路的拓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有关葡萄花鸟银香囊

(一)盛行于唐代的葡萄花鸟银香囊

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数量甚多,大多出土地点集中于陕西西安,即唐代的都城长安周围。西安何家村在1970 年出土了230 件金银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盛行熏香,香薰器皿也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地,熏球又称为香囊,是出现于唐代的一种新型香器,是一种附有提链的金属熏球,大多是有着精美雕镂的银、铜熏球,也有带盖多足的带有提链的铜香熏。这种有提链的香囊既可以在外出时随身携带,也可悬挂于室内,或作为温暖被褥的熏香。

(二)葡萄花鸟银香囊的功效

唐代葡萄花鸟银香囊兼具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这两种功能密不可分。而其本身作为装饰物,主要用作装饰室内与贴身配饰,但因为香囊器皿的特殊性,部分装饰功能只能依附于使用功能。从诸多唐代古诗词中可知,唐代葡萄花鸟银香囊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室内装饰

相比于室内装饰和熏香,葡萄花鸟银香囊往往不单独使用,金银材质所特有的对光泽的反射作用,可以增加屋内的明亮程度。通常悬挂于床帐四角或房梁上,能使房间内有光彩四溢的效果,更能香气满堂。

张鷟在小说《游仙窟》中描写十娘的卧室:“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这是王琚在《美女篇》中所提到的。银香囊既可熏香又可暖被,且唐代在卧室之内或床榻之上有垂挂“帐中香”的习惯。

2.贴身配饰

香囊作为贴身配饰,使用者不仅有皇亲国戚,也有小家碧玉、翩翩少年。佩戴者可将其置于袖中,亦可悬于衣外,在唐代其不仅作为贴身装饰,更是身世显贵的标识。“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薰”,唐代的章孝标在《少年行》中刻画出了“暗香盈袖”的少年出行打猎的飒爽英姿。在特殊节日里,更是作为一种“礼”来表现。

唐玄宗时期编撰的《唐六典》中规定,国家的礼仪规范是皇帝需要在岁终腊日的仪典之上佩戴香囊。据《唐六典》第二十二卷记载,中尚署需“及岁时乘舆器玩,中宫服饰,雕文错彩,珍丽之制,皆供焉,丞为之贰”,“腊日,进口脂、衣香囊”。由此可知,每到腊日,都要进购口脂,用香囊熏衣佩戴,而因驱寒保暖的功用,香囊特选在腊日进贡。

(三)葡萄花鸟银香囊的结构分析

据《西京杂记(外五种)》对于被中香炉所述:“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葡萄花鸟银香囊为球体,外形极为美观,球体表面为花鸟镂空纹样,以球体中间的水平线为分割线,将球体等分为两个半球形,一侧与钩链相结合,而另一侧则与活轴相套合。其结构特点在于重力向下,重力在葡萄花鸟银香囊中相当于一个隐形的固定点,加上内持平环与香盂的两个固定点,实际上存在的三个固定点,会使盛着香料的香盂无论如何自由运动都会处于底端向下的平稳状态。而从葡萄花鸟银香囊下半球体的内剖面图来看,下半球体又设置了与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而内层机环则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用银质铆钉铆接外壁、机环和金盂,使内部不受拘束地转动。这样的结构能保证无论外壁球体如何转动,但内部因为机环结构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向下,里面的香料也不会受到香囊转动的影响(见图1)。

图1 葡萄花鸟银香囊内外环力学原理(图片来源:自制)

二、基于葡萄花鸟银香囊的首饰产品的设计策略

(一) 产品的结构及文化特色体现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首饰产品借鉴了中国古文物唐葡萄花纹银香囊的结构形态,使用文物中的支点悬挂结构来承载香料,再将外部结合鸟的身体形态,用鸟的身体部分来承载香料。首饰中的鸟会随着人的动作而晃动,而其肚子中的香料却不会溢出。借此展现支点悬挂巧妙性,同时以珐琅首饰的形式加以展现,希望借此来展示先人的智慧,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首饰产品的形态是从国画中提炼出来并加以简化,国画中的鸟活泼生动,叶姿态各异,具有精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将其应用于设计中,可以设计出极具意境的现代首饰产品。

