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2023-02-22邱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4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

邱宁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在减少对文物遗迹影响、破坏的前提下,组织项目实施,管理目标控制,控制项目造价,根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关键词:建设项目;基坑治水措施;现场组织管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05

2023年是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治水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第十年,笔者作为负责该项目的主要人员,对整个过程印象深刻,借十周年之际,对工程内容和施工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现场管理等进行简单回顾。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316号,遗址保护范围面积约5.282万m2,是广东省唯一一处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项目。199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11月17日,入选国家文物局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09年,依托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历代遗迹的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动工建设;2010年,基本建设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当年11月11日部分区域对外开放;2014年;全面对外开放;2021年,南越王宫博物馆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经整合,设立南越王博物院。

1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治水项目背景介绍

南越国宫署遗址基坑治水项目是原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建设工程中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的后续工程。曲流石渠遗址(图1)保护主楼是为保护南越国御苑曲流石渠遗址而兴建的建筑,除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包括部分陈列展示功能及利用屋顶空间复原的南越王宫御花园。整栋建筑面积7040m2,占地面积4892m2,高12.5m,遗址文物保护面积约4000m2,遗址内大部分属于土遗址范畴,遗迹主要由砖、石、瓦、木等材料构成,区域地下水位比较高。

1.1 遗址基坑原有防水结构形式

南越国御苑曲流石渠遗址区域采用露明覆罩展示方式,因此,遗址保护主楼设计时首先将对遗址的保护放在第一位,避开遗址开挖区域,采用独立浅基础,其上用钢材支柱,大跨钢桁架横撑跨越遗址上方。同时,为避免对地下遗址造成损害,不设计结构楼面底板,使用三种结构形式进行防水:

第一种,1997年用于考古发掘现场安全防护的喷粉搅拌桩(使用年限长)。

第二种,1997年考古发掘现场支护用的喷粉搅拌桩+新设计的混凝土冠梁、衬墙等结合形成基坑支护和止水结构。

第三种,新旋喷桩防水结构。

1.2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渗漏成因

2011年4月,博物馆文物保护部门拟对基建工程施工期间覆盖的遗址文物本体防护层尝试揭露时,发现基坑内周边存在渗漏水现象。从现场勘察情况看,渗水主要在四个部位:①搅拌桩桩身的裂隙;②冠梁底与搅拌桩顶接触面;③内衬墙与搅拌桩身接触面;④竖向裂隙水(无底板结构)。此时曲流石渠遗址保护性开挖、遗迹保护和展示迫在眉睫,为保证文物安全,同时为尽量减少对文物遗址本体的影响和破坏,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治水目标以堵为主,结合疏、降、排等辅助措施进行综合治水。

1.3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综合治水实施

经过多次修改和论证,2013年2月,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综合治水工程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2012〕2176号)、广东省文物局(粤文物函〔2013〕61号)批复同意。

经过2013年6月28日、8月中旬公开招标,确定了负责施工和监理工作的中标单位。资质上要求:施工企业须具备文物保护工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允许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联合体应以具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为主办方;监理公司则必须同时具备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工程监理综合资质或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丙级或以上级别资质。

项目经费来源为财政部2011年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

2 南越国宮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治水措施及具体实施过程

因主体建筑已建成,从文物安全、减少对已建成建筑影响等多方面考虑,治水设计方案确定沿基坑内侧设置止水帷幕,对侧向渗漏水采用“排堵结合,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的原则,将地下水位控制在文物面以下1000mm;矩形桩防渗墙底部紧挨文物面一侧,设置盲沟和深层集水井,文物面下卧土层的裂隙水通过土体坡面铺设的土工布通道排放到盲沟,以起到如下作用:①引导文物面下卧土层附近的裂隙水疏、排进盲沟内;②根据遗址本体对水位、含水量的要求,利用集水井内自动抽水泵,及时调节坑井内水位标高;③控制遗址内湿度,将水井内多余的水通过外排水管接入市政管网,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遗址水害问题。

由于是在已建建筑且遗迹遍布的场地内进行基坑基础工程并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同时作业面狭小、场地有限,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使得曲流石渠遗址基坑综合治水工程施工难度加大、风险系数增高。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对项目做了如下安排。

2.1 施工企业前期准备阶段

基坑占地面积约4900m2,周长约310m,治水区域面积约4000m2。基坑范围内文物遗迹密布,施工前要充分做好文物隔离和防护措施。

博物馆项目负责人要协助施工方对遗址现场情况进行了解,施工企业在征得文物部门同意的前提下,首先落实好施工工作面、文物重点保护区域及保护措施;其次,做好三通一平、规划好施工用房及临时设施场地、设备物料进出路线等事项;再次,该项目是广州市文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施工企业可申请绿色通道,缩短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时间;最后,根据由博物馆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会议,进一步深化施工图纸。

2.1.1 制定施工计划、编制施工组织方案

正式开工前,施工企业按要求制定施工计划、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图2)。施工方案以保护为原则,尽量减少对文物遗址本体的影响和破坏,确保遗址的安全。

