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新媒体平台建设及关注度的调查研究

2023-02-22谢安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宣传策略新媒体平台博物馆

谢安圆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作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章探讨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关注度现状和提升策略。通过完善宣传策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等措施,以期提高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为博物馆的宣传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博物馆;宣传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25

1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概况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历史遗址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江南贡院在鼎盛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明清时期的江南贡院堪称“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于2017年1月28日开馆,2020年,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占地2.6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全部位于地下,四周环绕竹简,就像一个“经匣”,博物馆的屋顶设计成“墨池”,墨池中的水静如明镜,有着“以史为鉴”的含义。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科举文化体验展示中心、科举文物保护中心、科举制度研究中心。

2 新媒体平台关注度的调查

2.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关注度现状,包括关注度的数量、质量和特点等方面。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博物馆提升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提供策略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文化。

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情况。其次,设计问卷调查,针对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新媒体关注度进行调查,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分析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和推广情况。

2.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涉及236位参与者,其中,年齡在25岁以下的参与者最多,达128人,占总参与人数的54.24%;其次是37~60岁的参与者,为56人(23.73%),26~36岁的参与者为42人(17.8%),60~70岁和70岁以上的参与者分别为7人(2.97%)和3人(1.27%)。年轻人群体的占比较高,尤其是2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由此可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关注度主要来自年轻一代。接下来探讨其对博物馆新媒体平台的关注程度、兴趣点、使用习惯以及期望,以更全面地了解该群体的需求和反馈。

2.3.1 观众兴趣和关注点

在调查关于参与者对博物馆感兴趣的领域中,参与者对历史沿革和馆藏文物的高关注度(73.7%和69.1%),说明参与者对博物馆传统和收藏的文物有着浓厚兴趣。新媒体运营的方向应侧重于提供多样化且质量高的内容。针对不同兴趣领域,可以设计丰富的线上内容,如历史探索系列、文物解说故事、文创产品介绍等,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2.3.2 新媒体平台使用情况

参与者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的原因多样。根据图1显示,其中64.0%的参与者表示其关注是为了了解博物馆的相关信息,58.9%的人对该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背景感兴趣。此外,62.7%的人希望通过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41.5%的人追求获取最新的博物馆活动动态,33.5%的人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博物馆提供的智能服务(如语音导览等)。因此,通过提供丰富的博物馆信息、知识分享、教育性内容,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及时更新博物馆活动动态、提供智能服务等也是吸引观众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中,博物馆可以更加侧重于这些方面,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如图2所示,观众对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的查看频率呈现明显差异。36.9%的人选择一周查看2~3次,19.5%的人则每天查看多次,这部分人群对博物馆推送内容的较高关注度,反映了用户对博物馆信息的持续关注和对内容的认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19.1%的人一个月以上才会查看一次,8.5%的人一个月仅查看一次,16.1%的人在2~3周内查看一次。有近30%的用户对推送消息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查看频率较低。可能是内容吸引力不足、推送频率不当或者用户兴趣匹配度不够等原因所致。因此,博物馆可以针对这部分不太频繁查看推送消息的用户群体展开进一步调查,了解其不太频繁查看的原因,可涉及内容类型、推送频率、用户偏好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对推送内容进行优化和个性化,以提升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待。

如图3所示,参与者在微信公众平台查看消息的时间在18:00~22:00的观众占比最高,达33.5%;其次是11:00~14:00的占比为28.4%;15:00~17:00的占比为22.5%;而在7:00~9:00和晚于22:00的时间段也有相当比例的用户,分别占19.5%和27.5%。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用户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更偏好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18:00~22:00是高峰时段,用户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通过微信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博物馆可以根据这些时间段的特点,在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时间段增加消息推送或发布重要内容,以提高消息的曝光度和触达率。

关于观众对博物馆微信平台推送消息的浏览频率,如图4所示,50.0%的人经常刷、看大标题,感兴趣就点开,显示了这部分用户对内容的高度关注和自主选择阅读的倾向。28.8%的人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放入订阅号文件夹,一般不看,有需要时点开浏览,这部分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性地查看特定或感兴趣的内容。而每天关注博物馆公众平台动态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21.2%。