(二)对于唐葡萄花鸟银香囊结构的改造

1.隐形轴将香囊和外部首饰进行两点固定

在设计“唯有暗香盈袖”系列的手环时,笔者利用了葡萄花鸟银香囊的结构特点,将香囊作为首饰的一部分,用一个轴将香囊外壳的两点固定于首饰上。(见图2)利用外持平环与外壳和手环三个部件同时连接,从而使该首饰既能满足人们对饰品精致的美观需求又能达到香气四溢的嗅觉效果,在佩戴过程中随身体的运动而摆动,但内部香料却始终不会溢出。

图2 隐形轴与外部相固定(图片来源:自制)

2.支撑柱将香囊和首饰结构进行连接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项链的饰品鸟中有两个轴,其中一个轴连接饰品鸟的头部与身体,使鸟的整体形态得到保证,又因外部有装饰树叶,旋转开合会不符合人的使用要求,因此将开合的方式改为上下开合,于是笔者将其扣锁结构改为磁铁相扣的隐形锁(见图3),在保证香囊稳定牢固的基础上,其美观程度不受锁扣的影响。

图3 隐形锁(图片来源:自制)

(三)珐琅材质的运用

珐琅材质可以带来类似于宝石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珐琅色彩的丰富和珐琅产品的质感是“唯有暗香盈袖”系列产品材质的一大亮点。

笔者依照视觉中心原理,将珐琅应用于首饰产品最突出的位置。考虑到人的视觉行为习惯,认为珐琅作为叶子部分的材料最为出彩。因此,作品将珐琅用于叶片上,使首饰更加灵动。彩色珐琅与金色相互照应,材质色彩之间的对比,使首饰呈现光彩璀璨的效果。

(四)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首饰在保证可以佩戴的基础上,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在佩戴时更加舒适。首饰的重量也是日常佩戴所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要兼具美观性和功能性。设计者在保证首饰产品符合时代发展的同时,体现当代绿色生态文化,并体现出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设计方案展示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首饰产品最突出的设计特色是香囊结构的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为:打开首饰盖,展现香囊首饰内部结构,放入香丸,关闭首饰盖,随身佩戴。

通过提取国画中的鸟和叶子的元素,形态上仿照画中栩栩如生的鸟和生机盎然的叶子来进行外形绘制,设计出以下首饰形态。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要配色,能使佩戴者给他人带来稳重的印象,而绿色的使用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见图4)。

图4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首饰(图片来源:自制)

“唯有暗香盈袖”系列首饰产品包括项链、手环、耳饰以及胸针、袖扣,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能体会到视觉及嗅觉的双重感受,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香囊结构中的香丸可以开发多种味觉产品进行替换,使首饰作品增加了与使用者互动的环节,更具趣味性及参与感。整套首饰具有生机勃勃的美感,带给佩戴者以更好的感官体验及心理感受。

四、总结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葡萄花鸟银香囊中的平衡环结构是符合时代特质的创造活动,其表现出唐代匠人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造物方式,兼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基于葡萄花鸟银香囊的研究,设计出系列化的首饰,以创新的方式去改良葡萄花鸟银香囊的内部结构,结合珐琅材质的使用,使首饰设计作品呈现多重价值,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并期待将其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葡萄花鸟银香囊的研究尚有待继续深入,首饰作品的形态设计仍有进步空间。由于支点悬挂结构对于重力的依赖,后续产品设计中对于结构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改良,以减轻首饰整体的重量,更适于日常佩戴。研究及设计过程对于拓展首饰创新设计理念具有直观的启示意义,研究唐代历史人文、文物瑰宝,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梳理传统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首饰类产品的设计新思路,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传承创新,为传播文化做出努力。研究成果要走入人民的生活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今后的研究工作将在设计实践中继续完善。

猜你喜欢

香囊珐琅暗香
暗香
暗香袭人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TREASURE TRAIL
ЛУЧШИЙ ИЗ ЦВЕТКОВ – МЭЙХУА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弗得一窥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