2.1.2 搭设工作平台,实施文物保护措施

开工前,在文物保护部门同意确认的区域铺设工作平台,进行现场围蔽;加强对施工人员文物保護宣传,增强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施遗址本体保护隔离措施。

对遗址本体的保护,要求避开外露的文物,并标注警示标示。对未外露的文物,在现有回填砂上部覆盖彩条布,其上再满铺砂包,厚度为50cm,砂包顶上再铺设钢板。特别是在文物四周铺设防渗土工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遗址的影响。

对基坑西南侧散水遗迹保护措施,采取保持回填砂现状,周边再铺一层砂包,砂包上铺夹板并做标示,严禁施工人员及材料运输工具在其上通行。

2.2 项目施工阶段

施工条件具备,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指令。2013年8月22日,曲流石渠遗址基坑综合治水工程正式动工。工程规模:基坑周长约310m,基坑治水面积约4000m2。其中:防渗墙约1898m3,单管旋喷桩桩长约713m,亲水性环氧树脂堵漏约450点,改性环氧树脂堵漏约50m。

主要施工流程:放线槽探→堵漏→矩形桩防渗墙施工→单管旋喷桩施工→截水沟施工→集水井施工。由于现场工作面有限,施工队伍各工序间须尽量利用已有工作面,相互配合协调,紧凑有序,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2.1 防线槽探堵漏

采用人工开挖槽,槽底宽1.2m、深1.0m,支模板,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厚200mm。同时根据现场渗漏的不同情形,采用不同的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不同的堵漏方法进行封堵:漏水缝,采用亲水性环氧树脂及丙烯酰胺进行灌浆堵漏处理;干燥缝及蜂窝,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处理;原冠梁与旧搅拌桩交接面及冠梁、内衬墙面渗漏部位,主要采用“少量多次注浆原则”,使用亲水性环氧树脂进行灌浆堵漏处理施工。

2.2.2 矩形桩防渗墙

每槽段1500mm处设一矩形防渗墙,槽宽1.2m,防渗墙厚800mm,平均深6.0m。开挖后,土墙两边采用“锚杆静压桩法”各施打钢管桩一排,间距400mm,深8.5m,浇捣钢筋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是强度达到C30级抗裂纤维混凝土),厚200mm,作为支护结构。钢筋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HPB235级、HRB400级钢筋。防渗墙体灌注混凝土按设计预留槽间接头,安装1.2mm厚的铜止水带。

在开挖好的沟槽底按设计要求安放盲管(Φ200×6mmPPE),盲管每间隔100mm钻孔,孔径3mm,呈梅花状,然后外包土工布,按配比2∶1∶1填放米石、粗砂、中砂,至沟槽底填平。盲管的坡度为3‰。

安装护壁钢筋前,沿土坡面铺设塑料膜和土工布,塑料膜一侧紧挨文物封土层,另一侧直接预留至防渗墙底,加强对遗址本体的保护力度。

在遗址内施工,受场地限制,开挖防渗墙只能采用人工挖掘,平均开挖深度6m,部分深度达到8.0m及以上,施工难度、风险都较大,且在挖掘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周围土体水土流失、脱落或出现流沙。为控制周边土体的沉降,确保人员、文物的安全,在安装护壁的支护模板时,每开挖深度0.5m即预留一排注浆孔,采取“少量多次注浆原则”,用手动注浆泵定量定压充填灌注水泥浆。

2.2.3 单管旋喷桩施工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部分区域采用。

2.2.4 截水沟

利用矩形桩防渗墙的空芯部位做截水沟,近基坑支护一侧预留泄水孔。沟底标高为文物面以下1.0m,沟底与集水井顶部坡度为3‰。

2.2.5 集水井

平面尺寸为2100mm×2900mm,井深8.0m。底板和井壁厚度均为200mm钢筋混凝土。具体做法与矩形桩防渗墙相同。

根据现场遗址的高程,运用盲沟疏水,通过基坑周边矩形防渗墙(暗沟)排水至截水沟,设定水位高度,定期从集水井抽水排至室外市政管网。通过降、疏、排水措施,既能保持文物本体的湿度要求,又能减少水量过多对遗迹、文物的损害。最后,在已完成的矩形桩防渗墙、截水沟、集水井上铺混凝土预制板作为防护盖,便于日常检修。

3 施工组织管理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基坑综合治水工程是基于文物保护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有别于一般的文物保护工程,作为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为便于进行现场管理,在开工前对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已基本了解,事先熟悉相关的文物保护、建设工程法规、规章及审批流程,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突发情况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施工能顺利推进至竣工验收结算,掌握一些预结算编制知识,便于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控制。

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及相关管理规定基础上,也借鉴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对监理公司、施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品质把控、造价审核,使项目最终如期、保质、保量完成,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顺利结算。