2.3.3 期望和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的兴趣点和使用习惯是第一步,但要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运营,需要进一步了解观众对微信平台的具体期望和需求。根据图5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微信平台消息形式,图文结合是最受欢迎的,占比高达77.5%,观众更倾向于同时融合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形式。有36.4%的观众偏爱文章形式的消息,这部分用户更倾向于深入的文字表达,更喜欢通过文字形式了解内容。视频形式的消息得到了40.7%的观众支持,显示了观众对于视觉和动态内容的偏好。视频形式更生动、直观地展现博物馆相关内容。喜欢互动问题形式的观众占比28.0%,尽管比例不高,但也反映了部分观众对于参与互动、评论和回答问题的形式感兴趣。因此,对于博物馆微信平台内容的制作,图文结合且增加视频元素更具吸引力,也可以适度添加互动性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观众对于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如图6所示,观众对博物馆微信账号发布的内容有明显的偏好,有关展品的介绍和背后故事是最受欢迎的,占比高达72.5%。这表明观众对于深入了解博物馆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极为感兴趣,希望通过微信平台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另外,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最新活动、讲座的预告(47.9%)以及展览信息预告(48.3%),显示了他们对即将举行的活动、讲座和展览的关注。还有很多观众对文创产品介绍有一定的兴趣(42.4%),这表明观众对于博物馆相关的衍生品有一定的兴趣。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馆内新闻的关注度(36.9%)及其他内容的期待(6.4%)相对较低,这为博物馆运营者提供了一些指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更加精准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和需求,提升微信平台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如图7所示,对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获取的功能性服务方面,文物介绍占比达68.6%,游览攻略紧随其后,占比为64.4%;语音导览和订票的需求也很高,分别占47.5%和46.6%;博物馆最新活动资讯和文创产品购买分别占45.3%和31.8%,显示观众对于了解博物馆最新动态和购买相关产品有一定的需求。基于这些数据,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文物介绍和游览攻略,同时考虑增加语音导览、订票服务等便捷功能,以满足观众对于参观信息和便利性服务的需求。

2.3.4 改进与问题解决

在了解了观众对于博物馆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的评价和需求后,深入探讨改进与解决问题的方向将成为提升博物馆运营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

根据数据显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存在几个主要问题,44.5%的受访者希望能在公众号上购买门票及相关文创产品,增加线上购票功能会提高参观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45.3%的受访者认为推送内容缺乏新意,需要增加优质推送文章。因此,公眾号的内容策划和更新频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可以通过增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与观众互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文章等方式改进,以增加用户黏性和参与度。

3 新媒体平台关注度提升策略和建议

3.1 创新内容与渠道,提高关注度

①制作有趣、有深度的内容。通过制作短视频、漫画、互动问答等有趣且有深度的内容。②拓展宣传渠道。除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外,积极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通过与知名博主或网红合作,进行跨界宣传,可吸引更多观众关注。③保持内容的新鲜度,定期发布新的展览信息、活动预告、历史文化知识等,以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④设计独特的logo、宣传语和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3.2 建立情感连接,提升参与度

①建立反馈机制与举办线上活动。设立专门的反馈渠道,鼓励观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举办线上讲座、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增加观众的参与度。通过设置抽奖环节,吸引更多观众参与。②展示幕后故事,分享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文物背后的故事等,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运作和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关注观众的个人故事,分享他们的参观体验、学习心得等,以增强观众对博物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拓展宣传空间,扩大影响力

①利用短视频平台与社交平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展示博物馆的特色展品、历史文化知识等。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最新动态、活动信息等,通过积极与粉丝互动扩大影响力。②利用音频平台与VR技术。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平台上发布音频导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线上展览,通过提供线上讲解服务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展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4 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文化吸引力

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和挖掘科举制度的历史文化,寻找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点,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②策划专题展览。围绕科举制度的不同方面,策划专题展览,如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科举名人的故事等。③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具有科举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将科举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4 总结

这次调查深入剖析了观众对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习惯、兴趣点及期望需求。观众对博物馆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为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关注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了观众对于平台内容偏好的多样性和对新媒体形式接受程度的不同。当前的推送内容吸引力较大,但仍有部分观众使用频率不高,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内容的吸引力和用户黏性。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内容策略,提升互动体验,优化推广和宣传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星,冯家红,董帮应.博物馆价值网络拓展路径探析: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例[J].文化产业研究,2020(2):269-284.

[2]高娟.略论微信公众号在博物馆宣教中的作用: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7):108-111.

[3]郑逸婕.新媒体交互艺术在线上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8-20.

[4]王琦.新媒体时代大运河非遗数字博物馆受众群体分析[J].河北画报,2023(4):10-12.

[5]陈琦.新媒体时代数字博物馆文化传播分析[J].看历史,2023(2):207-209.

[6]李昊.浅谈新媒体视域下数字博物馆建设[J].华章,2022(8):90-92.

[7]樊东宁.博物馆新媒体传播提升策略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97-99.

[8]王梦圆.新态势下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4):108-113.

[9]付昕东.市级融媒体平台建设探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6):198-200.

[10]刘溪尧.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0):114-115.

猜你喜欢

宣传策略新媒体平台博物馆
博物馆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基于国内动漫电影生命周期的众筹宣传策略探究
“个性设定”+“精准投放”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重在“春风化雨”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