3.1 文物保护与施工安全重要性

工程现场为文物保护区,文物保护为第一位,但施工面紧靠遗址本体边缘,特别是基坑开挖后,遗址面原有稳定性减弱,出于对文物本体保护需要,也为了确保支护结构安全,施工期间委托了第三方监测单位通过设置观测点对遗址范围及施工区域进行安全监测,重点对支护结构冠梁水平位移情况、支护结构冠梁沉降情况和文物古迹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单位对现场监测所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反馈给博物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施工顺利推进增加一重保障。

由于采用人工挖孔,孔深且窄,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大,施工过程中还要时刻留意土体,防止滑坡、坍塌和流沙出现。因此,正式开工后,要求施工方必须配备经验丰富、合格的安全专业人员,明确责任,特别是深基坑开挖时,必须提前做好通风排气工作,检查作业人员防护设施的安全性,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既要保证文物安全,也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加强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

监理公司受博物馆委托,负责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配合博物馆协调相关方的关系。根据已签订的监理合同,明确要求监理工作从签发开工令前5天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归档完成为止,并安排人员24小时驻场。

作为项目负责人,日常督促监理人员履行职责,要求必须做到:检查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重点审查其中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进度计划落实;审查施工企业报送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并按规定进行抽检;发现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存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企业整改并及时报博物馆;负责验收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审查施工企业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协调处理施工进度调整。

3.3 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为保障治水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根据计划工期,笔者在开工前确定施工节点,要求施工企业据此编制施工计划表:①前期工序:场地作业平台铺设,时间节点为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约15天;②基本建设工序:涉及遗址部分作业,时间节点为8月上旬至11月上旬,约90天;③收尾工序:清理、退场、竣工验收,时间节点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约15天。通过每日巡查现场、每周工程例会和临时会议的形式,了解施工情况,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解决问题。开工后,要求施工企业每月底提供当月已完工程量报告和下月的施工进度计划,同时提供详细的周计划。除不可抗力外,严格按施工计划执行。

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时,虽然监理公司负责验收,但是作为项目负责人,尽可能每次都在现场监督施工,确保分项工程质量安全。

每周组织一次设计、监理、施工、文物保护部门共同参加的工程例会,针对施工企业提出的问题或施工企业根据过往经验提出的建议,及时解决或研究讨论并回复。遇到地质条件变化、发现新的文物遗迹等特殊情况出现,涉及设计变更或需采取特殊措施的,立即召集相关单位、部门开会商讨解决。

3.4 严格规范审批流程

根据相关法规、规章,严格审核施工、监理合同,尽可能细化合同条款内容,明确甲乙双方履约责任,从源头规避风险;作为项目负责人,要了解施工工艺流程,掌握预结算编制依据,对提交上来的项目内容、造价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漏报、多报、重报、扯皮现象出现。经监理人员审核的工程进度款申请,因已掌握各工序工作进度和内容,能及时按规定给予审批,划拨款项。

涉及设计变更的部分,严格按照《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控制项目造价,依照批准程序办理建设内容变更,先审批后变更。

在治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先后出现过几次设计变更,均按照以下流程操作:不增加项目总投资额的,由施工方提交工程变更申请,监理公司进行审查,经设计部门同意修改图纸签发,待博物馆方同意后即按照修改后的图纸进行施工;变更或新增的项目需增加投资额的,经监理公司审查、设计部门同意后,由博物馆方将涉及變更事项的资料提交上级主管单位(文广新局、文物部门)、财政部门、发改委审批,然后根据批复文件签订补充合同再进行施工。这一步操作非常重要,涉及竣工验收资料、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也是能否顺利通过财政评审的关键。特别是投资额增加部分,事先未经过审批,投资预算也未得到追加批准就直接施工的,不但影响竣工结算,对博物馆方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遗址基坑治水工程于2013年12月22日顺利完成交付使用,工期120天,做到百日无事故施工。2014年7月通过广东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验收。

验收通过后,监理公司督促施工企业编制工程造价结算单送审,2014年12月经财政评审得出的最终结算价低于合同中标价,为国家节省40万元,施工方接受评审结果。工程结算能顺利通过,得益于施工过程中对项目预算的合理把控,对不该产生的费用不予审批,对合理的工程费用该给就给,同时对设计变更增加的投资额及时进行申请调整。

2016年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遗址基坑治水工程保修期届满,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按合同规定结清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尾款,至此,整个项目所有款项全部支付完毕。监理、施工资料整理完成移交归档。

南越国宫署遗址(曲流石渠)遗址基坑治水工程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设置盲沟、集水井采用堵漏、疏水、降水、排水方式,解决遗址内渗水严重、水量过多对遗址本体损害的问题。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经过长期观测,整套系统使用正常,遗址内的湿度、含水量都保持在合理数值范围,既对遗址本体起到保护作用,又满足了博物馆日常展示开放需要。

随着博物馆事业不断深入和发展,馆内建设、改造、展示、文物保护等项目也随之增多,如何在保证文物安全、充分保障博物馆权益的情况下,顺利推进项目开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BIM全过程控制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警惕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行骗的不法行为
公路建设项目改进的传统模式试点与探索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要点浅析